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习惯的培养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ing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从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如何培养学生探究式习惯两个方面介绍笔者在日常教学中的做法。
  【关键词】探究习惯;培养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师的新技术和习惯,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物理学的教学中,不但要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本文就该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1.善于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在物理学中,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所以对于实验的宏观现象,对于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于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数据的变化来抽象出概念或规则,所以探究实验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例如,在进行“导体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来设计:
  问题情景1:先在课桌上放置两种不同规格的灯泡“220V100W”和“220V15W”比较它们在正常工作时的亮暗情况,初步思考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
  问题情景2:让学生去观察、比较两个灯丝的外部特点,猜想一下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问题情景3: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的正确性?实验中需要哪些器材?
  2.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习惯
  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不一定要先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显示教师自己的思维程序。而是力求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做些探索实验,自己归纳,自己分析,自己综合,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鉴别正确与错误,作出评价。
  3.加强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实验能力,有助于养成探究的习惯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物理实验直接训练,培养操作技能,既能以学过的知识用作指导,又可通过实验验证学生学过的知识、规律,更重要的还可探索新的物理规律。另外,教师还应多提倡学生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物理实验,把那些本来的用途不是进行物理实验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也可以辅以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和科技制作补充,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也有助于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
  二、如何培养学生探究式习惯
  为寻求“探究式”教学方式,本人经过了多年的教学摸索,初步总结出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
  1.复习是该模式操作的最基本环节
  该环节主要通过教师帮助学生复习检查上节课的内容和适当小结上节课课外探究的内容。时间在3分钟左右,然后教师巧妙地通过有趣的演示实验或设计简单的学生实验,讲述生动有趣的物理史,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探索新问题的求知欲望。当学生产生了疑问,有了解问题的需要时,让学生尽量提出探究的问题,教师点出一、二个跟本节有关的问题,发动学生探究。
  2.指导探究活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是这一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这一环节有时主要是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有时是自学。设计实验时,教师可作适当的引导——分层递进引导,从实验探究的目的、原理、所需要器材等。学生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对一些注意事项要交代清楚,进行实验要尽量开放,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若是自学,教师必须提供有关易读明了,能起到指导自习的提纲。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合作讨论、展示点评
  这一环节是上一环节学习效果的检查和升华,也是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探究现象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分小组进行讨论,先一对一进行,在小组长自主进行组内进行讨论,讨论、展示点评时间一般不能少于20分钟,可根据讨论内容可长可短,但要保证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估计学生讨论没有余力时,老师才给予适度、有力的帮助,予以指点、启发或补充,切忌匆忙讨论,仓促结束。
  4.重视训练反馈与总结提高
  首先要保证训练时间,一般应不少于10分钟,时间少难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要注意侧重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使学生按时、独立、紧张、有序的思维活动。选题要“小”、“精”、“活”,形式要多样化,练习的方式要讲究,学生独立练习和学生展示点评相给合,学生的展示主要是收集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从而强化校正。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鼓励学生根据新学的知识,提出新的问题,或鼓励学生说说自己还想了解什么知识,把课堂探究引伸到课外探究活动中去,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出自己创新的想法、做法,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高中物理新课改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教师必须能转变观念,重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努力探索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最优化的模式,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想学,会学,乐学,真正做到把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而教师只能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只有这样,学生由会到会学的发展方向才能会取得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劳忠娣;新课程习题教学观及有效策略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14期.
  [2]朱斌宏;中学物理习题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心态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然而面对愈发难管难教学生,教师们的心理素质正在接受一项挑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主张教师先行,放下教鞭,快乐育人。  【关键词】教师心态;换位思考;加强沟通  作为一名80后的高中语文教师,在不断提倡新课改,追求个性化教学的大风大浪面前,我们显得尤为惊慌和茫然。对于刚刚完成身份转变的我来说,一开始的教学基本处于摸索阶段,结合大学的教育理
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教学境界的追求,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作为语文老师,我对高效课堂的理解是:教学设计要突出一个“精”字,教师指导要重在一个“活”字,学生学习要落实一个“实”字,目标达成要体现一个“高”字。真正的高效课堂,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总结,我觉得需要从以下一些方面做好: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课堂效果反应了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
“导学案”是“三案·六模块”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与学相结合的栽体,体现了“学教合一”的理念,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笔者根据本校实际的情况从导学案的作用
高中诗歌教学隶属于语文学科教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语文素养和增强人文素养,因此,诗歌教学与语文学科教学两者有着不可剥离的共性,诗歌相对于其他语文学科分支而言,更
【摘 要】一提到历史课,大多数人的印象就是一大堆过去了的人和事,整个课堂死气沉沉,久而久之,历史课被认为是毫无趣味的课,学生也渐渐对历史课堂感到厌倦,而实际上,历史课也可以有“诗情画意”。  【关键词】诗情画意;激发兴趣;启发联想;突出重点;情感教育  一提到历史课,大多数人的印象就是一大堆过去了的人和事,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历史课被认为毫无趣味的课,学生也渐渐对历史课堂感到厌倦。而实际
以中山市地价监测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为例,以地理信息工具MapInfo为平台,介绍了建立中山市地价监测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的方法,包括空间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分析、分类、分层方案
教学评估或教学评价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分级教学背景下,学生之间水平差异较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方法也不尽相同,所以需要建立对教学需求、教材、教学过程等
英语课程教学是基于师生互动交流基础上的知识与情感升华,是语言交流互动表达的过程体现。用活课程文本资源,激活学生学习动力,活化学习交流过程能促进学生英语知识技能有效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