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应讲究艺术性的。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 艺术
一、以景激趣——导入妙趣横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任何一个优秀教师,必须是一个善于使学生对自己的课感兴趣,使自己课有吸引力的教师。精彩、有趣、活泼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而且能启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炼之以志,导之以行”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深刻钻研教材,理清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框架和逻辑关系,使导课更具创造性、新颖性。例如,在讲八年级上册第一课《走进父母》时,我以一个真实的故事导入新课,将学生带入“父母深爱孩子”的情境中: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父母却失去了生命。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这就是父母之爱。故事讲完后,我马上介绍:这个生命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歌手韩红,经多方联系,她领养了这个大难不死的小孩。下面我们要听的这首歌曲《天亮了》,正是韩红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写的就是这个催人泪下的故事。紧接着,播放歌曲《天亮了》,让学生从中体会父母之爱,并谈出感受。通过听真实的故事以及感受歌曲,营造了一个父母深爱孩子的教学环境,既给学生带来父母深爱孩子的情绪体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导入新课,不仅能很快让学生进入到课堂的情境中,而且能够很自然地调动学生的情感,顺利地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
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
二、以课保趣——引导积极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要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保持长久的兴趣,还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现在的初中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模仿力强、表现欲强、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而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在活动教学中,通过参与辩论、知识竞赛、课堂游戏等多种活动方式,学生眼、耳、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同时活动,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如在课堂教学中我要么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学;要么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要么由学生来充当教师进行课文讲解;要么将富有启发性的题目采取小组抢答、点名回答等形式来完成。又如教《团结就是力量》一课时,展示“10=1”这个在数学中不能成立的等式,使大家疑点顿生。这时,让学生带着疑点作拉稻草演示:10根稻草一根一根分开拉,结果都断了,“10=1”,10根和1根的命运不是一样吗?怎样才能不易拉断呢?于是,又让学生把10根稻草拧成一根,再试拉,就不易拉断了。大家从中悟出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这样,使课堂成了学生施展才华的竞技场和乐园,巩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而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在教学中应尽量做到:每堂课里采用不同的教法和手段;不同的项目之間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如通过参与小品、视频播放、音乐欣赏等多种活动方式,这样,学生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兴趣自然也就来了。
三、以行扩趣——实践丰富深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思品课要面向学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除了通过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外,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如成立兴趣小组、开展社会小调查等,使学生跃出课本,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多方实践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用所学知识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即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又使学生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的价值,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不断的发展。
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思品教学的过程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思品学习的积极热情,具有持久的学习驱动力,从而圆满达成培养学生良好素质、发展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作者单位:山东章丘市圣井街道办事处中心学校;山东章丘市圣井街道办事处李福小学)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 艺术
一、以景激趣——导入妙趣横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任何一个优秀教师,必须是一个善于使学生对自己的课感兴趣,使自己课有吸引力的教师。精彩、有趣、活泼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而且能启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情绪,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炼之以志,导之以行”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深刻钻研教材,理清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框架和逻辑关系,使导课更具创造性、新颖性。例如,在讲八年级上册第一课《走进父母》时,我以一个真实的故事导入新课,将学生带入“父母深爱孩子”的情境中: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麻岭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难。而就在悲剧发生时,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父母却失去了生命。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这就是父母之爱。故事讲完后,我马上介绍:这个生命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歌手韩红,经多方联系,她领养了这个大难不死的小孩。下面我们要听的这首歌曲《天亮了》,正是韩红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写的就是这个催人泪下的故事。紧接着,播放歌曲《天亮了》,让学生从中体会父母之爱,并谈出感受。通过听真实的故事以及感受歌曲,营造了一个父母深爱孩子的教学环境,既给学生带来父母深爱孩子的情绪体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导入新课,不仅能很快让学生进入到课堂的情境中,而且能够很自然地调动学生的情感,顺利地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
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
二、以课保趣——引导积极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要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保持长久的兴趣,还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多种教学手段。
现在的初中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模仿力强、表现欲强、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而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在活动教学中,通过参与辩论、知识竞赛、课堂游戏等多种活动方式,学生眼、耳、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同时活动,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如在课堂教学中我要么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学;要么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要么由学生来充当教师进行课文讲解;要么将富有启发性的题目采取小组抢答、点名回答等形式来完成。又如教《团结就是力量》一课时,展示“10=1”这个在数学中不能成立的等式,使大家疑点顿生。这时,让学生带着疑点作拉稻草演示:10根稻草一根一根分开拉,结果都断了,“10=1”,10根和1根的命运不是一样吗?怎样才能不易拉断呢?于是,又让学生把10根稻草拧成一根,再试拉,就不易拉断了。大家从中悟出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这样,使课堂成了学生施展才华的竞技场和乐园,巩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而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在教学中应尽量做到:每堂课里采用不同的教法和手段;不同的项目之間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如通过参与小品、视频播放、音乐欣赏等多种活动方式,这样,学生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兴趣自然也就来了。
三、以行扩趣——实践丰富深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思品课要面向学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除了通过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外,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如成立兴趣小组、开展社会小调查等,使学生跃出课本,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多方实践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用所学知识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即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又使学生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的价值,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不断的发展。
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思品教学的过程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思品学习的积极热情,具有持久的学习驱动力,从而圆满达成培养学生良好素质、发展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作者单位:山东章丘市圣井街道办事处中心学校;山东章丘市圣井街道办事处李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