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神农架国家公园是我国在建的10个国家公园之一,于2020年完成阶段性试点任务。2021年,我国将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国家公园的原则是“生态保护第一”,主要目的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与完整性。在这一背景下,梳理了神农架国家公园试点过程的主要问题,从生态保护角度出发,在行政区域调整、管理体系完善、关键生态过程保护修复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为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文明建议和管理发展建言献策。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神农架公园管理局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506406),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A类项目(XDA230801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农架国家公园是我国在建的10个国家公园之一,于2020年完成阶段性试点任务。2021年,我国将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国家公园的原则是“生态保护第一”,主要目的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与完整性。在这一背景下,梳理了神农架国家公园试点过程的主要问题,从生态保护角度出发,在行政区域调整、管理体系完善、关键生态过程保护修复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为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文明建议和管理发展建言献策。
其他文献
随着越来越多波动性强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大规模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将对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产生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首先阐述一种面向“光伏—充电站”交易场景的智能合约的概念,并分析其技术路线;然后以光伏用户收益最大和充电站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双方基于智能合约直接进行电能交易的互动模型;最后对提出的互动模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光伏用户与充电站进行直接交易时,双方经济效益均得到提高,充电站通过合理地制定充电策略有助于提升光伏的就地消纳率,减小与电网交互功率的波动,有利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基于1961~2017年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112个气象站点逐日气温数据和1981~2015年各气象站点周边10 km范围内建设用地面积变化资料,利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
植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规划管理的基础。神农架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研究该区域植物多样性的监测手段与评估方法,对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简要综述神农架地区植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研究现状,在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基础上,提出了具系统性、持续性的监测方案,并尝试构建了该地区植物多样性综合评价体系,以期为神农架国家公园植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提供科学支撑与合理建议。
为了更好的了解和保护大九湖湿地环境和资源,在2016~2018年间对湿地动物多样性进行了12次野外调查,共记录到脊椎动物26目78科232种,其中鱼类2目2科12种,两栖类2目5科12种,爬行类1目6科14种,鸟类16目52科167种,兽类5目13科27种;其中东洋种有114种,古北种有69种,广布种有37种;以金雕(Aquila chrysaetos)、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和黑熊(Ursus thibetanus)等为代表的国家级、省级保护动物79种。基于Shannon-
大九湖湿地是汉江一级支流堵河的发源地,含有多种湿地类型,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潜在的科学研究及生态旅游价值。为了解大九湖湿地生态移民搬迁中的浮游生物现状及水质状况,2015、2016年对所辖9个子湖的水质、浮游生物进行采样调查。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48属129种,浮游动物2门3属36种;D5湖浮游动物丰度均值最高,植物丰度指数均值最高为9号湖;对比6个时间段的采样结果,2015年特定时间段的水质指标比2016年指标波动较大且富营养化状态严重,在D9湖趋于平稳,以相对低值流入落水孔,总磷(TP)、总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