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模糊语言的运用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3497644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模糊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人们已逐步地认识到模糊语言是思维的自然属性。它与语言的明确性一样,都是语文本质属性的一种表现。既然如此,那么它就必然体现在教学语言之中。为此,在教学中要追求教学语言信息的最佳效能,教师常常是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过分的明确往往是教学语言繁琐冗长、平淡无味、不吸引人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使教学语言简明、含蓄,有主有次,有明有暗,有吸引力,教师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是十分必要的。模糊语言的运用,归纳起来,在教学中常见的有两种情况,本人分析如下:
  
  一、学科内容带有模糊性的特点,与之相适应,在教学中也必须适当地运用模糊语言
  
  这种情况在文学作品中最常见。这是因为文学形象具有可言传性又不可全言传的微妙复杂的意蕴,它是一种带有模糊性的意蕴。在教学中,要使学生领悟其意蕴,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全部心理潜能加以补充、想象、体验。要想切实做到这些,教师就要避免使用过于精确的语言描述,而应当巧妙地运用暗示性的模糊语言让学生想象的翅膀飞翔起来,使学生深切体验到那种不即不离、不黏不脱、亦此亦彼的朦胧的审美意象。
  比如《诗经·蒹葭》中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首诗写的是怀人之情,但诗中的意象是模糊的。所谓“伊人”是谁?是贤人还是恶人?男人,还是女人?诗中并没有明确的交代。再就是诗人对“伊人”是现实的找寻,还是精神上的追求……这些也是不确定的、模糊的。在教学中,一些不必要明确交待的语句,不必苛求学生理解或者翻译成句法连贯、意义单一的句子。教师只要含而不露地运用模糊语言,略加轻轻地点拨、淡淡地暗示,就能以模糊语言独有的不确定性、不精确性的特性带给学生充分的想象和回味的空间和余地。
  
  二、学科本身不带有模糊性,但是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可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
  
  传统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师教学语言只要在语音、语调、语法等方面合乎规范即可,强调的是语言的准确性、词语的标准性、语法的规范性。这种认识当然有它的合理性,但是从现代模糊语言理论的观点来看,仅仅强调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某种情况下适当地运用模糊语言也是语文明确性必要的补充。也就是说,在语言实践中,语文的模糊性语言往往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很多时候“描述的不确切性并不是坏事,相反,倒是好事,它能用较少的代价传递足够的信息,并且对复杂的事物作出高效的判断和处理。也就是说,不确切性有助于提高效率。”的确,模糊语言的不确定性能带来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多样性、暗示性,能给接受者提供想象和再创造的无限可能性。在教学中运用得当,定能够使其简洁利落,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引人入胜。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提供想象和再创造的广阔空间。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教师上课之前或之后,经常会简略地概述本单元、本课的大意,有时候是简介,有时候是纲要,有时候是摘要。这样的叙述很简略,因而也模糊,但包含的信息更丰富。在课堂教学提问时,教师在有些地方要交代清楚,但是在谁回答,何时回答,怎样回答的问题上,有时候模糊一点也好。例如:叫学生思考某一问题后作答,教师常说:“请认真思考一下”“想好了的同学请回答”,“谁先考虑好,谁先回答”。由于使用模糊语言,回答问题的学生具有不确定性。这样,更有利于激励学生动脑子思考问题。
  总之,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正确使用模糊语言,就会使教学效果更好。■
其他文献
理解,是指领会与解释。理解作为一种阅读能力,要能领会文本内涵。朱熹说:“读书只要将理会得处,反覆又看。”这里所说的理会,也就是理解。“看文字,于理会得了处更能看过,尤妙。”理解,在于反复揣摩。看了又看,更能领会,也即加深理解。反之,“今之学者,看了也似不曾看,不曾看也似看了。”这就是没能理解,看与没看差不多。  文本阅读,最终都要落实到语言层面。由于句子是语言的运用单位,因而可侧重于句子的理解。文
《岳阳楼记》脍炙人口,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千古传唱不衰的美学佳作。既有构思上的严谨规范,精典独到。又有抒情咏物,神形俱备,读来其景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更有忧国忧民的崇高思
文本细读是20世纪40年代英美新批评流派对文学作品提出的一种鉴赏方法。我们现在所说的文本细读与其是有差异的,但也不是现在的把很多文本中的句子"肢解",把所谓的"细读"以考试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针对整体性视阈下
老舍先生的著作很多,但他只对《断魂枪》满怀自信和偏爱。他在“选集”自序中说:“我相信,这个短篇,虽然那么短,或者,要比一部大篇更精彩一些。”能够得到老舍先生自己的厚爱,那么它也一定深得读者的厚爱。《断魂枪》,对我,有钩魂摄魄的魅力。他用独具特色的京腔、京调的京味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具有鲜明时代感的生活画面,表达了“呼唤国人早日从‘东方的大梦’中醒来”的思想感情,隐含了对民族文化何去何从的深深思考
电影预告片作为电影上映之前的宣传手段,已经成为观众最终踏入影院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预告片作为一种特殊的广告吸引观众消费,其包含的内容就要想方设法引起观众的观影欲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学生,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里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阅读也不例外,要想在阅读中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就要激发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