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古诗技巧,提高写景能力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l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多小学生对写景状物的作文题目无从下笔,好不容易挤出来的习作,往往生硬单调。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景能力,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难题。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学瑰宝。古代诗人经常游山玩水、寓景言志,创作了许多写景名诗。其中丰富的写作素材、独到的表达方式均可作为小学生写景训练的示范。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借鉴了古诗的写景技巧,摸索出一套提高小学生写景能力的办法:
   一、火眼金睛,捕捉特点
   花草树木,山水园林,亭台轩榭,清风明月,这些习以为常的景物都能在我们身边找到。但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观察事物往往走马观花,只看个大概轮廓。因此,要想把景物写好,就要能找出景物与众不同的地方——抓住其本质特点。
   同样描写山,泰山要突出其雄,华山要突出其险,黄山要突出其奇。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里抓住瀑布巨大与水流急的特点,把倾泻的瀑布比喻成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再巧妙地用“飞”和“直下”这两个动词把瀑布喷涌而出、势不可挡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二、有条不紊,多角度看
   写景时,不仅需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还要从不同的角度或观察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描写。观察点可以是固定的,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先写黄鹂居柳上而鸣,再写白鹭飞翔上天,观察点在窗前,由下而上,由近而远,写出了早春的生机勃勃。观察的点也可以随着观察者的角度而移动,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告诉我们,同一景物,观察的角度可以是多变的,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三、动静结合,找联系物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彼此互相联系的,描写的景或物也一样。因此,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只是孤立静止地写主体物,还要学会找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才能写出景物的特色。在找联系物的时候,要做到动静结合,才能使所写的景致形象生动。
   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前两句描写了莺歌燕舞、绿草红花,并写了周围的联系物——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描绘了江南春景明朗繁丽的一面。后两句更精彩,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中,使得画面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四、惟妙惟肖,巧用修辞
   诗人经常会借用一些修辞手法来使诗词语言具有立体感,使各种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从而让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前两句用拟人的手法把柳树化身为亭亭玉立的少女。后两句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春风比作剪刀,赞美她裁出了春天。第三、四句还构成了设问句。全诗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在写景时,通感是一种很好的修辞手法。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可以让意象更为活泼新奇。如僧志南的《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就运用了触觉来描写春风扑面帶来的丝丝暖意。引导学生用全身感官去感受美丽的大自然,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方法,这样写出来的事物肯定会更加生动形象。
   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因此,指导学生写景时要自然渗透自己的感情,寓情于景。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情含景中,神传象外。当然,我们写景时,也可以直抒胸臆,把心中的“情语”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也可以大胆想象,把自己当作景物中的一员,与大自然直接进行对话;还可以把景物“人性化”, 借助独特的情感,使文章变得生动、新颖。情景交融,使读者产生共鸣,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古代诗歌是祖先留下的智慧宝藏,教师要细心地挖掘,让学生在诵读诗歌经典时,领略到中华诗词韵律之美,并从中借鉴到写作方法,汲取写作营养,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尊敬的编辑老师,你们好!去年岁末曾给编辑部去信一封,想必各位老师早已看过,事隔不到一月再次提笔是想再谈谈禁摩这个谈滥的问题,这个话题大家不知谈了多少次,贵刊在2002年第4期和
<正> 一、前言松香是种天然树脂,按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脂松香、浸提松香和浮油松香。脂松香是从生长的松树树干上采集的松脂经加工而得,浸提松香是将松树根切成碎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思考之室——我们的阅读室》中说:“我努力做到让每一位少年都有一本心爱的书,使他反复地阅读,反复地思考这本书。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他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阅读是为了开启丰富的智力生活,给孩子提供一个开阔的智力背景。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
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做大、做强劲隆品牌的“劲隆摩托国内营业部质量工作会议”,近日在集团多媒体会议室举行。隆鑫集团副总裁文晓刚、劲隆国内营业部总经理陈建渝、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