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把人带往远方”。阅读对于人成长的意义是没有其他渠道可以取代的,所以我们潜心进行阅读促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研究的行动。
一、营造氛围,读中成长
2005年3月始启动“读书养成”活动后,学校成立了“读书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读书养成”系列活动方案。
学校重视读书软、硬件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我们优化读书环境,教室墙壁悬挂上了读书名言,各班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各个年级开辟了读书长廊。建立聪明泉文学社小社团出版校刊,还开展评选“阅读之星”、“阅读小博士”、“书香班级”、“书香家庭”活动。各种读书活动让同学们阅读到许多的经典著作及成长故事,孩子们读有所感,读中感触,读后感悟,从而使广大孩子对良好的品德产生热烈的向往与追求,对不良品行产生厌恶与摒弃,为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化打下基础。
二、主题阅读,体验感悟
我们在进行大量读书活动的同时还经常开展全校性的德育主题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各式各样的读书活动基础上加深体验感悟。从2006学年开始,我们分年级制定全校性的读书活动方案,既配合语文教学内容,又融入德育专题教育活动。2006学年,以“好书伴我成长”为主题,2007学年以“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洋溢校园”为主题,2008学年以“书香校园,你我共建”为主题, 2009学年以“读历史故事 明人生道理”为主题,2010学年以“悦读科学 明理益智”为主题开展读书主题教育活动。在学校主题阅读的基础上,还进行年级教育主题研究,分别是一年级自理自立,二年级文明礼仪,三年级团结友爱,四年级学会感恩,五年级遵纪守法,六年级理想信念。在课题研究中各班还进行了读书育人以及书香班级建设的有效探究。几年下来,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的习惯,提升素养的同时,孩子们在各项读书教育主题里,读、演、吟、唱并对应自己生活实践,体验感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行为习惯得到很好训练,德性品行得到有效提升。
三、阅读治疗,书香育人
《阅读心理治疗》丛书指出:“文学作品只有通过阅读行为才能将它从一个潜在的欣赏对象变成一个进入读者精神世界的对象,才能发挥它陶冶情操、调节认知和平衡心理的作用。”“‘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神话、童话、寓言、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在人类历史上各有自己的起源和表达精神世界的不同功能。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来看,不同的文学体裁各有其独特的治疗功效。阅读疗法是一种对青少年和成年人都适合的心理治疗方法。”同时,文学治疗必须遵循其一般的步骤、治疗方式,并且关注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阅读心理治疗”一般包括以下六个环节:1. 知识准备和认知建立;2. 示范与讨论,明确治疗目标;3. 在阅读中经历体验心理变化;4. 写下心理历程或与别人交流阅读体会;5. 经验的扩展与应用;6. 整合与评价。其中第三环节引导被治疗者在阅读中经历体验心理变化,这是整个阅读治疗的主体工程,第四环节让阅读者带感情地复述故事和文章,或者让阅读者谈谈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或者写下自己阅读的心得体会,写下重建自己人格的计划,鼓励参与者运用想象,创造性地把故事情节或结局发展下去,鼓励为故事中的人写几段心灵日记。假设写一封信给故事中的某一角色,对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做出评价,写出心得报告,创造出与原著完全不同的结局。也可以通过扮演故事中的人物,模拟其情绪和行为反应,体验面对困境及其做出决定后的心路历程等。根据这些理论的指导我们班主任老师进行了个案研究,撰写新型读书笔记让更多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经历有价值的心理体验,有效地克服阅读活动中产生的负面效应,并在漫长的阅读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道德需要、情感体验和实践感悟,悄然无声地完成孩子自我性格的完善和人格修养的塑造,内化成为一个自觉自为的良好公民。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一、营造氛围,读中成长
2005年3月始启动“读书养成”活动后,学校成立了“读书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读书养成”系列活动方案。
学校重视读书软、硬件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我们优化读书环境,教室墙壁悬挂上了读书名言,各班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各个年级开辟了读书长廊。建立聪明泉文学社小社团出版校刊,还开展评选“阅读之星”、“阅读小博士”、“书香班级”、“书香家庭”活动。各种读书活动让同学们阅读到许多的经典著作及成长故事,孩子们读有所感,读中感触,读后感悟,从而使广大孩子对良好的品德产生热烈的向往与追求,对不良品行产生厌恶与摒弃,为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化打下基础。
二、主题阅读,体验感悟
我们在进行大量读书活动的同时还经常开展全校性的德育主题阅读活动,让学生在各式各样的读书活动基础上加深体验感悟。从2006学年开始,我们分年级制定全校性的读书活动方案,既配合语文教学内容,又融入德育专题教育活动。2006学年,以“好书伴我成长”为主题,2007学年以“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洋溢校园”为主题,2008学年以“书香校园,你我共建”为主题, 2009学年以“读历史故事 明人生道理”为主题,2010学年以“悦读科学 明理益智”为主题开展读书主题教育活动。在学校主题阅读的基础上,还进行年级教育主题研究,分别是一年级自理自立,二年级文明礼仪,三年级团结友爱,四年级学会感恩,五年级遵纪守法,六年级理想信念。在课题研究中各班还进行了读书育人以及书香班级建设的有效探究。几年下来,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的习惯,提升素养的同时,孩子们在各项读书教育主题里,读、演、吟、唱并对应自己生活实践,体验感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行为习惯得到很好训练,德性品行得到有效提升。
三、阅读治疗,书香育人
《阅读心理治疗》丛书指出:“文学作品只有通过阅读行为才能将它从一个潜在的欣赏对象变成一个进入读者精神世界的对象,才能发挥它陶冶情操、调节认知和平衡心理的作用。”“‘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神话、童话、寓言、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在人类历史上各有自己的起源和表达精神世界的不同功能。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来看,不同的文学体裁各有其独特的治疗功效。阅读疗法是一种对青少年和成年人都适合的心理治疗方法。”同时,文学治疗必须遵循其一般的步骤、治疗方式,并且关注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阅读心理治疗”一般包括以下六个环节:1. 知识准备和认知建立;2. 示范与讨论,明确治疗目标;3. 在阅读中经历体验心理变化;4. 写下心理历程或与别人交流阅读体会;5. 经验的扩展与应用;6. 整合与评价。其中第三环节引导被治疗者在阅读中经历体验心理变化,这是整个阅读治疗的主体工程,第四环节让阅读者带感情地复述故事和文章,或者让阅读者谈谈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或者写下自己阅读的心得体会,写下重建自己人格的计划,鼓励参与者运用想象,创造性地把故事情节或结局发展下去,鼓励为故事中的人写几段心灵日记。假设写一封信给故事中的某一角色,对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做出评价,写出心得报告,创造出与原著完全不同的结局。也可以通过扮演故事中的人物,模拟其情绪和行为反应,体验面对困境及其做出决定后的心路历程等。根据这些理论的指导我们班主任老师进行了个案研究,撰写新型读书笔记让更多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经历有价值的心理体验,有效地克服阅读活动中产生的负面效应,并在漫长的阅读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道德需要、情感体验和实践感悟,悄然无声地完成孩子自我性格的完善和人格修养的塑造,内化成为一个自觉自为的良好公民。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