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疑诱思,多证多驳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818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学习应该着力于数学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从数学问题的来源来看,除了学科内部知识结构外,数学问题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打破传统形式化教学的条条框框,借助多元化的、非形式化的教学方式来激疑诱思、多证多驳,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问题;情境;认知结构;问题意识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发现问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基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数学课堂一定不是教师一言堂的课堂,而应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根据数学问题进行科学的猜想和思考,激发学生想问问题的欲望,并引导其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激疑诱思,引导学生实现多证多驳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思考.
  创设情境,促进问题的生成
  探究始于问题,而问题从何而来?笔者认为问题的来源有两个,其一,数学内部结构中的疑惑和认知冲突;其二,源于生活中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情境. 笔者认为,有效的数学学习,无论是否源于数学学科内外的数学问题,都应给学生设置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提取头脑中与问题情境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基于数学史设置情境
  数学知识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有相当一部分数学问题都蕴藏着真实、感人的故事和数学思想方法. 基于数学史设置情境,能将学生带入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2. 基于生活现实设置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注重问题的生活化、原型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时,笔者故意带了一块缺了一个角的“三角形有机玻璃”,生成问题:缺掉的这个角是多大呢?
  在具体的情境和问题的激发下,可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转换:剩下的两个角与缺掉的这个角有什么关系?能否借助这两个角来求第三个角?三角形的3个内角又存在怎样的关系呢?这些都是有价值的问题,且与这堂课的教学内容高度相关. 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了,学习效果提升了.
  多维互动,引导学生质疑
  很多时候,问题是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生成的,源自学生的质疑与困惑. 笔者认为,引导学生质疑也是发展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抓手,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进行反思
  教材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承载着知识、方法和习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阅读教材,并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阅读中思考与质疑.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七年级的“简易方程”这节内容时,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同时借助问题引导学生反思与质疑.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如下引导.
  引导1?摇 这一节,教材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主要内容?你觉得哪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
  引导2?摇 阅读、思考并记录你在阅读和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存在的疑惑.
  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在给出几个具体的问题后,可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思考.
  问题1?摇 通过你的自主学习,说一说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才可称之为方程. (要求说出你是通过教材中哪些文字判断的)
  问题2?摇 在x2-2x 1=(x-1)2,5=14-9,7x-1中,哪些是方程?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问题3?摇 这节课涉及几个数学概念?你觉得几个概念之间存在怎样的区别与联系?
  借助引导和设问,能逐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他们不断地质疑并释疑,最终获得知识、能力、素养的有效提升.
  2. 搭建平台,鼓励学生质疑与纠错
  传统的数学课堂,我们教师给学生带来的都是正面的引导和灌输,学生课堂上要做的事情就是接受. 其实,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素养提升是不利的. 笔者在课堂上进行了另外一番尝试,即主动地抛一点“有问题的案例”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和诊断,结合自己对该问题的认识与思考进行质疑与判断,最终走向正确的目的地.
  例如,笔者曾开展过这样一节习题课——“课堂门诊”. 笔者首先展示了几个“有病”的案例,下面以其中一个“病号”的分析为例.
  通过上述过程,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关注到了这个数学问题容易出错的环节. 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通过上述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体验,以后遇到相似问题时出错的概率会有所降低.
  指导方法,提高学生问问题的
  质量
  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还应培养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也就是使学生善问. 那么,如何促使学生善问呢?笔者认为,必须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方法的指导.
  1. 引导学生直接提问
  有时直接提问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概念、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内容的提问方式. 当然,即使是同一个概念,学生直接提问的角度也可以不同,进而对概念的理解更全面.
  例如“分解质因数”这一内容,进行适当引导,学生可能会采用直接提问的方式,如问出如下几个与概念高度相关的问题.
  问题1 ?摇什么是因数、质数、质因数?
  问题2?摇 分解是什么意思?
  问题3?摇 我们应如何分解质因数?
  2. 引导学生联想式提问
  数学知识之间是存在联系的,通过联想式提问,能够促进知识迁移,帮助学生有效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联想式提问在几何图形的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效果最佳,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例如,和学生一起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内容时,对于该公式如何推导,学生未必能够一下子找到方法,怎么办?笔者认为,可以稍微加以引导,让学生从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前面熟悉的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出发,进行联想式提问,继而帮助自己找到推导公式的方法.
  3. 引导学生分析式提问
  这种提问的学习方法比较适合数学应用题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分析数学问题,从题干中关键词的词义理解出发. 具体的提问方向可以有如下几个.
  (1)这个数学问题情境中隐含着怎样的数量关系?
  (2)这个数学问题情境,要解决问题需要进行怎样的数学语言变换?
  (3)这个习题的结构具有怎样的特点?
  当然,对于这些分析式提问的答案如何,笔者认为,答案可以是多个维度和多个方向的,因为同一个问题可以站在多个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视角去解决和思考. 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思维的开放性,有效防止思维定式.
  此外,对于多个数学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式提问来分析、反思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方法的异同. 实践经验表明,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对多个数学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实现融会贯通,发散思维. 在找异同点的过程中,实现对数学问题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 课堂上,教师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的能力,这是探索的起点. 当然,对于培养问题意识的研究,本身也属于探究性课题,本文所述只是冰山一角,有错误之处,还望各位同行雅正.
其他文献
有这样一段关于“世界末日”的传说。  在印度北部一个佛教的圣庙里,桌上的黄铜板上放着3根宝石针,每根长约0.5米。据说印度教的主神梵天在创造世界时,在其中的1根针上,自上而下由大到小放了64片金片。每天24小时内,都有僧侣值班,按照以下的规律,不停地把这些金片在3根宝石针上来回移动:每次只准移动1片,且不论在哪根针上,较小的金片只能放在较大的金片上。当所有64片金片都从梵天创造世界时所放的那根针上
嘟嘟:  你好!我的同桌最近迷上了“做买卖”。她从文具店买来许多学习用品,当有人没带笔,或是有人作业本刚好用完时,她就拿出来卖给他们。雪中送炭这没什么,但是,我发现她有时会提高学习用品的价格,比如原来1.2元的笔会卖到4.5元。我觉得她这种行为不太好,你怎么看?  玉林 奔奔  奔奔:  你好!你听说过“股神”巴菲特吗?他是当今世界上最有财富的人之一。据说,他从小就很有“经济头脑”:5岁时,巴菲特
七月的哈尔滨,清爽怡人,百花争艳。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黑龙江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现场会,首先,我代表黑龙江省教育厅对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各位领导百忙之中莅临会议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各位领导对我省教育尤其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这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明确当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细化部署和推进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2013年的各项重点工
冬日里,又冷又湿的崎岖上学路,成了山区孩子面临的一大考验,摔跤跌倒、脚生冻疮经常发生。为了守护他们的上学安全,深圳市花样盛年慈善基金会与来宾市爱心志愿者来到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为30多个学校的同学们送来了4103双爱心鞋。  这些爱心鞋都是冬季保暖水鞋,绒棉内里可拆卸,既防水又暖和。简单的捐赠仪式后,同学们迫不及待地试穿起来。“老师,我的鞋刚好合脚,而且软绵绵的。”“這两天正好下雨,穿上以后再也
你知道长袜子皮皮的故事吗?长袜子皮皮是个brave(勇敢的)小女孩。她自己一个人住,自己照顾自己,很独立。这个火红头发、好开玩笑、喜欢冒险的小女孩不仅有穿一只黑袜子、一只棕袜子的奇怪嗜好,而且有一个冗长奇怪的full name(全名):皮皮露达·维多利亚·鲁尔加迪娅·克鲁斯蒙达·埃弗拉伊姆·长袜子。她力大超人,She can lift a horse with one hand.(可以一只手举起一
什么?数学家也能赢得格莱美音乐大奖?是的,故事确实非常离奇。  2001年“9·11”事件发生不久,20世纪最伟大的民歌手WoodyGuthrie的纪念馆收到了一份包裹。Guthrie女儿发现这是一盘现场录音的磁带,是1949年一个歌迷在现场演出时用录音机在舞台录制的,这也是目前唯一一张记录了WoodyGuthrie现场实况的磁带。  Guthrie的女儿想把她爸爸这份珍贵的史料保存下来。她先找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涉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弦长问题及切线问题,此部分知识的考查往往有一定难度.  (1)直线与圆的相交、相切问题,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计算弦长、面积,与圆有关的最值;根据条件求圆的方程.  (1)会用代数法或几何法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掌握圆的几何性质,通过数形结合法解决圆的切线、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等直线与圆的综合问题,
李明军:男,1969年8月出生于山东郯城。大学毕业后曾任教于一所重点中学,后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到某大学任教,先后担任系副主任、学院副院长、中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同时任重点学科带头人。现在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后。    大哥:  你好!  很高兴收到你的回信。这段时间以来,我一改以往懒散的习惯,把每天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学习时也很用心,我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变化。  虽然取得了
[摘 要] 2015年10月,浙江省温州市开展了每年一次的初三教学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主要研讨单元复习课教学如何梳理知识,巩固提升,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现以一节“二次函数复习”为例,与同仁交流.  [关键词] 思维;过程  教学片段呈现  环节1:回顾复习,体验数形结合思想  活动1:已知二次函数y=x2 bx-3的图像经过点A(-1,0).  (1)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是______;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