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学化学的兴趣,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中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促成感情交流;利用情感教育资源;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意志。
【关键词】化学学习;兴趣培养
努力激发、培养农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求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面对中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不大的尴尬局面,化学教师必须知难而上,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内驱力。
怎样才能使学生由“老师要我学”转变为“我自己愿意学”呢?我在多年的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尝试:
一、要创设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
引入平等民主和开放的课堂教学机制,积极进行化学教学的改革,创造一种愉快、活跃的课堂气氛,把师生之间的单向灌输关系,转变为多向传递的相近交流的关系,使教学过程充满感情交流和创新精神。为此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彻底废除“注入式”,引进新的教学机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教学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思维是从疑惑、惊奇开始的,若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引用“问题”,学生能以惊奇、疑惑的激动心情,对所学的知识发生兴趣,希望参与讨论的问题,会使他们从教材和各种参考资料中寻求解答探索性问题的答案。所以化学教师要很好地研究设计悬疑、惊奇和探索性的问题。教师要用自己诚挚的教学情感去感化学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增强学习化学的方向和强度。老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心,特别是对差生要倍加亲切,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设计的问题和习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学生的回答要尽量使用诸如“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等,尽量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启发引导学生要恰到好处,切忌早下“对”与“不对”的简单结论,要作积极的鼓励性评价,让学生特别是差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在进步中体验到老师的深情。
二、要开发教材中的情感资源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情感既要作为认知的一种手段,又要作为一种目标,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情感品质,利用化学书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把学生培养成情感丰富、品质高尚的人,这是化学老师首先应该做到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课本进行情感分析,利用课本所含有的情感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由于课本所包含情感因素的不同,教师就可用不同的办法进行情感培养,将这些情感资源展示出来,以调动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进行必要的情感感染,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
联系生活实际需要是学生产生兴趣的原因之一,凡生活、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都容易引起极大的兴趣。教师用实物教学法引领学生了解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中处处皆化学。从生活走进化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从化学走向社会,学以致用。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分子和原子”时,上课伊始,笔者把一瓶打开口的花露水带到了课堂,学生在品评浓郁的香味时议论纷纷,老师带来花露水是何目的?在此基础上,我问学生:“感觉到香水的味道了吗?思考为何会感觉到香水味了吗?”接着教师拿出一杯纯净水和一杯盐水,问:“不品尝只凭观察你能把纯净水、盐水区分开来吗?把盐放入水中为什么都不见了?”如此设计,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枯燥乏味的知识立即变得生动起来。教师要把化学知识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通过耳闻目睹,去了解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这样既可巩固已学的知识,又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愉悦的心情,无限的乐趣,使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化学。再比如:衣服上的墨迹、汗迹、油污该如何清洗?水壶上的水垢又该如何除去?我们长期吃方便面、喝纯净水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吗?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以给学生介绍,从而将化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体现生活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消除学生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要培养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决心
教师既要加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要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意志加强思想,要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可主动地向他们提出“学习化学有什么用”、“化学的地位怎么样”的问题,然后举出一些当今世界的新型材料,如纳米技术现在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科学家争先研究的领域,谁能在这块赛场上称雄呢?然后设问:“化学在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方面是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呢?”;“在日本、美国等国家都十分重视对它的国民特别是对青少年一代进行化学教育的情况下,我们青少年不掌握丰富的化学知识能行吗?”,通过这些问题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迫切心理。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向学生灌输一些新观念、新观点,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如在上绪言课时提出“学化学使人更聪明”的观点。中学开设化学课,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现实生活中、工作中最需要的实际能力。掌握渊博的化学知识是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需要,也是培养21世纪高层次的社会人才的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持久地去学习化学。
【参考文献】
[1]朱志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教育资源》,《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第6期,第9页。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栖山中学)
【关键词】化学学习;兴趣培养
努力激发、培养农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求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面对中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不大的尴尬局面,化学教师必须知难而上,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内驱力。
怎样才能使学生由“老师要我学”转变为“我自己愿意学”呢?我在多年的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尝试:
一、要创设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
引入平等民主和开放的课堂教学机制,积极进行化学教学的改革,创造一种愉快、活跃的课堂气氛,把师生之间的单向灌输关系,转变为多向传递的相近交流的关系,使教学过程充满感情交流和创新精神。为此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彻底废除“注入式”,引进新的教学机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教学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思维是从疑惑、惊奇开始的,若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引用“问题”,学生能以惊奇、疑惑的激动心情,对所学的知识发生兴趣,希望参与讨论的问题,会使他们从教材和各种参考资料中寻求解答探索性问题的答案。所以化学教师要很好地研究设计悬疑、惊奇和探索性的问题。教师要用自己诚挚的教学情感去感化学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增强学习化学的方向和强度。老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心,特别是对差生要倍加亲切,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设计的问题和习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学生的回答要尽量使用诸如“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等,尽量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启发引导学生要恰到好处,切忌早下“对”与“不对”的简单结论,要作积极的鼓励性评价,让学生特别是差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在进步中体验到老师的深情。
二、要开发教材中的情感资源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情感既要作为认知的一种手段,又要作为一种目标,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情感品质,利用化学书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把学生培养成情感丰富、品质高尚的人,这是化学老师首先应该做到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课本进行情感分析,利用课本所含有的情感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由于课本所包含情感因素的不同,教师就可用不同的办法进行情感培养,将这些情感资源展示出来,以调动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进行必要的情感感染,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
联系生活实际需要是学生产生兴趣的原因之一,凡生活、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都容易引起极大的兴趣。教师用实物教学法引领学生了解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中处处皆化学。从生活走进化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从化学走向社会,学以致用。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分子和原子”时,上课伊始,笔者把一瓶打开口的花露水带到了课堂,学生在品评浓郁的香味时议论纷纷,老师带来花露水是何目的?在此基础上,我问学生:“感觉到香水的味道了吗?思考为何会感觉到香水味了吗?”接着教师拿出一杯纯净水和一杯盐水,问:“不品尝只凭观察你能把纯净水、盐水区分开来吗?把盐放入水中为什么都不见了?”如此设计,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枯燥乏味的知识立即变得生动起来。教师要把化学知识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通过耳闻目睹,去了解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这样既可巩固已学的知识,又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愉悦的心情,无限的乐趣,使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化学。再比如:衣服上的墨迹、汗迹、油污该如何清洗?水壶上的水垢又该如何除去?我们长期吃方便面、喝纯净水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吗?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以给学生介绍,从而将化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体现生活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消除学生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要培养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决心
教师既要加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要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意志加强思想,要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可主动地向他们提出“学习化学有什么用”、“化学的地位怎么样”的问题,然后举出一些当今世界的新型材料,如纳米技术现在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科学家争先研究的领域,谁能在这块赛场上称雄呢?然后设问:“化学在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方面是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呢?”;“在日本、美国等国家都十分重视对它的国民特别是对青少年一代进行化学教育的情况下,我们青少年不掌握丰富的化学知识能行吗?”,通过这些问题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迫切心理。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向学生灌输一些新观念、新观点,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如在上绪言课时提出“学化学使人更聪明”的观点。中学开设化学课,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现实生活中、工作中最需要的实际能力。掌握渊博的化学知识是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需要,也是培养21世纪高层次的社会人才的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持久地去学习化学。
【参考文献】
[1]朱志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教育资源》,《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年,第6期,第9页。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栖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