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届组稿会暨第三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会议纪要

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g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届组稿会暨第三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于2011年11月18日至19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中国香特别行政区的学者、代表30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恰逢《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更名十周年、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创刊一周年纪念,18日上午举行了隆重的庆典仪式.《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辑部马岳峰主任致开幕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建安教授,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李春盛教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游苏宁教授等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来自中国香特别行政区急诊学会的代表向杂志社赠送了祝贺杂志更名十周年的纪念品.《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总编辑江观玉教授宣读了2001年至2010年《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十佳论文和十佳读者名单。

其他文献
沈阳军区总医院急诊科成立于1987年,是国内较早建立的急诊医学科之一。经过近三十年的磨砺,从只能完成分诊救洽功能的急诊科,发展到目前的学科态势:“院前一急诊急救一创伤手术-EICU救护链模式”、“高级生命支持前移、多学科协作的重症创伤救治平台”、“多个国际认证、多种形式培训体制”的特色培训模式,并于2011年晋升为《全军重症(战)创伤救治中心》,成为以医、教、研为一体的优势学科。对严重创伤、热射病
期刊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将于2012年7月底在青海举办“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一届组稿会暨第四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欢迎广大医务人员踊跃投稿并参加学术交流。
期刊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和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世界急诊医学杂志)已正式入驻丁香客,网址分别为http: //i. dxy. cn,/cjem和http: //i. dxy. cn/wjem,期待更多同行的关注和支持!丁香园首页近期刊登了专访《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马岳峰的访谈稿,详情请见http://paper.dxy.cn/article/201
期刊
Toll样受体是一个主要分布于炎症细胞的识别病源分子的受体超家族,其最主要的生物学功能是促进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引发炎症反应[1]。而炎症因子水平的高低与缺血后心脏功能的损害及细胞坏死数量相关。
期刊
目的 观察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2对大鼠肢体缺血一再灌注(I/R)所致肺损伤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复制大鼠双后肢缺血及再灌注后肺损伤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每组n=8):假手术组(sham)、sham+CORM-2组、I/R组、I/R+CORM-2组、L/R+DMSO(二甲亚砜)组。观察大鼠月市组织学、中性粒细胞(PMN)数目、肺组织湿重/干重(W/D)、丙二醛
期刊
经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届常务理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科协批准和国家民政部登记备案,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于12月7日在上海正式成立。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灾难医学学科的建立与灾难医学事业的起步。
期刊
目的 通过联合检测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肌钙蛋白I(cTnI)质量浓度,评价其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留观及急诊病房住院的老年脓毒症患者14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一般脓毒症组84例、严重脓毒症组45例、脓毒性休克组16例。来院后立即检测血浆NT-proBN
期刊
2011年11月20日《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杭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编委、通讯编委参加了本次会议,急诊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与来自中国香港地区的急诊医学会代表列席了会议。
期刊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医学科创立于1987年,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已经形成集院前急救、急诊室、急诊病房、急诊ICU病房、急诊手术室一体化救治的综合科室。作为苏州地区130年历史的“三级甲等”医院的急诊窗口,承担着苏州地区重危病人的抢救工作,以及周边地区下级医院转诊的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断治疗工作。成人急诊量持续在12万人次/年以上。开展了脑电监测、颅内压监护、亚低温治疗、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床旁血液
期刊
西南医院是第三军医大学的第一附属医院,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急诊科始建于1985年,1997年与中心ICU合并组建了急救部,创建了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救创伤病房、急诊内科病房和综合ICU于一体的新型急救模式。急救部现拥有一支由210余人组成的医教研护团队。整个病区面积10000余平方米,是国内危急重症救治方面的重要医教研基地之一。学科建设上,科室立足于创伤病房、急救内科病房SDfCU病房三个平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