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春天的树

来源 :西藏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ya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风细软
  旧枝难说新事
  根衹,缱绻一生
  黑暗的证悟
  也许只有化蝶
  幻来一棵开花的树
  我在疫情下的庭院
  春困伴酒醒
  呼吸很轻,远山更远
  斧子又在提醒歲月的缝隙
  我们陪伴着它锋利的眼神
其他文献
天津市蓟州区共有各类型幼儿园289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50所,民办幼儿园139所(含24所民办托幼点),在园幼儿27101人。根据我区幼儿园数量多、分布广、民办幼儿园比例大、城乡幼儿园办园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区教育局以创新管理机制为抓手,以开展联合学区工作为载体,以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为保障,全区幼儿园保教质量得到整体提升,为幼儿提供了更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一、
天津市静海区现有各类型幼儿园249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84所(含教育部门办幼儿园8所、乡镇中心幼儿园36所、村办幼儿园138所),民办幼儿园(含民办托幼点)65所。  我区农村幼儿园教师中合同制教师多、非专业人员多,园所管理水平较低。为全面提高农村幼儿园保教质量,促进全区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区坚持充分发挥公办示范幼儿园、一级幼儿园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深入探索城乡帮扶的有效运行机制,加大优质
一千条河流汇聚,  划开一座山,  高贵柔软的心,  在雪山顶,  诞生比雪更纯净的声音!  在喜马拉雅山脚下,  一个丰裕的田庄里,  渐渐长大,  这声音的主人,  拥有族人骄傲的气质,  不同凡响的内外,  谦逊和爱,  众多追随者倾慕与他。  在某个夜晚,  一颗星在梦中出现,  从此他的心比星辰明亮……  我看见日月穿梭、轮回无常,  唯独他洞悉黑暗的眼睛,  在慈悲的手势里泪光闪闪, 
中国自古就有文人针对写作提出过自己的精辟见解,正所谓“文章千古事,自得方为贵”。但是在实际的高中语文课堂中,很多学生都在为无话可说、无物可论、审偏题、写跑题所困扰。归根结底,这是由于学生在语文学科素养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水平欠佳。针对高中生在议论文写作中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缺失,笔者进行了以下四方面的策略思考。  一、写好文体,打下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根基  我们知道议论文分为引论、本论和结
记得以前太阳快下山时  大人们总会聚集在村口向阳的场地  手里忙着针线活,你一句我一句地闲聊  孩子们总是跑着跳着  在巷子里、草地上、小河边  有的玩捉迷藏、有的在某个角落玩羊拐  有的踢毽子、过家家、打弹弓……  天黑了也不愿散去  现如今村子里见不到几个人  见不到出来晒太阳的大人们  也见不到欢跑着的孩子们  故乡像失了光泽的中年妇女,疲惫懒言  故乡像没了势的老大哥,郁郁寡欢  挨家挨户
重返昌都的因缘  庚子鼠年的开端带给人类是不同寻常的苦难与思索。疫情缘故,我在成都家中陪伴年近九十的母亲四个月,这是二十多年来最长的一次。成都的疫情态势不严重,也不是太紧张,我与母亲度过了一段还算轻松愉快的日子。  我把所有烦恼事情都搁下了,除了每天看看疫情通报,为疫情揪着心,也知道我无能为力,能做的就是祈祷天下人安康。剩余的时间我强迫自己静下心来读书、画画、练硬笔书法,几个月下来收获蛮大。每天傍
底雅,据称是象雄语。意为好水。可信,亦可不信。  公元2001年夏季。  早晨六时许,我睡得正酣的时候,驾驶员殴珠给我打来电话,叫我赶紧起床,到他家吃早饭,县长想早点走。  殴珠的这一句话,把本来就没有睡醒的我搞得云里雾里的,摸不着头脑。  等我想问个明白的时候,他已经把电话挂断了。当反应不算太迟钝的我,揉揉惺忪的眼睛,懵懵懂懂地把手伸向床边写字桌的当儿,猛然想起了头天下午在县委、县政府大院门口,
【摘 要】在古诗教学实践中,通过诗中鲜活生动、真实可感的意象,不仅可以深入诗境、深度对话诗人,“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而且因为“象”的真切可感,学生更容易由此理解“意”,从而轻松地走进古诗,理解古诗,获得思维、审美以及诗词文化的发展与积淀。  【关键词】意象;古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0-0107-02  A Cas
这天,木娘仍像往日一样,闷着头心不在焉地闲走,在风雨桥上,差点与人撞了个满怀。  抬头一看,是老校长——当初教过她的语文老师。这么多年了,她没想过要联系老师,有什么可联系的呢?自己混成了这个样子。现在意外地碰了面,让她有些尴尬。校长虽然不再年轻,可依然那样和蔼,依然认得眼前这个已经长大了的学生。那时,是老师教她热爱上写作的。她对文字天生敏感,身边的一草一木,旁人的一言一行都会触动她那颗幼小的心灵,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子洒在办公室里,灼热的阳光将伏案午睡的程依楠唤醒。她抬起头甩甩枕得有些酸麻的手臂,目光落在办公桌上一张通知单上。看到通知单上那个十分熟悉的名字,程依楠便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对程依楠来说,雪域高原上的拉萨,气候远没有她的故乡南京那样温和湿润;喝惯了江南碧螺春和西湖龙井的程依楠也无法习惯酥油茶与甜茶;青稞揉成的糌粑更比不得苏州梅花糕的细腻香甜。然而,程依楠终究还是来了,并没有像有些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