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能力标准与公共英语测评体系层构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su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大学英语测试与英语语言能力标准的错位问题,从分析英语语言能力与公共英语测评的关系入手,构建了适应当前英语语言能力标准的英语测试体系。
  【关键词】 大学公共英语;语言能力标准;英语测试
  
  测试是一种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大学英语测试的目的是为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达到本学科的语言能力标准。本文从英语测试与英语语言能力标准的关系入手,构建能够符合当前英语语言能力标准的测试体系。对英语测试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实践价值。
  
  1 语言能力标准与测试之间的关系
  1.1 语言能力的界定。语言能力主要包括语言知识体系和语言技能两部分。 构成语言能力知识体系的有语音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语用知识、交际策略知识等,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不能进行恰当的交际。构成语言能力的技能部分是融语法、语篇、语用、交际策略等知识于一体的实际操作技能。具备显性的、有意识的知识不能保证自发的、自动的语言运用。只有完全内化的、隐性的、潜意识知识才能进行流利的表达。
  1.2 语言能力标准与测试体系的关系。测试体系应根据语言能力标准来设计,反过来,英语测试能够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正反拨作用实现教学目标。外语测试要适应社会的需要,不要再热衷于开发所谓“客观的”知识型的多项选择题,而应该把研究视点放在语言技能和实际运用上,力争全面考查真实的语言运用能力,对外语教学产生正面影响。二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测试是手段,语言能力标准的达成是目的。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未能理清二者关系,造成语言能力标准不能指导测试体系,测试将教学引向了歧途,教学只是为了考试,不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造成这种错位关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九十年代以前的社会开放程度还不够,与国外的交流还很少,语言能力的培养注重阅读,轻视交际等实用能力,用人单位重证书轻能力;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重四、六级通过率,不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 诸多原因造成了教学目的的畸形,破坏了二者之间的正确关系。
  
  2 建构与当前语言能力标准相适应的测评体系
  根据语言能力标准与英语测试的关系,要建立与英语语言能力标准相适应的测评体系,首先要对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语言能力标准有深刻了解。
  2.1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与原《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语言能力标准的区别。二者在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翻译能力及词汇量几个方面在三个层次上的要求基本相当,但在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两方面,《课程要求》各层次的要求比《大纲》有所提高。如《大纲》中“说的技能”的基本要求是“能进行简单的日常会话,能就教材内容作简短回答和复述,能就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思想基本清楚”,而《课程要求》中对口语表达能力的一般要求是:“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和来自讲英语国家人进行交谈;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总之,较之以前的英语语言能力要求,将说和听的地位提高了,更加注重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2.2 端正英语测试的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为第一要务。如今大学英语语言能力标准已发生变化,依据语言标准与英语测试之间的关系,为了改变以往测试带来的负面影响,建立科学的大学英语测评体系具有相当的紧迫性。首先我们应端正英语测试的指导思想,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语言标准的指导,英语语言测试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公平性原则。 测试应该使被测试者通过考试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使学生认识自身的价值。公平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测试并不只是学校、教师单方面向学生的行为,还应该是师生双向互动的交流,是学生的自我检测。
  2)有效性原则。英语语言水平测试应该以“课程标准”和各类语言测试的相应标准为依据,确定考查的内容与标准,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不仅要有效地测试出考生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英语能力的真实情况,还要能够反映出考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发展状态以及掌握英语学习方法的情况,以及考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方面的有关情况。
  3)发展性原则。 英语测试试题应符合学生生活和社會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已有经验相适应,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要通过测试来发掘学生的潜能,关注他们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理解并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
  4)激励性原则。英语语言测试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用刻板固定的标准答案框死学生的思想,不是用模棱含糊的选项干扰学生的正常思维,不是用简单、武断的评分办法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应该让学生通过考试感受到鼓舞和成功的喜悦。
  2.3 建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测评体系。根据以上原则,笔者对大学英语测试提出如下设想:
  1)完善测试内容,加大听力测试的比重,增加口语测试。增设口语测试,加大听力测试比例。进一步完善测试内容,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导向会起到正面的积极的反拨作用。对教师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将会丰富课堂教学话动,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可迫使学生注重口头表达能力、听力能力等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2)增设学业测试,减少水平测试的比例。学业测试属于形成性评价,它能够起到及时调整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作用。通过平时测试与水平测试的结合能促使学生不仅注重掌握课本知识,同时还注重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在课堂上能主动、积极配合课堂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热情和兴趣;在课外能自觉进行大量阅读,扩大词汇量和知识面。
  3)调整各种测试成绩在对学生总体评价中的比重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中,我们往往以某次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不仅有失公平,而且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发展,笔者认为将平时测试成绩与期末测试成绩结合起来考察学生是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把学期总评成绩分成期末成绩、平时成绩两部分,有助于督促学生在平时注重知识的积累,加强听力和口语练习,切实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考试过后,什么都忘得一干二净。
  总之,语言测试是语言能力标准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我们应不断完善英语测试体系,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目标,使之为学生达到英语能力标准保驾护航。
  收稿日期:2008-3-03
其他文献
在明清小说中武则天是一个颇受作者关注的人物。小说家在塑造武则天形象时,大多着眼于她的残忍、荒淫和嗜杀,突出了她的政治野心,因此,武则天基本上是以"中淫外酷"的负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