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用纳米材料的管理、安全性评价现状与展望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w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用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是保障、监管、维护人群健康的重要基础。然而,中国尚未建立国家层面的纳米材料安全性评估程序,也无特定的评估程序用于食品用纳米材料的毒理学和安全性评估,因而制约了食品安全保障和监管。现有纳米材料安全性评价方法主要借助于传统的毒理学评价方法,由高剂量向低剂量,由实验动物至人外推,这些不确定性制约了准确地评估纳米材料的安全性,也制约了科学有效的评估程序和监管措施的制定。本文综述了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食品用纳米材料一般情况,以及相关的暴露评估与评估方法,意图建立与21世纪毒性测试愿景和战略目标相一致的、针对食品用纳米材料的毒性测试方法。另外,本文综述了我国和若干发达国家或组织当前对食品用纳米材料的管理规定、毒性测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食品用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程序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大型人群队列研究因具有大样本量、多时间点数据等特点,使得其在病因学研究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同时也带来了数据管理与质量控制方面的巨大的工作难度。我国近年来启动多项大型人群队列研究,相关队列数据的管理与质控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本文综合当前我国队列研究领域已有经验和共识,从队列数据特点出发,针对问卷调查数据、临床诊疗数据、生物样本检测数据和观察结局数据等四种主要来源的队列数据的类型和主要形式,从数据存储、流
目的建立三色混合荧光HPV假病毒中和检测系统,并评价其在检测HPV九价疫苗免疫血清免疫原性的应用。方法分别选取红色、绿色和蓝色荧光蛋白的质粒N31-MCHREEY、N31-EGFP和N31-mTagBFP构建HPV6/11/16/18/31/33/45/52/58假病毒,利用双抗夹心法和病毒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法检测HPV假病毒浓度和感染滴度;利用单色荧光与三色混合荧光HPV16/33/45假病毒
期刊
肠球菌是社区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目前,肠球菌耐药性日益加重,造成临床治疗肠球菌感染的用药选项在不断减少,给人群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更值得注意的是,肠球菌是食物链中耐药基因的"存储池",可以将耐药基因传递给其他细菌,给食品安全和人群健康带来严重风险。本文综述了肠球菌的致病性、耐药性、耐药机制、食源性肠球菌耐药性在人畜间传播的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控制和降低食源性肠球菌耐药性的措施。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