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湖南宁乡凭借县域经济实力跻身全国百强县排行榜。其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已趋成熟,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逐步优化。作为一个深居内地的小城,要让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融出规模、合出效益并非易事,宁乡是如何做到的?
种啥养啥不再单兵作战
农业内部融合发展强调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首先要有资产整合,其次要有产业结构调优。宁乡选择在土地的资产整合上动脑筋。
在宁乡大成桥镇鹊山村的陈列室里,摆放着几本厚厚的笔记本,内容全是关于土地合作经营的会议记录。土地合作经营刚开始时,很多老百姓不愿入股。说起当时村里的状况,鹊山村党支部书记陈剑直摇头:“村里就是稻谷加稻草,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地还得花钱请人种。”
怎样解决有田无人种的问题?陈剑尝试从土地改革入手,把村里的零散田块整合起来,再组建土地合作社,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统一将耕地对外租赁。陈剑说,村里采取“基本分红 二次分红”的收益分配方式,基本分红按人口分配,有田有人的每亩每年300元,“有人无田”和“有田无人”的每亩每年150元,基本分红之外的部分再按入股比例二次分红。到2016年底,全村1168户村民,只剩11户没有签订土地流转协议。
为了让土地增值,鹊山村将耕地划分成生产片区,租赁给新型职业农民耕种。采用“水稻 生态”的种植模式,将虾、鳖、鱼与水稻混合种养,建设葡萄、柑橘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并发展起农业休闲旅游。
打通市场与生产通道
有了规模种养能力,又拥有深厚的加工业基础,如果没有强大的物流中心支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将后劲不足。
正在建设的长沙大河西农产品物流中心填补了这一空白。物流中心顾问叶仁文表示,大河西农产品物流中心是湖南省规模最大的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建有各类商业交易大棚和商铺、专业市场、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现代农业实践示范基地,以及淘宝、京东、大河西电商平台等线上销售体验平台,是解决长沙河西近150万人口及辐射周边城市近6000万人口的“菜篮子”“米袋子”和“果盘子”,也为宁乡及整个湖南农产品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易的平台。
“中心还为湖南51个贫困县各提供一个门面,供他们展示和销售农产品,此外还设立了一个电子商务平台,贫困户免费入驻,帮助其线上线下卖产品。”叶仁文说,物流中心一端连着田间地头,一端直接伸向消费市场,真正解决了农业产业融合“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建设物流中心是让“湘品出湘”,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则是让“外地人进宁乡”。在湘都生态农业园,但见葱葱翠绿里,露营采摘有童趣,特色民居很悠闲。这个流转永盛村耕地发展起来的农业园,经过综合治理,已成为集农业生产、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之乡,游客常年络绎不绝。村民刘晓萍干脆将自己的民居改为客栈:“村里环境好了,来旅游的人也多了,现在每年能挣近10万元,比打工强多了。”
依托当地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宁乡培育出一批高端生态循环农业和特色小镇,把村庄变景区、农民变股民、村居变客房、土货变礼品,探索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模式。(据经济日报)
种啥养啥不再单兵作战
农业内部融合发展强调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首先要有资产整合,其次要有产业结构调优。宁乡选择在土地的资产整合上动脑筋。
在宁乡大成桥镇鹊山村的陈列室里,摆放着几本厚厚的笔记本,内容全是关于土地合作经营的会议记录。土地合作经营刚开始时,很多老百姓不愿入股。说起当时村里的状况,鹊山村党支部书记陈剑直摇头:“村里就是稻谷加稻草,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地还得花钱请人种。”
怎样解决有田无人种的问题?陈剑尝试从土地改革入手,把村里的零散田块整合起来,再组建土地合作社,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统一将耕地对外租赁。陈剑说,村里采取“基本分红 二次分红”的收益分配方式,基本分红按人口分配,有田有人的每亩每年300元,“有人无田”和“有田无人”的每亩每年150元,基本分红之外的部分再按入股比例二次分红。到2016年底,全村1168户村民,只剩11户没有签订土地流转协议。
为了让土地增值,鹊山村将耕地划分成生产片区,租赁给新型职业农民耕种。采用“水稻 生态”的种植模式,将虾、鳖、鱼与水稻混合种养,建设葡萄、柑橘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并发展起农业休闲旅游。
打通市场与生产通道
有了规模种养能力,又拥有深厚的加工业基础,如果没有强大的物流中心支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将后劲不足。
正在建设的长沙大河西农产品物流中心填补了这一空白。物流中心顾问叶仁文表示,大河西农产品物流中心是湖南省规模最大的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建有各类商业交易大棚和商铺、专业市场、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现代农业实践示范基地,以及淘宝、京东、大河西电商平台等线上销售体验平台,是解决长沙河西近150万人口及辐射周边城市近6000万人口的“菜篮子”“米袋子”和“果盘子”,也为宁乡及整个湖南农产品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易的平台。
“中心还为湖南51个贫困县各提供一个门面,供他们展示和销售农产品,此外还设立了一个电子商务平台,贫困户免费入驻,帮助其线上线下卖产品。”叶仁文说,物流中心一端连着田间地头,一端直接伸向消费市场,真正解决了农业产业融合“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建设物流中心是让“湘品出湘”,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则是让“外地人进宁乡”。在湘都生态农业园,但见葱葱翠绿里,露营采摘有童趣,特色民居很悠闲。这个流转永盛村耕地发展起来的农业园,经过综合治理,已成为集农业生产、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之乡,游客常年络绎不绝。村民刘晓萍干脆将自己的民居改为客栈:“村里环境好了,来旅游的人也多了,现在每年能挣近10万元,比打工强多了。”
依托当地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宁乡培育出一批高端生态循环农业和特色小镇,把村庄变景区、农民变股民、村居变客房、土货变礼品,探索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模式。(据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