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浅要分析了建筑施工工程有关防止外墙体渗漏的技术要点,即外墙体防止渗漏的预防措施。建筑工程中外墙体渗漏问题比较常见,问题的影响程度也较为严重。外墙体渗漏影响建筑的美观,而且对用户的正常使用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最为严重的后果是由于外墙渗漏导致的建筑物使用寿命的降低。引起建筑外墙渗漏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材料、施工等因素。本文从建筑工程中外墙体常见渗漏问题的原因入手,通过防漏问题预防措施解释其技术要点。
[关键词]:外墙;渗漏
一、引起建筑施工工程中外墙体渗漏的原因
1.抹灰材料的选择与标准要求不相符。
2.外墙的预留孔密封性不好,留置洞孔的施工不能达到规范要求。
3.施工方法不合理,外墙与门窗的洞口交接处未能达到标准施工要求。
4.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砼结构梁、柱以及填充墙结合处开裂。
5.外墙墙体砌筑施工质量存在问题,未能按照规范施工。
6.砌筑砂浆达不到标准,其中以竖缝砂浆最为突出。
7.砂浆强度与设计要求不符。
可能的原因是砂浆本身的强度不适合或者干砖上墙,造成了砂浆的稠度产生了变化,这使得砂浆不能达到所需要的强度,砂浆与砖的契合度整体降低,砌体的刚度下降。这就容易造成外墙体裂缝,引发外墙渗漏的产生。
8.外墙体表面产生龟裂。
(1)如果对外墙体抹灰层打底一次性厚度过度或者局部打底过厚,而又未能采用适当的强化措施,这就会使外墙体表面产生龟裂。
(2)抹灰前墙体表面过于光滑所造成的灰浆与墙体层结合不够紧密也是渗漏产生的原因之一。
(3)如果由于疏忽造成外墙面打底面积过大但基层并没有设置分隔线,则会导致不规则收缩龟裂的产生。
9.积水引发的渗漏。
(1)砖基层未能进行彻底清理,砂浆的贴附不够饱满,使面砖与墙体之间产生透水或积水。面砖勾缝产生龟裂或者勾缝不严会使雨水从表面向内层渗透,导致积水而引发的渗漏。
(2)面砖表面与其勾缝(尤其是勾缝的下沿处)不够平整,会导致外墙墙体不够光滑,使雨水容易滞留,从而使滞水量和滞水时间长度增加,引起渗漏。
(3)勾缝的质量不过关或因长时间的风化与雨水冲刷会造成砖面与勾缝之间产生轻微的开裂,这也会导致渗漏的出现。
10.排水设施的设置不完善。
(1)建筑外墙上突出墙面的设施未设滴水线或滴水线施工质量不好,会使雨水沿外墙流淌而出现渗漏。
(2)排水坡度不够或不对,造成排水不够及时,甚至水逆流。
(3)污物不能及时清理导致的落水口不通畅,会造成滞水。在落水口与外墙面交接处达不到防水高度时,会引起渗漏。
(4)靠外墙面安装的落水管密封性不好或脱节时会导致雨水沿外墙面流淌,造成渗漏。
二、建筑施工工程中防止外墙体渗漏的技术要点
1.外墙抹灰材料的选用。
在建筑施工工程中选择外墙抹灰材料时,应注意:
(1)外墙抹灰材料应选择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得高于2%,且细度模数应大于2.5。
(2)外墙抹灰面层应适当掺入聚丙烯抗裂纤维。
(3)外墙抹灰涂料应选择耐碱、耐洗、吸附性好的涂料。
2.通过施工工艺的改进减少外墙孔洞。
在建筑施工工程中,关于外墙洞孔的留置一定要符合要求。首先将洞孔内的堵塞物清理干净,并将洞孔润湿,然后选取合适的材料进行二次填砌。之后用1比3的防水砂浆将表面砌严。再用微膨胀水泥砂浆二次堵砌圆形小孔。施工之后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对未达到要求的外墙填塞工程实施返工,不可将就。
3.对建筑外墙砌体后要尽量避免凿打。
在处理预埋暗管砌体时,应提前在需安装管道的结构两边留出通缝,每条缝之间,纵向每600毫米预留lΦ6 拉结钢筋,每条拉结钢筋墙内部分长度为250毫米。最后浇筑C20的细石混凝土。如果发现埋管出现错误,为避免因震动而产生不可见的细小裂纹,一定要避免在外墙墙体上凿打,而采用切割的方法。
4.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的处理措施。
为防止不同材料的交接处开裂,砌体与混凝交接处的外墙面应在抹灰之前悬挂钢丝网。为避免抹灰起鼓,应在抹灰之前对基层进行润湿操作。
5.对温度变化所产生的龟裂的处理。
对于由温度变化所导致的龟裂,应先将龟裂处的打底层去掉,铺上钢丝网,然后分层用高标号水泥沙砌实。保养之后再做表层的施工处理。这样做就可防止龟裂的再次产生,而进一步达到防止外墙产生渗漏现象的目的。对于顶层窗下外墙的竖向或八字形龟裂,可通过在窗台加通长配筋,设置钢筋砼窗台压顶等方式,提高其刚度,从而达到消除龟裂的目的。
6.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
建筑施工之前应使施工人员对技术和施工质量要求有详细的了解,并严格监管制度。对于干砖上墙等事件的出现要绝对杜绝,控制好砂浆的混合比例,保证砂浆的质量符合要求。水平缝的砂浆一定要铺满,仔细勾填外侧竖缝。在抹灰前3天对各细缝处进行再次检查,补填未填实或出现裂缝的勾缝。为保证将沉裂缝重新填实,应剔出大于等于10毫米宽的缝。
7.确保外墙抹灰的施工质量。
(1)抹灰的准备工作:表面较为凸出的位置必须在抹灰之前剔平,清理掉外墙表面的各种杂物,并进行毛化处理。并在抹灰前一天对墙面进行喷水湿润。
(2)抹灰必须杜绝为赶工而一次性完成,而必须分层、分步完成。每一层的抹灰厚度应尽量控制在6至10毫米之间,接缝位置应安排在混凝土柱的中间位置。且外墙抹灰每一层的接缝处必须错开。抹灰表面要做到光滑、均匀、致密。墙体分割条的材质应选用塑料为宜。在安装分割条时,要注意刷浆均匀、饱满、密实。在砌墙接近板底或梁时,应间隔15天后再将其补砌落实,并且要把斜向的缝用水泥砂浆填实。另外,夏日应避免在高强度光照下抹灰。在多风、高温的天气下应注意补水养护,防止抹灰失水过快而产生龟裂。养护要在每一层的抹灰终凝后进行。
8. 对外墙面砖的要求。
施工现场所使用的外墙面砖必须进行多轮抽样测试,剔除不符合要求的面砖,保证面砖不弯曲,不缺角,无裂痕。施工人员贴砖必须严格按照规定铺贴程序。贴砖面积较大时,采用“一底、两中、一面”的方法。其中,“底”表示刮底糙,“中”表示中层灰,“面”为批灰铺贴面砖。贴砖面积较小时,则可采用“一底、一中、一面”的方法。铺贴面砖时必须采用挤浆工艺。勾缝一定要保证密实程度,在勾缝前必须检查是否有空鼓的情况。完成勾缝后要喷水湿润,细小缝隙也须处处到位。并严格控制勾缝的深度,深度不可过大,圆弧形平缝为最佳。
外墙凸出部分设施如阳台、窗台、雨篷等处须按规范的方位和角度进行找坡,排水坡度要大于等于2%。为防止积水或水逆流现象的出现,这些设施与外墙的交接处要做成泛水圆弧角。滴水线要抹灰流畅,避免滞水现象的出现。雨篷的板底应使用防水性好的涂料。雨落管材料应选择不易破损的种类,并保证其畅通性。对于破损的雨落管应及时修补或更换,以避免滞水造成的外墙渗漏。
三、总述
建筑施工工程中渗漏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多问题隐蔽性很强,很容易被忽视。但只要出现其中任何一个问题,就会有渗漏产生的可能。总体来讲,渗漏的出现是施工质量不过关的问题。只要在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基础上,保证在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做到符合规范,每一个细节都严肃对待,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建筑施工工程中外墙体渗漏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崔毓. 探析建筑施工中预防裂缝及渗漏的有效策略[J]. 山西建筑. 2012(10)
[2] 潘建国. 建筑施工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1(12) [3] 高淑荣,赵兴芳. 浅析在建筑施工中如何预防裂缝与渗漏的问题[J]. 价值工程. 2010(27)
[关键词]:外墙;渗漏
一、引起建筑施工工程中外墙体渗漏的原因
1.抹灰材料的选择与标准要求不相符。
2.外墙的预留孔密封性不好,留置洞孔的施工不能达到规范要求。
3.施工方法不合理,外墙与门窗的洞口交接处未能达到标准施工要求。
4.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砼结构梁、柱以及填充墙结合处开裂。
5.外墙墙体砌筑施工质量存在问题,未能按照规范施工。
6.砌筑砂浆达不到标准,其中以竖缝砂浆最为突出。
7.砂浆强度与设计要求不符。
可能的原因是砂浆本身的强度不适合或者干砖上墙,造成了砂浆的稠度产生了变化,这使得砂浆不能达到所需要的强度,砂浆与砖的契合度整体降低,砌体的刚度下降。这就容易造成外墙体裂缝,引发外墙渗漏的产生。
8.外墙体表面产生龟裂。
(1)如果对外墙体抹灰层打底一次性厚度过度或者局部打底过厚,而又未能采用适当的强化措施,这就会使外墙体表面产生龟裂。
(2)抹灰前墙体表面过于光滑所造成的灰浆与墙体层结合不够紧密也是渗漏产生的原因之一。
(3)如果由于疏忽造成外墙面打底面积过大但基层并没有设置分隔线,则会导致不规则收缩龟裂的产生。
9.积水引发的渗漏。
(1)砖基层未能进行彻底清理,砂浆的贴附不够饱满,使面砖与墙体之间产生透水或积水。面砖勾缝产生龟裂或者勾缝不严会使雨水从表面向内层渗透,导致积水而引发的渗漏。
(2)面砖表面与其勾缝(尤其是勾缝的下沿处)不够平整,会导致外墙墙体不够光滑,使雨水容易滞留,从而使滞水量和滞水时间长度增加,引起渗漏。
(3)勾缝的质量不过关或因长时间的风化与雨水冲刷会造成砖面与勾缝之间产生轻微的开裂,这也会导致渗漏的出现。
10.排水设施的设置不完善。
(1)建筑外墙上突出墙面的设施未设滴水线或滴水线施工质量不好,会使雨水沿外墙流淌而出现渗漏。
(2)排水坡度不够或不对,造成排水不够及时,甚至水逆流。
(3)污物不能及时清理导致的落水口不通畅,会造成滞水。在落水口与外墙面交接处达不到防水高度时,会引起渗漏。
(4)靠外墙面安装的落水管密封性不好或脱节时会导致雨水沿外墙面流淌,造成渗漏。
二、建筑施工工程中防止外墙体渗漏的技术要点
1.外墙抹灰材料的选用。
在建筑施工工程中选择外墙抹灰材料时,应注意:
(1)外墙抹灰材料应选择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得高于2%,且细度模数应大于2.5。
(2)外墙抹灰面层应适当掺入聚丙烯抗裂纤维。
(3)外墙抹灰涂料应选择耐碱、耐洗、吸附性好的涂料。
2.通过施工工艺的改进减少外墙孔洞。
在建筑施工工程中,关于外墙洞孔的留置一定要符合要求。首先将洞孔内的堵塞物清理干净,并将洞孔润湿,然后选取合适的材料进行二次填砌。之后用1比3的防水砂浆将表面砌严。再用微膨胀水泥砂浆二次堵砌圆形小孔。施工之后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对未达到要求的外墙填塞工程实施返工,不可将就。
3.对建筑外墙砌体后要尽量避免凿打。
在处理预埋暗管砌体时,应提前在需安装管道的结构两边留出通缝,每条缝之间,纵向每600毫米预留lΦ6 拉结钢筋,每条拉结钢筋墙内部分长度为250毫米。最后浇筑C20的细石混凝土。如果发现埋管出现错误,为避免因震动而产生不可见的细小裂纹,一定要避免在外墙墙体上凿打,而采用切割的方法。
4.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的处理措施。
为防止不同材料的交接处开裂,砌体与混凝交接处的外墙面应在抹灰之前悬挂钢丝网。为避免抹灰起鼓,应在抹灰之前对基层进行润湿操作。
5.对温度变化所产生的龟裂的处理。
对于由温度变化所导致的龟裂,应先将龟裂处的打底层去掉,铺上钢丝网,然后分层用高标号水泥沙砌实。保养之后再做表层的施工处理。这样做就可防止龟裂的再次产生,而进一步达到防止外墙产生渗漏现象的目的。对于顶层窗下外墙的竖向或八字形龟裂,可通过在窗台加通长配筋,设置钢筋砼窗台压顶等方式,提高其刚度,从而达到消除龟裂的目的。
6.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
建筑施工之前应使施工人员对技术和施工质量要求有详细的了解,并严格监管制度。对于干砖上墙等事件的出现要绝对杜绝,控制好砂浆的混合比例,保证砂浆的质量符合要求。水平缝的砂浆一定要铺满,仔细勾填外侧竖缝。在抹灰前3天对各细缝处进行再次检查,补填未填实或出现裂缝的勾缝。为保证将沉裂缝重新填实,应剔出大于等于10毫米宽的缝。
7.确保外墙抹灰的施工质量。
(1)抹灰的准备工作:表面较为凸出的位置必须在抹灰之前剔平,清理掉外墙表面的各种杂物,并进行毛化处理。并在抹灰前一天对墙面进行喷水湿润。
(2)抹灰必须杜绝为赶工而一次性完成,而必须分层、分步完成。每一层的抹灰厚度应尽量控制在6至10毫米之间,接缝位置应安排在混凝土柱的中间位置。且外墙抹灰每一层的接缝处必须错开。抹灰表面要做到光滑、均匀、致密。墙体分割条的材质应选用塑料为宜。在安装分割条时,要注意刷浆均匀、饱满、密实。在砌墙接近板底或梁时,应间隔15天后再将其补砌落实,并且要把斜向的缝用水泥砂浆填实。另外,夏日应避免在高强度光照下抹灰。在多风、高温的天气下应注意补水养护,防止抹灰失水过快而产生龟裂。养护要在每一层的抹灰终凝后进行。
8. 对外墙面砖的要求。
施工现场所使用的外墙面砖必须进行多轮抽样测试,剔除不符合要求的面砖,保证面砖不弯曲,不缺角,无裂痕。施工人员贴砖必须严格按照规定铺贴程序。贴砖面积较大时,采用“一底、两中、一面”的方法。其中,“底”表示刮底糙,“中”表示中层灰,“面”为批灰铺贴面砖。贴砖面积较小时,则可采用“一底、一中、一面”的方法。铺贴面砖时必须采用挤浆工艺。勾缝一定要保证密实程度,在勾缝前必须检查是否有空鼓的情况。完成勾缝后要喷水湿润,细小缝隙也须处处到位。并严格控制勾缝的深度,深度不可过大,圆弧形平缝为最佳。
外墙凸出部分设施如阳台、窗台、雨篷等处须按规范的方位和角度进行找坡,排水坡度要大于等于2%。为防止积水或水逆流现象的出现,这些设施与外墙的交接处要做成泛水圆弧角。滴水线要抹灰流畅,避免滞水现象的出现。雨篷的板底应使用防水性好的涂料。雨落管材料应选择不易破损的种类,并保证其畅通性。对于破损的雨落管应及时修补或更换,以避免滞水造成的外墙渗漏。
三、总述
建筑施工工程中渗漏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多问题隐蔽性很强,很容易被忽视。但只要出现其中任何一个问题,就会有渗漏产生的可能。总体来讲,渗漏的出现是施工质量不过关的问题。只要在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基础上,保证在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做到符合规范,每一个细节都严肃对待,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建筑施工工程中外墙体渗漏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崔毓. 探析建筑施工中预防裂缝及渗漏的有效策略[J]. 山西建筑. 2012(10)
[2] 潘建国. 建筑施工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1(12) [3] 高淑荣,赵兴芳. 浅析在建筑施工中如何预防裂缝与渗漏的问题[J]. 价值工程. 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