【摘 要】
:
选取了甘肃平凉地区2015—2019年6—8月发生的27次短时强降水事件.利用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和高空探测资料,按照短时强降水阈值分类统计法和常规天气分析方法对甘肃平凉地区夏季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影响天气系统及大气环境背景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月短时强降水频次少,强降水高发区为六盘山山区;7月频次明显增多,活跃地区为静宁、崇信、泾川一带;8月频次及强度达到峰值,密集区为平凉北部的崆峒山区、崇信南部河谷地带.6月短时强降水日变化呈现单峰型特征,以午后居多,1 h降水量在20—30 mm段发生频次最高
【机 构】
:
平凉市气象局,甘肃 平凉744000;辽宁省气象局,辽宁 沈阳110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取了甘肃平凉地区2015—2019年6—8月发生的27次短时强降水事件.利用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和高空探测资料,按照短时强降水阈值分类统计法和常规天气分析方法对甘肃平凉地区夏季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影响天气系统及大气环境背景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月短时强降水频次少,强降水高发区为六盘山山区;7月频次明显增多,活跃地区为静宁、崇信、泾川一带;8月频次及强度达到峰值,密集区为平凉北部的崆峒山区、崇信南部河谷地带.6月短时强降水日变化呈现单峰型特征,以午后居多,1 h降水量在20—30 mm段发生频次最高,占6月频次的80%以上;7月和8月日变化呈多峰型结构,夜间短时强降水频次增多,1 h降水量大于30 mm的频次显著增加,约占7月和8月总频次的40%.分析总结了平凉地区短时强降水天气类型,即高空低槽类、副热带高压类、西北气流类.另外,对表征动力、水汽、不稳定条件的环境参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K指数、CAPE、T850-T500、Q850、θse-850等物理量平均特征值对平凉地区强降水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其他文献
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在钛合金TC4表面制备了梯度结构DLC薄膜,并研究了DLC薄膜微观形貌结构、力学性能以及不同对偶球材料(包括4种陶瓷与4种金属材料)对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所制备的梯度结构DLC薄膜表面相对光滑平坦且与基底结合紧密,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对于陶瓷球/DLC配副,在摩擦过程中由于对偶球硬度较大且耐磨,从而在陶瓷球表面易于形成稳定的碳质转移膜,SiC/DLC、Si3N4/DLC和ZrO2/DLC表现为轻微的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而Al2O3球表面的碳元素含量较
基于2017—2019年河源市空气质量数据,分析了河源市首要污染物的年际变化特征,同时利用2019年东埔国控站点的首要污染物与气象要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以典型污染日为案例,分析了气象条件对污染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017—2019年细颗粒物(PM2.5)污染日比重大幅度降低,以臭氧(O3)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日逐年增加,污染形式逐渐从颗粒物污染向臭氧污染发生转变.O3浓度与温度和湿度分别呈正负相关关系,高浓度O3主要出现在(20—30℃,25%—55%)阈值之间,在吹西北偏北风时O3浓度也较高.P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