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光学2020年第13卷第1期 目录
【出 处】
:
中国光学
【发表日期】
:
2020年13期
其他文献
激光束照射液体产生的热累积效应会引起其折射率变化,从声光方程出发分别分析了液体瞬态折射率与稳态热致折射率产生的机理,研究了透镜焦距以及入射波长对去离子水折射率的影响.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检测系统对温度改变的高度敏感性,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液体棱镜检测系统,数值模拟了不同功率下去离子水的稳态共振曲线,当功率变化为0.7 W时,其折射率变化为1.4×10-3.采用功率可调的980nm的连续激光器对去离子水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Lignins Isolated from Caragana sinica Using FT-IR and NMR Spectroscop
With a plano-concave cavity, diode-pumped continuous-wave (CW) and actively Q-switched Nd:YVO4 laser operating at 1.34 \mu m is demonstrated. Maximum CW output power of 4.76 W and Q-switched average output power of 2.64 W are obtained with output coupler
1981年又是一个通过谐波振荡产生真空紫外光的令人振奋的丰产年。在镁(143毫微米)和稀有气体(121.6毫微米)中的某些早期实验已经更仔细、更精确和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了重复,所以关于这些上转换过程的知识——特别是对它们的限制——已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期刊
研究了叶酸修饰硒化镉掺杂二氧化钛(FA-CdSe-TiO2)的纳米颗粒体外光动力(PDT)灭活HL60细胞的作用效果,探讨了叶酸修饰增强CdSe-TiO2纳米颗粒PDT效果的作用机理。利用水解沉积法制备CdSe-TiO2,采用表面修饰方法制备FA-CdSe-TiO2纳米颗粒。通过透射电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方法,对纳米颗粒进行结构和光学性质的表征;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利用荧光探针标记技术分析细胞内活性氧水平,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FA-C
激光加工是制作集成阻容(RC)网络新技术的基础。该技术是在有400埃厚锌层的金属化聚脂薄膜做成的电容片上用激光加工非导电通道产生电阻图案。在操作条件下,这种网络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激光加工线提供的电绝缘性。要术在加工线边缘金属膜有良好的粘着,无松散的金属颗粒。这就需要仔细控制激光脉冲强度和光斑迭合。对激光加工参量的更进一步限制是因6微米厚的聚脂薄膜(网络的解电体)不许因蒸发金属膜而引起热损伤所卡住的。本文将讨论激光产生的网络的激光加工的概貌和激光形成网络的电特性。
期刊
发展高性能的光电导天线是推动太赫兹科学及其相关技术不断进步的重要手段。系统地介绍了基于金属和介质超材料的高效光电导天线的研究工作,梳理了此类天线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关于超材料天线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两类方法展开的,第一类是利用纳米级金属/介质超材料操控飞秒泵浦激光与光电导天线衬底间的相互作用,第二类方法则是在原有天线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微米级金属/介质超材料对太赫兹波进行直接操控。这些基于超材料的新方法极大地促进了光电导天线的发展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
GF-5卫星多角度偏振成像仪(DPC)同一波段三个偏振通道(0°、60°及120°)必须进行响应非一致性校正,才能达到偏振探测的精度要求。将范围为-50°~50°的DPC宽视场划分为15×15个分视场,使用高精度的二维转动平台调整各分视场的位置以对准积分球参考光源进行成像。设计基于时间稳定性的分视场图像数据的拼接算法,得到全视场的拼接图像,并应用对数增强方法检测拼接图像中坏像元的位置与数量。采用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