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中东新一轮博弈的赢家和输家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w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伊核协议,重新实施对伊朗关键领域的制裁。尽管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德国等其他协议签署国不同意美国的决定,希望国际社会尊重和维护伊核协议的严肃性和有效性,但是,美国已经开始单方面对伊朗进行制裁,并游说美国的盟国与其保持一致。
  特朗普政府的这一举动,将为已经深陷动荡的中东局势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并有可能引发更为激烈的地区冲突,而相关各方也会在中东地区形成新一轮的交锋和博弈。

助推以色列与伊朗冲突升级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对以色列将是重大利好,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战略环境可能会进一步改善。
  伊朗是以色列最大的敌^之一,以色列建国以来,许多中东的伊斯兰国家逐渐放低了反对以色列的调门,不少国家与以色列展开了战略合作,有的甚至同以色列签署了和平条约。但是,伊朗始终坚定不移地反对以色列,其最高领导人甚至不止一次的放言消灭以色列。
  在这一背景下,伊朗的每一次技术进步和能力提升,每一次武器升级,都会让以色列感到压力倍增。伊朗核计划无疑是最能提升伊朗综合能力的技术升级计划之一,也是最能让以色列感到害怕的伊朗计划之一,因为这一计划包含了发展核武器的可能性,在技术上毫无障碍。
  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协议,强化对伊朗的最高级别制裁,可以有效延缓伊朗核计划的发展进程,为以色列破坏和摧毁伊朗核设施、提高自身防御能力留出更多的时间。不仅如此,美国对伊朗的全面制裁,还可能全面延缓伊朗的经济发展进程,进一步拉大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实力差距,为以色列营造出更多的安全空间。
  所以,在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之前,以色列积极煽风点火,总理内塔尼亚胡亲自出面,亮出摩萨德從伊朗偷来的一吨半核武器计划文件,大肆渲染伊朗发展核武器的“险恶用心”。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后,以色列第一时间表示支持和欢迎,还积极配合美国,协调俄罗斯等国的立场,并为部署打击伊朗势力做军事准备。
  与之相对应的是,伊朗遭受的损失是最直接的。根据以前美国的做法进行推测,美国宣布对伊朗进行最高级别的制裁可能涉及限制伊朗能源、石化、金融、船运、造船、贵金属、石墨、铝、钢铁、冶金用煤和商业软件等领域产品的国际贸易,并特别限制易货交易以防范伊朗规避措施,对向伊朗国家石油公司、朗蒂夫国际贸易公司、伊朗中央银行等关键部门提供支持,或向伊朗政府提供金融帮助的实体和个人实施制裁。此外,美国的这些制裁措施,将严重打击伊朗的石油出口,导致其石油收入锐减,重创伊朗经济,引发伊朗货币贬值,并会重创伊朗的工业制造体系,造成伊朗石油生产设备老化,飞机和航运设施等难以为继。
  伊朗受到美国制裁打击后,可能不得不收缩国际战线、减少对外国盟友的支持力度,叙利亚的巴沙尔政权会首当其冲,尽管伊朗政府将支持巴沙尔什叶派政权作为其在中东地区推广伊斯兰革命政权模式的重头戏。
  以色列与伊朗在叙利亚境内的较量,主要围绕两条主线展开。在叙利亚内战爆发前期,以色列主要支持叙利亚反对派的南方势力,在戈兰高地和大马士革之间打出一片根据地,形成以色列与巴沙尔政权之间的缓冲地带,稳固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占领和控制。这是第一条主线。
  后来,随着在叙利亚境内打击IS(“伊斯兰国”)的战争逐渐接近尾声,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圣城军司令苏莱曼尼开始转变斗争策略,着手将叙利亚打造成巩固伊朗影响力和打击以色列的战略平台。以色列敏锐察觉到这一变化,并坚决进行反制,于是开辟了其在叙利亚境内作战的第二条主线。以色列明确表示,不允许伊朗军队在以色列边境附近设立据点,禁止伊朗通过叙利亚向黎巴嫩真主党走私先进武器,这是以色列为伊朗划定的两条红线,一旦触碰必施以打击。近一年来,以色列的跨境空袭,主要针对第二条主线的目标进行。
5月9日,伊朗德黑兰,伊朗议员在议会焚烧两张象征美国国旗和伊核协议的纸张,抗议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图/视觉中国

  在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的第二天,伊朗首次对以色列在戈兰高地的军事设施进行了导弹袭击,作为对美国退出核协议和以色列轰炸其叙利亚军事基地的报复。作为回应,以色列随即轰炸了伊朗在叙利亚的几乎所有军事基地,破坏了伊朗在叙利亚的导弹发射设施。
  在这次相互打击之后,尽管以色列主动求和,要求双方的报复性攻击就此止住,但是,这很可能是以色列的缓兵之计。正如以色列国防部长利伯曼所言,以色列相信伊朗仍具有对以色列发动远程导弹攻击的能力。而且,以色列相信,伊朗坚决打击和消灭以色列的意图不会有任何改变。所以,以色列近期彻底清除伊朗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中远期摧毁其核计划和导弹计划的战略目标,也绝对不会放弃。以色列甚至罕见地公开向巴沙尔政权喊话,希望他主动将叙利亚境内的伊朗势力驱逐出去,否则必将受其所累。
  可以预见,在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协议并重申坚定支持以色列的背景下,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很可能会发展成为中东地区的另一个国际热点,两国间的全方位明争暗斗也可能会逐渐上演。

逊尼派和什叶派之争


  对于逊尼派阿拉伯国家尤其沙特来说,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则无疑是重大利好,沙特等国的战略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2015年7月,当奥巴马政府与伊朗签署核协议时,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一样,都备感沮丧和震怒。沙特和伊朗之间一直存在着宗教正统性和国际影响力的激烈竞争,“阿拉伯之春”爆发以来,这种竞争进一步激化和表面化。奥巴马政府与伊朗签署核协议,放松对伊朗的制裁,使伊朗重新成为沙特等国在国际石油市场的有力竞争者,而且,伊朗可以将从石油贸易中获得的巨额收益轻松转化为与沙特等国的综合竞争力,导致沙特在与伊朗的竞争中更加被动。   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协议,重新对伊朗实施严厉制裁,会使伊朗的石油出口受限、发展空间被压缩、综合国力受损,从而减轻沙特等国的竞争压力,改变他们与伊朗竞争的被动局面。
  在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后,沙特官方立即发表声明,重申支持特朗普政府的伊朗政策。阿联酋和巴林也在第一时间对特朗普的决定表示欢迎。沙特还表示,它将与有关国家协商,通过增加本国原油产量应对美国制裁伊朗导致的国际石油供应紧张局面,其借机抢占伊朗石油市场份额的用心显露无疑。
  就目前的事态发展来看,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国家和以伊朗为首的什叶派国家在中东地区的全面争夺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伊朗占上风的趋势有可能被扭转。
  自从沙特王室高举瓦哈比主义的旗帜统一大半个阿拉伯半岛并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沙特王国政权以来,沙特就以伊斯兰教的正宗自居,不遗余力地向其他国家推广瓦哈比派(逊尼派的教法学派之一)伊斯兰教信仰。中东地区的多数逊尼派伊斯兰国家,如阿联酋、巴林、卡塔尔、埃及甚至土耳其等国,陆续皈依了瓦哈比派。另一方面,伊朗于1979年爆发了什叶派穆斯林的伊斯兰革命,建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从此,伊朗革命政权也以宗教正宗自居,开始向其他伊斯兰国家输出什叶派革命,力图在其他国家建立自己主导的什叶派政权。于是,伊朗和沙特在中东地区相互角力,展开全面竞争。
  在这场竞争中,由于伊朗坚持通过培养代理人的方式以小博大,策略比较得当,所以逐渐处于上风。在“阿拉伯之春”爆发和美国签署伊朗核协议后,伊朗的这种优势更加明显,沙特痛感陆续“失去”了伊拉克、也门、叙利亚、黎巴嫩,这些国家先后落入伊朗支持的什叶派势力手中。虽然沙特针对性地开启了对也门内战的强力军事干预模式,但几年下来,效果也不很理想。
  不过,随着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协议并对伊朗施加更严厉的制裁,伊朗的对外干涉能力可能会大打折扣。这时候,沙特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妥善应对,有可能摆脱目前跟伊朗竞争的全面被动局面。在叙利亚问题上,沙特主导的逊尼派伊斯兰联军将在美国的要求和帮助下进入叙利亚,协助甚至部分替代美军,支持库尔德武装在叙利亚稳住阵脚,发展壮大,直至成为削弱甚至替代巴沙尔政权的强大力量。随着伊朗在美国的制裁下被迫减少在叙利亚的投入,以及以色列强力打击伊朗在叙利亚的势力,沙特领导的逊尼派联军很可能在叙利亚扳回一局,力压伊朗占据上风。
  同理,伊朗因受到美国制裁可能在也门内战中也会减少投入,胡塞武装的力量也可能因此受到削弱。如果沙特能够抓住机会且措施得当,有可能在美国陆军特战队的配合下,从也门首都萨那赶走胡塞武装,扶持逊尼派的塞迪总统恢复统治,从而在也门挽回败局。
  在黎巴嫩和伊拉克,什叶派势力的影响短期内相对稳定一些,黎巴嫩真主党在伊朗的大力支持下,深度介入叙利亚内战并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历练和提升,而且,在最近的黎巴嫩议会选举中,真主党及其联盟赢得了多数席位。但是,随着伊朗受困于美国制裁,其得到的援助力度也可能会大幅削减,这可能会影响到真主党自身的长期稳定和发展。而沙特也可能趁机采取一些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一些颜面。

俄罗斯不想与美国迎头相撞


  在美国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后,俄罗斯对伊朗和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的态度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尤其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问俄罗斯后,这一变化更加明显。
  俄罗斯是中东地区局势尤其是叙利亚问题走向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美国宣布退出伊核协议之前,俄罗斯深度介入叙利亚内战,强力扶持巴沙尔政权稳住局势、重新掌控了叙利亚的大部分领土。美国和以色列對巴沙尔政权和伊朗军事基地进行的打击,俄罗斯反应强烈,公开宣称要进行严厉反制。
  在美国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后,俄罗斯的立场发生了两个重要变化:首先,俄罗斯面对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伊朗和以色列的情绪性冲突升级,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超脱和中立。俄罗斯中东特使博格达诺夫表示,(伊朗和以色列冲突)事态发展令人担忧,双方有必要缓和紧张局势,不要偏离在叙利亚与伊斯兰国战斗的轨道。其次,在俄罗斯此前宣称的向叙利亚巴沙尔政权提供先进防空导弹一事上,俄罗斯总统助手科钦也发表了有利于以色列的声明,表示俄罗斯没有与叙利亚政府就提供先进的S-300地对空导弹进行谈判,也不认为存在这种必要性。
  这些变化从一个侧面说明,俄罗斯在中东地区尤其是叙利亚的目标是有限的(确保巴沙尔政权不倒台),在美国强化对伊朗制裁和大力支持以色列的大背景下,俄罗斯不想与美国迎头相撞,以免付出与自己的战略目标不相称的代价。
  俄罗斯的这种态度变化,客观上可能导致中东局势向着有利于美国和以色列的方向倾斜。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特朗普总统已经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并重新实施对伊朗的严厉制裁,但是,英国、法国、德国、欧盟均对特朗普的决定表示遗憾,希望继续保留伊核协议并留在该协议框架之内。美国的非西方盟国俄罗斯也希望继续维持伊核协议,伊朗也表示愿意与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磋商维护伊朗核协议的可能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也明确表达了中国政府的态度,中方将本着客观、公正和负责任态度,同各方保持对话协商,继续致力于维护和执行全面协议。中方将在不违反自身国际义务的前提下,继续同伊朗进行正常、透明的务实合作。
  这意味着,中、俄、英以及法、德等欧盟国家和地区有可能与伊朗达成继续保留伊核协议的共识,从而将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打开一个缺口,削弱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对中东地区所产生的冲击和影响。
其他文献
2017年4月1日,河北雄安新区横空出世,这一“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迅即成为国内外广泛高度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对其“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总体要求,更是激发了无数人对这一未来美好城市的无限遐想和憧憬。如今,一年过去,雄安新区的各方面筹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开展之中。围绕雄安的未来,有关部门以及专家学者也在积极探讨之中。  未来的雄安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笔者认为,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应着
10月23日,在英格兰东南部埃塞克斯郡一个工业园区内,发现载有39具尸体的卡车的现场。图/IC  25岁的北爱尔兰卡车司机莫里斯·罗宾逊的命运,因为39具尸体在他驾驶的红色斯堪尼亚卡车所载的集装箱内被发现,而彻底被改变了。  当地时间10月28日上午,罗宾逊“站”上了英国埃塞克斯郡切尔姆斯福德地方治安法庭的被告席。埃塞克斯郡警察局指控他涉嫌过失杀人罪、串谋贩卖人口罪、串谋协助非法移民罪和洗钱罪等四
央视资深新闻人,主持《新闻周刊》《新闻1 1》栏目。曾出版作品《痛并快乐着》《幸福了吗》《白说》等。  2018年,我五十岁;十年后,六十。一个很久很久之前从未想过的远方,远得仿佛在地图之外,可是,转眼就是下一站。  二十五岁那年,我写了一篇文章,用自嘲的方式讽刺了一下电视主持的现状,名字起得有点傲娇——“渴望年老”。记得当时岁数大一些的同事,常常斜着眼看我,然后来上一句:“过些年你就不渴望了。”
孤立和凝滞的感觉在这组作品中时常存在,比如这座建筑。莫斯科动物博物馆的馆长,背后那头大象标本,好像是迷失在休息室里一伙伴。有着梦幻般色彩的汽车驶过,车上是假日外出度假的游人。搭乘地铁,能够观察到一个国家年轻人的状态。赫尔福特说,他并不想找一个特定的拍摄主题来解释或描述某件事。这就像所谓的“俄罗斯精神”,没人能解释它的真正含义。动物是常常出现在《俄罗斯童话》里面的元素,比如这只突然闯入的小狗。它周围
9月16日,2019东京马拉松冠军赛(也是2020年奥运会选拔赛)从东京新国立竞技场旁边的明治神宫外苑开跑。  新国立竞技场看上去并不太像个工地。没有工地常见的绿色防尘网不说,体育场外墙上装饰了不少植物。这个体育场的设计理念是“木与绿”,强调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体育场内传出安静的音乐,而不是施工的噪音,看来已经进入到最后的装修阶段了。  整个东京奥运会的准备也是这种状态,静悄悄的,但是又已经到雕琢
比亚迪全球设计中心“黑水晶”。  權威调研机构J.D.Power公布过一组数据显示,在2018年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研究报告结果中,80、90后年轻群体占总体消费人群的八成。伴随年轻消费群的崛起,汽车已不再只是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还承载着人们的审美需求,对于年轻消费群体来说,汽车颜值是他们最重要的购买动力之一。  起步较早的欧美、日韩品牌,在技术实现突破后,早已把目光投向汽车设计领域。而中国汽车产业
我們讨厌别人迟到的真正原因
今年975万名考生(主体为“00后”)参加的这场高考,料将改变中国高考的旧有观念。  第一批“00后”参加考试,是今年高考最大的亮点。他们无论在生活条件、教育环境,还是在国际视野、兴趣选择等方面无疑要优于上一代人,这也让他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的机会,如出国留学、艺考、创业以及职高等……哪怕错过了高考,网络时代知识获取路径也被大大拓宽了,人们可以获取全球网上教育资源。在多元化评价体系里,成才方式早已不
11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这次集体学习安排在十九届四中全会刚刚闭幕之时,体现了应急管理工作在中国特色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特殊重要性。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
“我们应该对改革开放四十年进行回顾反思,作为研究的一个样板来发展思想和理论,使人类关于制度改革的理论和经济发展的理论更加丰富。”  1977年冬天,中国恢复高考,正在河北省围场县下乡的樊纲参加了第一届高考,并考上了河北大学经济系。  40年后的5月22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在办公室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谈起自己的经历,樊纲笑称“前无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