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闪光卡制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闪光卡之由来
身为百年名校,湖州市第十二中学文化底蕴深厚,师资力量雄厚,育人理念先进,学生素质上佳。而且,学校不但注重学生的学业进步,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也一直格外关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早、发展快,成效显著,走在同类学校的前列,在省内乃至全国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首届年会就在我校成功召开。
为大力推行赏识教育,我校2009年9月起开始实行“闪光卡在行动”活动,由心理中心印制精美的闪光卡,并由各班主任和教师奖励给学生。活动目的在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赏识、鼓励和进步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为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继续向前发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魏佳斌主任的领导下,一方面抓紧落实常规工作,另一方面紧紧围绕“创新”下功夫,找突破口。针对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总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难以体现,教育成效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心理中心努力探寻一条将教师恰当引导和学生主动发展有效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全新之路。2009年夏,魏佳斌主任将网络升级游戏的理念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闪光卡活动的主张。
二、闪光卡制度之实施
在闪光卡制度实施过程中,常规活动和临时活动为两个主要抓手。常规活动主要体现在各位教师根据闪光卡制度发放闪光卡上;而临时活动则主要指学校组织的与闪光卡相关的活动。从2009年9月起,学校的闪光卡制度至今已经走过五个年头。按照其完善程度,这一制度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即起步阶段(2009年9月~2010年6月)、调整阶段(2010年9月~2011年6月)和成熟阶段(2011年9月至今)。
(一)起步阶段
在此阶段,研究的重点在于制度应如何启动,尤其是其激励教育作用是如何体现的。“闪光卡”顾名思义,即以赏识为教育学生的前提,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酌情给学生颁卡,以此激发学生向上向善的内在动力,激励学生积极进步,主动发展。
1.闪光卡制度启动
闪光卡分五个级别:普卡、银卡、金卡、白金卡、钻石卡。每满12张卡可换取上一级别的卡(如12张普卡换一张银卡,以此类推)。赢得闪光卡的最终目标是夺得湖州十二中的“飞英奖杯”。学校于2009年9月在全校开展了征集闪光卡标志活动,最终确定了普卡颜色为白红相见,银卡为白绿相间,样式相同,学生也都比较喜欢。
学校制定了闪光卡相关管理办法:学校心理指导中心主任专门管理这项工作,学校根据中学生规范设置了竞争条例;在班级普遍流通普卡,普卡由所有的任课教师发放,每周由每班心理委员统计收集,到指导中心换取高一级的卡;若学生根据条例直接可以拿到银卡以上的,则根据相关的证明材料(如获奖证书等)或由教师证明到指导中心领取。各班也根据班级情况制定了相应的闪光卡实施机制。
2.“闪光卡在我身边”征文比赛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认识闪光卡,扩大闪光卡的普及面,学校于2010年9月进行了“闪光卡在我身边”征文比赛,各班学生踊跃投稿,学校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
(二)调整阶段
经过一年的施行,学生对闪光卡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包括心理中心人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改进、完善既有的制度势在必行。在此阶段,研究的重点是闪光卡制度为什么要修改、怎么修改、修改的效果如何以及激励教育的效能获得了哪些提高。
1.闪光卡图案多样化
闪光卡实施半年之后,教师反映学生对其兴趣有所下降,究其原因是学生认为闪光卡样式过于单一,比如普卡颜色就是白红相间,版面设计也都一样,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获得、收藏闪光卡的更大兴趣,心理中心于2010年4月在全校开展了闪光卡中的普卡和银卡的标志征集活动。修改后,普卡正面为激励话语,即“你真棒,相信你会做得更好”,背面为十二生肖图案;银卡正面同普卡一样,背面为十二星座图案。金卡和白金卡材质均为硬纸,钻石卡则为金属材质。这样新版的闪光卡制作精美,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深得学生喜爱。
2.银卡发放权下放
闪光卡制度使用之初,学校规定:“在班级普遍流通普卡,普卡由所有的任课教师发放,每周由各班心理委员统计收集,到指导中心换取高一级的卡”。这样学校就发现,普卡的发放张数大大增加,不便于各种闪光卡之间的流通与转换。经研究决定,学校把银卡发放权力下放给各班级任课教师,大大促进了学生获取闪光卡的积极性及各类型闪光卡之间的流转速度。
起初,班级仅限于自主发放普卡,现在银卡也可以自主发放,增加了班级管理使用闪光卡的力度,使得班主任和学生对闪光卡重新有了认识。各班都积极制定了新的班級闪光卡制度。
3.闪光卡问卷调查
为了获取学生对于闪光卡的意见,心理中心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49份,收回有效问卷1245份。从统计结果来看,闪光卡制度的实施对学生的学习,尤其是日常的学习起了很好的激励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查,我们获取了闪光卡发放的定量数据。
(三)成熟阶段
2011学年,学校闪光卡制度已经与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习惯培养、各种明星评比和其他常规活动有机结合;心理中心将问卷调查所掌握的闪光卡对学生激励作用的具体信息反馈给各位教师,使得闪光卡制度逐步走向完善。本学期开始,学校将闪光卡与小组合作更好结合,推出了闪光卡的“小组合作捆绑式”奖励办法。研究的重点是教师如何将闪光卡制度与常规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地将闪光卡的激励效能发挥到最大。
1.闪光卡推进小组合作实施
学校最近实施教学改革,推行“小组合作,快乐教学”的模式。班级如何加强组员之间的合作、如何促进小组间良性竞争就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难题。这时候,班主任纷纷把目光投向了闪光卡,相继制定了小组合作中闪光卡的使用制度,促进了小组合作模式的推广。
一、闪光卡之由来
身为百年名校,湖州市第十二中学文化底蕴深厚,师资力量雄厚,育人理念先进,学生素质上佳。而且,学校不但注重学生的学业进步,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也一直格外关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早、发展快,成效显著,走在同类学校的前列,在省内乃至全国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首届年会就在我校成功召开。
为大力推行赏识教育,我校2009年9月起开始实行“闪光卡在行动”活动,由心理中心印制精美的闪光卡,并由各班主任和教师奖励给学生。活动目的在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赏识、鼓励和进步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为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继续向前发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魏佳斌主任的领导下,一方面抓紧落实常规工作,另一方面紧紧围绕“创新”下功夫,找突破口。针对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总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难以体现,教育成效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心理中心努力探寻一条将教师恰当引导和学生主动发展有效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全新之路。2009年夏,魏佳斌主任将网络升级游戏的理念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闪光卡活动的主张。
二、闪光卡制度之实施
在闪光卡制度实施过程中,常规活动和临时活动为两个主要抓手。常规活动主要体现在各位教师根据闪光卡制度发放闪光卡上;而临时活动则主要指学校组织的与闪光卡相关的活动。从2009年9月起,学校的闪光卡制度至今已经走过五个年头。按照其完善程度,这一制度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即起步阶段(2009年9月~2010年6月)、调整阶段(2010年9月~2011年6月)和成熟阶段(2011年9月至今)。
(一)起步阶段
在此阶段,研究的重点在于制度应如何启动,尤其是其激励教育作用是如何体现的。“闪光卡”顾名思义,即以赏识为教育学生的前提,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酌情给学生颁卡,以此激发学生向上向善的内在动力,激励学生积极进步,主动发展。
1.闪光卡制度启动
闪光卡分五个级别:普卡、银卡、金卡、白金卡、钻石卡。每满12张卡可换取上一级别的卡(如12张普卡换一张银卡,以此类推)。赢得闪光卡的最终目标是夺得湖州十二中的“飞英奖杯”。学校于2009年9月在全校开展了征集闪光卡标志活动,最终确定了普卡颜色为白红相见,银卡为白绿相间,样式相同,学生也都比较喜欢。
学校制定了闪光卡相关管理办法:学校心理指导中心主任专门管理这项工作,学校根据中学生规范设置了竞争条例;在班级普遍流通普卡,普卡由所有的任课教师发放,每周由每班心理委员统计收集,到指导中心换取高一级的卡;若学生根据条例直接可以拿到银卡以上的,则根据相关的证明材料(如获奖证书等)或由教师证明到指导中心领取。各班也根据班级情况制定了相应的闪光卡实施机制。
2.“闪光卡在我身边”征文比赛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认识闪光卡,扩大闪光卡的普及面,学校于2010年9月进行了“闪光卡在我身边”征文比赛,各班学生踊跃投稿,学校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
(二)调整阶段
经过一年的施行,学生对闪光卡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包括心理中心人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改进、完善既有的制度势在必行。在此阶段,研究的重点是闪光卡制度为什么要修改、怎么修改、修改的效果如何以及激励教育的效能获得了哪些提高。
1.闪光卡图案多样化
闪光卡实施半年之后,教师反映学生对其兴趣有所下降,究其原因是学生认为闪光卡样式过于单一,比如普卡颜色就是白红相间,版面设计也都一样,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获得、收藏闪光卡的更大兴趣,心理中心于2010年4月在全校开展了闪光卡中的普卡和银卡的标志征集活动。修改后,普卡正面为激励话语,即“你真棒,相信你会做得更好”,背面为十二生肖图案;银卡正面同普卡一样,背面为十二星座图案。金卡和白金卡材质均为硬纸,钻石卡则为金属材质。这样新版的闪光卡制作精美,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深得学生喜爱。
2.银卡发放权下放
闪光卡制度使用之初,学校规定:“在班级普遍流通普卡,普卡由所有的任课教师发放,每周由各班心理委员统计收集,到指导中心换取高一级的卡”。这样学校就发现,普卡的发放张数大大增加,不便于各种闪光卡之间的流通与转换。经研究决定,学校把银卡发放权力下放给各班级任课教师,大大促进了学生获取闪光卡的积极性及各类型闪光卡之间的流转速度。
起初,班级仅限于自主发放普卡,现在银卡也可以自主发放,增加了班级管理使用闪光卡的力度,使得班主任和学生对闪光卡重新有了认识。各班都积极制定了新的班級闪光卡制度。
3.闪光卡问卷调查
为了获取学生对于闪光卡的意见,心理中心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49份,收回有效问卷1245份。从统计结果来看,闪光卡制度的实施对学生的学习,尤其是日常的学习起了很好的激励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查,我们获取了闪光卡发放的定量数据。
(三)成熟阶段
2011学年,学校闪光卡制度已经与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习惯培养、各种明星评比和其他常规活动有机结合;心理中心将问卷调查所掌握的闪光卡对学生激励作用的具体信息反馈给各位教师,使得闪光卡制度逐步走向完善。本学期开始,学校将闪光卡与小组合作更好结合,推出了闪光卡的“小组合作捆绑式”奖励办法。研究的重点是教师如何将闪光卡制度与常规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地将闪光卡的激励效能发挥到最大。
1.闪光卡推进小组合作实施
学校最近实施教学改革,推行“小组合作,快乐教学”的模式。班级如何加强组员之间的合作、如何促进小组间良性竞争就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难题。这时候,班主任纷纷把目光投向了闪光卡,相继制定了小组合作中闪光卡的使用制度,促进了小组合作模式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