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任课教师及两个年级公外研究生的针对性调查,本文从研究生公共英语教材适用性、主体参与性教学和教学管理体系等方面入手,努力探索新时期研究生英语教学可行的方法及新模式。
关键词: 研究生公共英语 教材适用性 主体参与性教学及管理 问卷调查
一、引言
1992年11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试行稿)》(以下简称《大纲》),其中对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目标的描述是:“培养学生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学习和研究。”(大纲编写组1992)该大纲出台后一直沿用今,应该说它“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硕士生英语教学的规范发展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1]。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和加入世贸组织,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外语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当然包括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然而,不难看出现行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对教学的要求更多地体现在语言基础训练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上[2],而对于多数在本科阶段已经打下一定英语基础的研究生来说,他们更多期望的是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研究生英语水平的需求[3][4]。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方法,在西华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公共英语任课教师,以及2014级和2015级公外研究生中进行,问题主要围绕教材适用性、主体参与性教学改革和完善等方面展开,共发出1500份调查问卷,收回1233份。经过数据处理,我们选择部分调研问题进行了分析。
二、对21世纪研究生英语教材编写的认识与实践
英语教材作为教师传授英语知识的重要媒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语教学工作的成效。如何选择教材、分析评价教材及用好我们手中的教材,如何更好地编写、修订教材,体现高等研究生教育的“针对性”和教材的“适用性”等问题已经成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公共英语教材开发急需解决的问题[5]。“21世纪研究生英语”(English for Graduate students)系列教材修订版(复旦大学出版社)是一套编写比较全面的现代化教材,包括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光盘)和网络系统。其系列包括有研究生综合英语四册、教师用书四册、研究生听力两册及研究生英语写作、英语翻译和英汉互译教程。西华师范大学采纳这套教程使用于公共研究生英语教学大概有10年时间,我们主要使用综合英语一册和二册在第一年两学期内完成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
1.教材需要进一步丰富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
随着教育逐渐向国际化发展,研究生有了更多直接跟国外交流的机会,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进行特定的专业方面交流。在以往教学中我们多倾向于语言知识的输入,忽略语言的社会文化性和知识的专业性,虽然经过多年语言学习,研究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具备了丰厚的专业知识,但在潮流面前如何用英语对表述特定的专业文化词语就略显苍白甚至手足无措。针对此,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使我们培养的研究生具有专业化、国际化等特点?以往使用的教材是否还能顺应大势的需求[6]?
问题①:教材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丰富性
根据问卷调查,虽然回答“丰富”的学生比例达到了40.8%,但是回答“一般”和“不太丰富”的学生比例总和达到了52.2%。由此说明很多学生对西方文化知识的了解及相关专业知识的需求是很大的,有的课文主题虽然有趣,但是能够牵引出的文化背景知识比较单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文化主要有宗教、建筑、文学、生活习俗礼仪等。同样,学生反映虽然学习了一年英语课程,但是很多学生阅读到相关专业知识的国际论文及要求自己撰写论文或者摘要时,英语语言表达还是非常匮乏,甚至一些研究生要求借助网络翻译词典才能完成论文写作。
2.文章体裁应该多样化
问题②:教材中文章体裁的全面性
参与访谈的研究生英语任课教师大多是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执教多年的高年级专业教师,他们把研究生英语教材和专业综合英语教材如《高级英语》做了对比认识,指出研究生英语教材文体风格没有专业教材那么鲜明,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及议论文的特征不是很明显,大家反映大部分文章选择多倾向于期刊摘选,风格偏向于杂文和散文风格,语言表达较为随意和非规范化,结构也不是很清晰。因此老师不太容易给学生深入分析讲解,往往让老师和学生仍然停留在字词面的学习上。根据学生的问卷反馈,能看出学生对体裁多样化的要求和老师们的看法大致比较统一。研究生平时接触最多和最擅长的就是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他们要求教材应该有比较全面的体裁出现,除了人文社科类文章外,可以选择一些自然科学类文章;甚至有学生提出诗歌应该设计体现出来,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及现代诗等。
3.教材内容时效性应该更强些
问题③:教材内容的时效性
21世纪的研究生是思维敏捷、认知较为独立的新一代年轻人。他们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更健全和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需要在学习中了解社会和世界。因此在教材内容选择上,需要更接近生活,信息量丰富的知识充斥他们的头脑。但根据调查反馈,学生认为一些课文内容的理念严重脱离他们现在的实际生活,语言表达也比较晦涩,时效性不强。如《研究生综合英语》第一册中的Unit Eight “The Business Worldasa Hunting Ground”,文章中描写的女性把任何场所包括办公室、工厂甚至学校都当成狩猎男人的场所,这种赤裸裸的描写与现代社会严重脱节,大家认为现代的女大学生特别是女研究生们都是有理想、有追求、敢于奉献和吃苦的年轻女性,而文章表达的思想不能给他们的人生观带来正能量的正确引导。
因此,教材建设应该与时俱进,在详细分析现有研究生教学需求的情况下进行有针对性的编写,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研究生学习需求,并且正确反映英语教学的习得规律。在当前研究生教学需求呈现多样化、实用化的情况下,建议需要为教师提供合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实用的学习资源,这是一项非常有实践意义的教材建设改革[7]。
关键词: 研究生公共英语 教材适用性 主体参与性教学及管理 问卷调查
一、引言
1992年11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试行稿)》(以下简称《大纲》),其中对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目标的描述是:“培养学生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学习和研究。”(大纲编写组1992)该大纲出台后一直沿用今,应该说它“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硕士生英语教学的规范发展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1]。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和加入世贸组织,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外语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当然包括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然而,不难看出现行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对教学的要求更多地体现在语言基础训练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上[2],而对于多数在本科阶段已经打下一定英语基础的研究生来说,他们更多期望的是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研究生英语水平的需求[3][4]。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方法,在西华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公共英语任课教师,以及2014级和2015级公外研究生中进行,问题主要围绕教材适用性、主体参与性教学改革和完善等方面展开,共发出1500份调查问卷,收回1233份。经过数据处理,我们选择部分调研问题进行了分析。
二、对21世纪研究生英语教材编写的认识与实践
英语教材作为教师传授英语知识的重要媒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语教学工作的成效。如何选择教材、分析评价教材及用好我们手中的教材,如何更好地编写、修订教材,体现高等研究生教育的“针对性”和教材的“适用性”等问题已经成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公共英语教材开发急需解决的问题[5]。“21世纪研究生英语”(English for Graduate students)系列教材修订版(复旦大学出版社)是一套编写比较全面的现代化教材,包括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光盘)和网络系统。其系列包括有研究生综合英语四册、教师用书四册、研究生听力两册及研究生英语写作、英语翻译和英汉互译教程。西华师范大学采纳这套教程使用于公共研究生英语教学大概有10年时间,我们主要使用综合英语一册和二册在第一年两学期内完成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
1.教材需要进一步丰富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
随着教育逐渐向国际化发展,研究生有了更多直接跟国外交流的机会,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进行特定的专业方面交流。在以往教学中我们多倾向于语言知识的输入,忽略语言的社会文化性和知识的专业性,虽然经过多年语言学习,研究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具备了丰厚的专业知识,但在潮流面前如何用英语对表述特定的专业文化词语就略显苍白甚至手足无措。针对此,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才能使我们培养的研究生具有专业化、国际化等特点?以往使用的教材是否还能顺应大势的需求[6]?
问题①:教材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丰富性
根据问卷调查,虽然回答“丰富”的学生比例达到了40.8%,但是回答“一般”和“不太丰富”的学生比例总和达到了52.2%。由此说明很多学生对西方文化知识的了解及相关专业知识的需求是很大的,有的课文主题虽然有趣,但是能够牵引出的文化背景知识比较单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文化主要有宗教、建筑、文学、生活习俗礼仪等。同样,学生反映虽然学习了一年英语课程,但是很多学生阅读到相关专业知识的国际论文及要求自己撰写论文或者摘要时,英语语言表达还是非常匮乏,甚至一些研究生要求借助网络翻译词典才能完成论文写作。
2.文章体裁应该多样化
问题②:教材中文章体裁的全面性
参与访谈的研究生英语任课教师大多是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执教多年的高年级专业教师,他们把研究生英语教材和专业综合英语教材如《高级英语》做了对比认识,指出研究生英语教材文体风格没有专业教材那么鲜明,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及议论文的特征不是很明显,大家反映大部分文章选择多倾向于期刊摘选,风格偏向于杂文和散文风格,语言表达较为随意和非规范化,结构也不是很清晰。因此老师不太容易给学生深入分析讲解,往往让老师和学生仍然停留在字词面的学习上。根据学生的问卷反馈,能看出学生对体裁多样化的要求和老师们的看法大致比较统一。研究生平时接触最多和最擅长的就是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他们要求教材应该有比较全面的体裁出现,除了人文社科类文章外,可以选择一些自然科学类文章;甚至有学生提出诗歌应该设计体现出来,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及现代诗等。
3.教材内容时效性应该更强些
问题③:教材内容的时效性
21世纪的研究生是思维敏捷、认知较为独立的新一代年轻人。他们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更健全和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需要在学习中了解社会和世界。因此在教材内容选择上,需要更接近生活,信息量丰富的知识充斥他们的头脑。但根据调查反馈,学生认为一些课文内容的理念严重脱离他们现在的实际生活,语言表达也比较晦涩,时效性不强。如《研究生综合英语》第一册中的Unit Eight “The Business Worldasa Hunting Ground”,文章中描写的女性把任何场所包括办公室、工厂甚至学校都当成狩猎男人的场所,这种赤裸裸的描写与现代社会严重脱节,大家认为现代的女大学生特别是女研究生们都是有理想、有追求、敢于奉献和吃苦的年轻女性,而文章表达的思想不能给他们的人生观带来正能量的正确引导。
因此,教材建设应该与时俱进,在详细分析现有研究生教学需求的情况下进行有针对性的编写,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研究生学习需求,并且正确反映英语教学的习得规律。在当前研究生教学需求呈现多样化、实用化的情况下,建议需要为教师提供合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实用的学习资源,这是一项非常有实践意义的教材建设改革[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