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鼻甲外移术与鼻通气功能改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hua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下鼻甲外移术后鼻腔结构的变化与鼻通气功能改善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选取50例主诉为鼻塞,鼻内镜及CT检查表现为下鼻甲肥大的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行下鼻甲外移术。分别对患者术前术后行鼻内镜检查测得下鼻甲前缘黏膜至鼻中隔之间距离(简称DTNS)。CT检查测量冠状位筛漏斗中心层面双侧下鼻甲软组织内侧缘之间最小距离(简称MDTF)及双侧下鼻甲骨之间最小距离(简称MDTB);轴位鼻阈处下鼻甲黏膜之间最小距离(简称NLDT)以及下鼻甲厚度(简称11Tr),以评价手术前后鼻腔结构的变化。采用鼻声反射及鼻阻力对鼻腔通气功能进行客观评价。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对鼻塞进行评价。检查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用Spearman秩相关评价手术前后患者双侧VAS评分与鼻吸气相有效阻力(简称IER)、鼻呼气相有效阻力(简称EER)及DTNS的关系;分析鼻吸气相总阻力、鼻呼气相总阻力与MDTY、MDTB之间的相关性。以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术前右侧DTNS、左侧DTNS、MDTr平均(X±S,下同)分别为(0.12±0.07)、(0.10±0.07)、(0.70±0.13)cm,术后分别为(0.47±0.27)、(0.43±0.15)、(1.05±0.1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827、-8.590、-17.525,P值均<0.05);MDTB、NLDT、右侧ITT、左侧ITT、IER、EER、0~5cm鼻腔容积、鼻腔最小截面积、右侧及左侧VAS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562、-8.374、8.693、6.684、12.021、14.510、-6.074、-2.285、14.042、9.925,P值均<0.05);患者双侧VAS评分与IER、EER呈正相关趋势(左侧r值分别为0.541、0.660;右侧r值分别为0.940、0.688,P值均<0.05),患者VAS评分与DTNS呈负相关(r=-0.861,P<0.05);鼻吸气相总阻力与MDTr、MDTB呈负相关趋势(r值分别为-0.565、-0.546,P值均<0.05);鼻呼气相总阻力与MDTr、MDTB呈负相关趋势(r值分别为-0.562、-0.546,P值均<0.05)。

结论

下鼻甲外移术是拓宽鼻腔,改善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术方式。

其他文献
甲状腺结节性疾病起病隐匿,触诊检出率只有4%~7%,随着影像学检查的普及应用,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临床发病率显著升高。美国甲状腺学会(AmericanThyroidAssociation,ATA)定义甲状腺结节为甲状腺内散在病灶,影像学能将其和周围甲状腺组织清楚分界,可见影像学检查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地位。甲状腺结节按病理分为良性和恶性,其中恶性结节约占5%~10%。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均报
摘 要:随着国有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在国际投资和贸易中涉及国有“身份”和竞争“地位”的争议无可避免。在国际投资领域,我国的国有企业在投资者—东道国投资仲裁案件中的地位由于双边投资协定没有明确和统一的“投资者”认定标准而受到挑战。在国际贸易领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反补贴调查中有被认定为“公共机构”的可能。以相关案例切入,分析相关国际规则的分歧,进而提出我国国有企业应该以竞争
期刊
目的探讨乙状窦缩窄术对乙状窦相关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乙状窦相关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耳鸣严重程度和磁共振静脉造影成像上的改变,初步评价乙状窦缩窄术对搏动性耳鸣的治疗效果。结果12例患者中女11例,男1例,年龄21~61岁;左侧1例,右侧11例。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12例均有乙状窦外突,3例同时出现乙状窦憩室。10例行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9例术
患者 男,85岁。因进食虾后呛咳、声音嘶哑1d于2010年4月1日就诊。患者1d前吃虾后出现呛咳,伴声音嘶哑,无明显呼吸困难和咽喉疼痛,立即就诊于当地医院。
鼻-鼻窦恶性肿瘤发生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2%~0.8%,占头颈肿瘤的3%~6%。其组织发生、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由于种种原因,对于如何制定最合理的鼻-鼻窦癌治疗标准化方案目前还没有达成完全一致的意见。尽管如此,外科手术在鼻-鼻窦癌的治疗中仍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想充分发挥外科手术在鼻一鼻窦癌治疗中的作用,有必要对外科治疗的相关问题加以充分了解和掌握。
目的研究健康成年人吞咽表面肌电图的特点。方法应用肌电图仪对126例健康成人志愿者吞咽时的表面肌电图进行研究,其中男性66例,女性60例;年龄范围是18-65岁。将记录电极放置于甲状软骨上方1cm,记录每次吞咽时肌肉电活动的持续时间和振幅。吞咽方式有:空吞咽、吞咽20ml水、吞咽40ml水。结果健康成年男性空吞咽、吞咽20ml水、吞咽40ml水时肌电活动持续时间平均(x±s,下同)分别为(1.133
目的分析特发性嗅觉减退患者嗅球体积、嗅沟深度与嗅觉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特发性嗅觉减退患者(测试组)及无嗅觉减退的健康受试者(对照组)各40例,应用T&T嗅觉测试法检查所有受试者的嗅觉功能,并行嗅球体积、嗅沟深度的MRI检查。1年后测试组来院随访,并行T&T嗅觉检查及MRI嗅球体积及嗅沟深度检查,并与初次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测试组左右两侧嗅球体积[分别为(30.31±4.07)、(30.82±4
目的通过对携带线粒体tRNA^Asp A7551G突变的母系遗传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进行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探讨线粒体tRNA^Asp基因突变对非综合征型耳聋的影响.方法收集1个携带线粒体tRNA^Asp A7551G突变的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听力学检查、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和GJB2基因突变检测等.结果家系内共6人患病,母系成员占4人.先证者线粒体全基因组分析表明,
喉结核是一种传染病,为耳鼻咽喉结核中最多见者,若不及时发现,不但延误治疗,还会造成疾病传播。喉结核多继发于肺结核,原发性较少,局限于单侧声带甚少。现报告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例原发于单侧声带的结核病。例1男,65岁,因持续性声嘶1个月入院。患者病程中无消瘦、低热、咳嗽、盗汗等其他不适。既往体健,否认传染病接触史。查体:体温36.2℃,间接喉镜及电子喉镜检查见右侧声带溃疡,表面为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主客观评分间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159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Lund-Mackay评分和Lund-Kennedy评分。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59例患者VAS总平均分为(16.380±5.809)分,整体不适感为(5.070±1.36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