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揭开慢性炎症致癌之谜

来源 :科技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w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我们知道炎症可以导致癌症,但却不知道其准确的机制。而美国一项新研究显示,人体制造的一种类似于激素的炎症促进物质处于高水平时,能够引发恶性白血病。而干扰这个过程,就可以开发出相应疗法,并最终治愈癌症。
  虽然以往的科研证实,慢性炎症有可能导致癌症,但这是如何发生的,科学家并不知晓。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综合癌症中心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人体制造的一种类似于激素的炎症促进物质处于高水平时,能够引发一种恶性血癌的产生。
  这项研究表明,仅高水平的白细胞介素15(IL-15)一项就可在动物模型中导致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这是一种罕见却常常致命的癌症。科研人员发现,IL-15在患有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体内处于过度表达状态,也是它导致了类似的细胞变化。通常,体内会释放IL-15来刺激天然杀手细胞,即可破坏癌细胞和被病毒感染细胞的免疫细胞的发育、生存和增殖。这一研究证实,当IL-15在体内长期以高量水平存在时,例如在病人患有慢性炎症期间,其可能导致名为大颗粒淋巴细胞的特定免疫细胞转变成为癌细胞。
  这种癌变开始于IL-15与正常的人类大颗粒淋巴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结合时,这一事件会提升细胞内部的致癌蛋白质Myc的水平。而高水平的Myc反过来也会带来相关变化,引起染色体的不稳定和额外的基因突变。同时,其还会激活DNA甲基化过程,这个过程将关闭各种各样的基因,其中就包括会抑制癌症生长的重要基因。
  研究负责人、综合癌症中心的主任迈克尔·卡利朱里博士谈到:“我们知道炎症可以导致癌症,但却不知道其准确的机制。这次的研究展示了恶性白血病可能发生的一种方式,当我们了解它的产生原因时,就可能开发出相应疗法,干扰这个过程,并最终治愈癌症。”
  该校药剂学和药物化学教授罗伯特·李就根据研究获取的信息,开发出了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的脂质体剂型。它能关闭致癌路径,有可能治愈这种恶性疾病。
  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癌细胞》杂志上。
其他文献
作为“十二五规划”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资。智能医疗是实用性强、贴近民生、市场需求较为旺盛的物联网九大领域之一,伴随着医疗信息化的推进,智能医疗也方兴未艾,很多医院都加大了医疗物联网的建设力度,以实现全民健康医疗水平的提升。  医疗物联网覆盖从临床到管理、后勤等多个系统和管理平台,要建设这样一个涉及医疗服务过程中方方面面的平台,首先需要实现有线网、物联网和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确定了四个核心素养,其中之一为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同时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如何将这些新的要求落实到教学之中,是广大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关注的重点。  ● 支持项目学习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构筑  目前针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平台还很少,我们开发出了安徽省信息技术教学平台(以下简称“教学平台”),与安徽省信息技术教材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平板电视机已经不断普及,为了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制造商不但将电视机的尺寸做大,而且还在电视机外观设计上开动脑筋,进而推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