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来源 :软件·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urseasons2002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教育不是单纯技术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于,在具体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呢?下面结合实践谈谈我的一些经验。
  一、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新接触信息技术课的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往往怀着好奇、兴奋的心理,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机械重复地训练,有的内容理论性强、枯燥无味、难度大,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上信息技术课时,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做到“难懂的问题演示讲,习惯的问题反复讲,关键的问题重点讲,难点问题细细讲,个别问题个别讲”。教学方式可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即先由教师确定教学任务,然后让学生自己看书,找出本课的学习任务。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又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愿望。在已安排学生进行预习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上机实践,让他们先检验自己的自学能力,从而证实自己的理论理解与实践是否一致。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将正确的操作过程演示给学生,并进行适当讲解,使学生们看到完整的操作过程,以便学生进一步证实了学生对自己预习后自行上机实践是否全部正确。最后,再让学生们上机实践一次,这样就收到了很好的教与学效果。同时,为了配合演示式的教学,教师可又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制作有针对性的课件,使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变难为易,也可在课堂上开展小组竞赛、抢答、评选操作能手,在课外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等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辅用一些平和、鼓励性的语言,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对话,做学生的指导者,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探索的愿望。
  二、结合教学实际,灵活使用教材
  信息技术课需要软、硬件的共同支持。这就要求教师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一般呈模块化、条块化分布,内容顺序从总体上体现了由基础到应用、由易到难的思路。由于各校条件不同,导致教材内容与软、硬件环境不配套,很多内容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视情况而定,以使内容的安排、讲解操作顺序更有利教学实际。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教材,但不唯教材,以课标为基准,结合学生的认知实际,硬件情况,结合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重新组织整合教材,对教材内容的处理一定要做到抓住核心精神,大胆予以取舍,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充满实效的,具有针对性的,富有魅力的课堂。否则只是照本宣科“讲解”教材,就和在岸上学游泳一样。
  三、善于纠正错误,让学生提高操作技能
  信息技术的动手操作性强,如果在操作中失误就会使下一步的操作无法进行。教师面对学生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操作,首先要进行总结。看问题是大部分学生出现,还是个别情况。其次,告诉学生怎样避免错误。教师要树立学生纠正错误就是学生积累经验的过程的思想。要告诉学生不要怕出错,但要使学生清楚每一步操作的含义,有些错误操作是具有危害性的,如删除文件、移动系统文件等。最后,教师还应该教给学生查找错误的原因和排除方法,以及一些功能键的用法。从而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再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自行解决,提高操作技能。
  四、加强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初中生具有好奇、好动、爱玩游戏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进行教学,这完全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不但不会增加负担,反而有利于教学,学生们也就学得更轻松、更愉快。比如,学习鼠标的操作是比较枯燥的,但采用游戏导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Windows中的纸牌游戏”,并引入竞争机制,看谁动作快、动手能力强。这样在调动起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教师再结合教学目标,讲解一下鼠标操作的要点,经过练习,学生在操作鼠标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了。当然,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尺度,提出要求,让学生必须完成教学任务后再玩,这样既调动学生对教学内容认真快速的学习,又让学生有机会娱乐,让学生既会玩又会学。
  五、注重学科间优势整合,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相应的信息应是与各科的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这就产生了信息技术课程如何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课程整合是指用不同课程的素材和能力整合在一起,使学习的目标处于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情况,要求用到多种知识和能力。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的思想,这就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和上网技能,到因特网上查找文字、图片、照片等资料,制作一个和语文诗歌有关的幻灯片。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所学过的知识,实现了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还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增强了信息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自评、互评,让学生知道自己处于何种水平,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要适应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要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与各学科整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其他文献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而小学教育更是树立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非观的关键时期,所以对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则显得尤为重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
克拉申的输入理论已深入人心,而背诵作为一种语言输入活动,是增加输入的重要方式之一,背诵英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扩大词汇量、内化英语句法规则、形成正确的语音、
【摘 要】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英语教学工作中侧重于语言外在形式和语法知识,只注重语言应试能力,而忽视语言文化内涵,造成学生缺乏语言交际能力,甚至出现“哑巴英语”的现象。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如何预防和改善此状况?作为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教师,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播,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纳入教学中,我们责无旁贷。  【关键词】 职高英语 教学 跨文化教育  文化内涵是语言交际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而且,承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农民素质的高低从
台湾经济部门负责人杜紫军:$$ 制造业要存活 必须向服务化转变$$ 制造业服务化,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证明,生产性服务业是经济中增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