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情境教学的创设与运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u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固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化教与学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观念,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长远发展,从实际出发,合理选择教法,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而情境教学则是优化教学的必由之路,因此教师重视并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显得十分重要。
  
  一、转变观念,重视语文情境教学的创设与运用。
  
  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创设比较形象而又令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中引起高度重视,不能得过且过,应付完成任务,或者为了应付考试逼学生机械记忆,而应积极、合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指出“课程理念是课程的灵魂”。“教师走进新课程最重要的是树立新教育理念。”从中看出情境教学的创设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观念转变才会用心去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二、教学中,结合教材创设情境。
  
  教学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因材施教,灵活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
  (一)创设导入悬念情境,激发求知欲望。每一节课,每一篇课文都要导入,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创设出一种合理情境,可以说已取得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好的开端已是成功的一半。下面我就谈谈导入中常见的设悬情境。
  1.问题设悬。一个问题可能会使学生产生看下去或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悬念。从而使学生主体自主地探索。如我教《早》这篇课文时,我问,你们有谁在桌子上刻过字呢?学生中可能会有些人刻过,我问为什么要刻字呢?学生有的不好意思说,或不知道怎么说。我又问,鲁迅小时候也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他为什么刻这个“早”字呢?这样学生心里会产生一种急于求知的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善于运用激起悬念的艺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使学生对问题或事情产生“欲知后事如何”的好奇心,对课文的学习有一种“追下去”的悬念,从而主动去学习,无形中受到启发,增长语文知识。
  2.故事设悬。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都比较喜欢听教师讲故事。一个动听的故事可以把学生带到一个童话一般的世界,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也有一句名言:“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所以教师上课时如果能恰当地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说是教育的一大成功。如我在教《克隆之谜》这篇课时,我就跟学生讲《西游记》故事,孙悟空拔一根毫毛,吹一口气,说变、变、变就变出一群跟自己一模一样的小孙悟空,孙悟空神通广大,他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通过这么一个故事使学生对克隆有一个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疑问去学习课文。
  3.探索、发现规律设悬导入。心理学认为在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中,他们都仰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都想在同学面前显示一下自己能行。因而,我们教师可以运用这种心理特征创设情境。如教学《梦圆飞天》前,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飞天的情景。先让学生观察看一看发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然后再回去寻找,搜集有关杨利伟和神舟5号飞天的资料,这样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使学生会寻找语文素材,最后上课时把结果交流展示。
  (二)创设情感碰撞情趣,注重自主体会。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积极的情感,欢乐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使他们形成新的联系而迸发智慧的火花。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收效甚微。故创设积极的情感碰撞情境,可以使学生自主地深刻认识并学习语文。如教学《月光启蒙》时,先跟学生聊一聊,说一说,他们的父母是怎样帮助他们学习,在生活中父母又是怎样关爱他们,从而在情感中体会到父母无私的爱,懂得怎样去孝敬父母。然后再学习《月光启蒙》,再次认识父母伟大而深沉的爱,也为学生理解这篇课文作了铺垫。
  (三)创设问题争议情境,发展学生思维。议能激发思考,议能集思广益,议能互相启迪。教学中若能创设有争议的情境,让学生进行争辩,然后得出一个客观、正确的看法。从争辩中提高认识,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如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战士们长征途中面临断粮,彭德怀将军决定杀牲口充饥,你们认为他钟爱的大黑骡子是杀还是不杀?这样在学生中会引起争议,大家都说一说杀的理由或不杀的理由,然后再看看彭德怀的做法,体会彭德怀对战士的关爱。通过争议情境的创设,学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无形中提高语文能力,收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扮演角色情境,让学生走进特定情景去感悟。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角色,与其直接讲解、讲授,不如让学生去扮演角色,走进人物真实世界。俗话说:看十次不如亲身做一次,也许就是这种道理。教学《游园不值》时我假设,有一天,你去朋友家拜访,去到朋友家时看到大门紧闭,你心里会有何感受?叶绍翁同样没有遇到要找的人,心里感到也很扫兴,可他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他想到了满园的春色,感受又怎样?这样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情境,容易体会作者意境。
  (五)音乐欣赏,渲染情境。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可以带给人轻松愉悦的心情,可以渲染一种气氛。善于运用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消除疲劳,又可以辅助教学。教学中,若能有效地运用音乐进行情境渲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二泉映月》时可以让学生听听《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或气氛悲凉一些的曲子,朗读课文时也可配上乐曲,渲染悲凉气氛,体会阿炳的悲惨命运。
  
  三、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学会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是为了人的发展,为社会服务,构建一个和谐社会。那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就应该联系生活实际,服务社会。那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和运用哪些与生活有关的情境呢?
  (一)创设模拟生活情境。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教学要善于与生活相结合。如教《谈礼貌》时,可以创设问路情境、坐公共汽车情景、理发情景。从情境创设中,让学生认识到语言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用语文。总之,通过创设生活中的事,使学习走进生活,学会正确地对待生活,做社会的主人。
  (二)寻找生活中令你感动的人。生活中每天都要与人打交道,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等,总会有一些人令你感动。令你感动的人说起来情真意切。如《爱如茉莉》中,父母之间的爱让人感动,在现实生活中自己的父母有没有令你感动的时候呢?通过这情样的情境,加深学生对别人的关爱,学会带着感恩的心态生活。
  语文情境教学的创设与动用,手段、方法都很好,如图画再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实验操作情境,游戏激趣情境等。重视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是重视学生知识的建构,教师只要用心去创设,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帮助学生正确、迅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让语文与实际联系起来,运用语文服务生活,解决生活问题,共建文明和谐社会。
其他文献
江泽民同志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呼唤主体觉醒、强调自主发展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即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   
摘 要:本文从音、形、义等方面对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字词进行了研究,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关键词:字词 语文教学 学习    字词的学习可以说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都必须考虑到的问题,新授课如此,复习课也是一样。打开近几年的中考试卷,考字词通常以三大类型出现:一音、二形、三义。    1 看“音”    在语文试卷上考查音节的形式一般有四种。第一种是形近字,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如:选择下列
为了减小道路交通汽车荷载对广州市番禺万博商务中心地下空间结构产生的低频振动影响, 研发一种新型的钢弹簧浮置板隔振道路。应用ANSYS软件分别建立钢弹簧浮置板、地下空间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关键词:中学 语文 自主学习    前言    自主学习是指自主的学生以对学习效率和学习技巧的反馈为基础,选择和运用自主学习策略,以获得渴望的学习结果。自主学
摘 要:本文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的培养问题从教材的吃透、情境的创设、训练的指导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阅读教学 情感教育    前言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会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
摘 要:高等数学概念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心理过程:一是从概念意象抽象出概念的规定;二是使概念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过程中具体地再现。笔者对高等数学概念教学有两点心理学建议:心理干扰的恰当运用,整体教学借助概念的直观性。  关键词:概念意象 心理干扰 整体教学    一、高等数学概念形成的心理过程    数学概念是构筑数学理论的基石,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高等数学是由概念—性质(公式)—范例组成的数学系统,概
潜江是戏剧大师曹禺的故乡,被誉为“中国戏剧之都”。曹禺中学以“曹禺精神”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融合生态文明教育理念,推进浸润传统文化的课程改革,助力师生健康成长。  一、开放的“家长课堂”  走进曹禺中学的课堂,大家会看到一道特别的“风景”,几乎每个班级后面都坐着一位佩戴胸牌的家长。这就是曹禺中学的“家长课堂”。  随时开放的课堂让家校关系更融洽。曹禺中学的“家长课堂”,与传统的“家长体验日”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