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使用权与房屋产权的关系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jis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房地产登记机关合一,将房地产证两证合一,由统一机关登记并颁发统一的证书,结束长期以来房、地权属管理分离的现象,既是机构改革的方向,也更有利于贯彻房地产权主体一致和房地产权一同转让原则。
  关键词:机关合一;两证合一
  我国现行的法律规范在界定土地使用权与土地上所盖的房屋之间的关系时,采用房屋的所有产权与该房屋占用土地的使用权权利人一致的原则,也就是说土地是任何房产的基础,是土地上建筑物的本质组成部分,土地使用者都是因自己所有或者使用的房屋才拥有该土地。因此,房屋产权的取得,必须建立在已经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房屋与该房屋所占用的土地不等分离,当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规定“房屋权属登记应当遵循房屋的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权利主体一致原则”。《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24条第1款也规定:“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的所有人或者共有人,享有该建筑物、附着物使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这也就是说,只有具备土地使用权的当事人才有可能取得房屋的所有权,土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的权利主体一致,权利归属合一,“房依地存,地为房载,地转房随,房转地随”。
  土地使用权与土地上盖建筑物不可分离的法律规范是强制性的,不允许将土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分离、分割,有土地使用权的建筑物才可能取得有房屋所有权,没有土地使用权的建筑物的法律权利只能依附于具有土地使用权的建筑物。
  房屋所有权人与土地使用权人主体一致原则必然要求转让房屋所有权的同时也要转让土地使用权;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同时也要转让土地之上的房屋所有权。《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1条确立了房地一同转让的基本原则:“房地产转让、抵押时,房屋的所有權和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转让、抵押。”
  房屋和土地不可分离,土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的权利主体一致,权利归属合一,在实行房地所有权一体化的国家中,房屋和土地存在一个所有权,这样避免了因房地产权的分离而导致的麻烦和不便,是一种非常简便的不动产权利安排。在我国由于土地所有制的原因,不可能实现房地所有权一体化,成为一个所有权,但是,我们法律规定房屋和土地不可分离,土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的权利主体一致,权利归属合一,这无疑也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因此我们法律规定房屋和土地不可分离,土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的权利主体一致,权利归属合一规则,实际上相当于其他国家将房地视为一个物成立一个所有权一样的效果。只不过我们国家不是房屋和土地的统一,而是房屋和土地使用权的统一,正如其他国家房屋以土地为基础一样,我国房屋以土地使用权为基础。我国法律规定了房屋所有权人享有土地使用权,并使两权主体一致,以简化因房屋与土地权利不一致带来的麻烦和不便。并由此创立了土地使用权随房屋的变更而变更和房屋随土地使用权的变更而变更两个总体原则。这两个原则正如在其他国家土地和房屋一同化、一个所有权的原则一样,同样易为人们理解和接受。
  虽然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规定房屋和土地一体,不可分离,土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的权利主体一致,权利归属合一“房随地走”和“地随房走”,但国家并未强制推行这一原则。我国法律规定始终未将房屋产权或土地使用权变更的实际办理手续统一化、一体化,而是让两个互不相干的相互绝对独立的部门来主管与办理:土地使用权属在土地管理部门登记,房屋权属在房产部门登记。这样的安排和结果,不但与“房随地走”和“地随房走”原则相悖,同时也带来了实际中,变更土地使用权而不变更房屋产权,变更房屋产权而不变更土地使用权,即“两证”严重分离的现象。
  将房地产登记机关合一,将房地产证两证合一,由统一机关登记并颁发统一的证书,结束长期以来房、地权属管理分离的现象,既是机构改革的方向,也更有利于贯彻房地产权主体一致和房地产权一同转让原则。
其他文献
摘要:鲜明生动的人物立体性格是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重要表现,作者通过人物的立体性格来塑造一个饱满丰富的人物形象。立体性格的塑造是要靠人物的语言、行为、心态来体现,在文学作品中人物要掌握一定的人物立体性格塑造技巧才能将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就文学作品中人物立体性格的塑造技巧展开探究。  关键词:文学作品 立体性格 塑造技巧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需要从人物的立体性格来全面理解人物形象。作者在进行文
利用错误“范例”教学,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与能力,比正确范例更为“光彩夺目”.请看下面案例.求知欲与好奇心是引发创造活动的重要动机.1揭示矛盾,诱发学生创造欲望师:前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清洁化学,它以绿色意识为指导,是实现化学污染防治的基本方法,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最终目标是实现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的发展趋势,也是高中化学教学的新课题.新课程明确指出:化学新课程的设计必须体现绿色化学理念,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念.高中化学新课标首次提出了绿色化学概念,高中化学新教材及化学高考中,绿色化学得到了相应的体现,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体现
摘要:在文学创作中,通感和错位是两种非常常见的表现技法,在内容描写上具有极其显著的张力和表现力,能够让读者理解到其中的内涵实质。通感实质是人体感觉之间的相互转化,即可以理解为将视觉转化为听觉,将嗅觉转化为味觉等。而错位即是抛开原本的位置,从不同的位置或者角度对某个事物进行阐述。通感和错位在文学创作中都是被作者所喜爱的一类创作技法,在阅读各类文学作品的时候,也有必要对其中的通感和错位写作技巧进行分析
知识传授价值老年大学的学员较之普通学校来说,没有了应对考试的压力,学习知识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兴趣与理解,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采用“实用主义”的态度,采取“拿来主义”的
高中化学中采用支架式教学是以学生当前的学习能力水平为基础,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去构建知识,从低水平向高水平提升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情景、协作等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对当前所学主动构建化学知识意义的一种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由四个部分组成: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脚手架,进入学习知识情境,进行知识的探索和研究,最后进行效果评价.
摘要:鲁迅的《祝福》是高中生必读的一篇课内阅读,它主要描写了样林嫂悲惨的一生,但是,仔细观察能够发现,祥林嫂的一生都与祭祀有关。在文中,鲁迅口中的祭祀则成为像压迫祥林嫂一样的近代女性的枷锁。解读《祝福》中的祭祀文化,更有助于帮助高中生了解封建迷信对于女性的荼毒,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  关键词:《祝福》 鲁迅 祭祀 祥林嫂  在高中生必读的课内文章《祝福》当中,祭祀场景曾经出现多次,也是这几次的
摘 要: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对促进社会民主化及科学化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旨从三个方面探讨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的参与问题。  关键词: 公民参与 公共决策 政治民主化  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推行的首要环节。传统上,公共政策制定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低;渠道不畅通,缺少民主,缺少广泛性;单方案定向选择,缺少比较。如何克服这些弊端,是每个研究者应该深思的问题。198
摘 要:对廊道、旅游廊道和环游旅游廊道逐层进行辨析,分析环游旅游廊道在带动冷热点区域旅游协同发展中,游客增强体验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对丽江现存的旅游廊道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旅游廊道模式理论的指导下,整合现有旅游廊道资源,改建、扩建和新建区内旅游廊道和区外旅游廊道。  关键词:丽江;环游;旅游廊道;构建  1环游旅游廊道提出  景观生态学中,通常用斑块、廊道、基质三个元素来描述景观的基本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