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业政策是支付行业并购井喷的最大推手
“转让互联网支付牌照,感兴趣的私聊”“5亿元,但是只转75%的股权”“5.8 亿元,转全部股权,现金支付”资本市场主题微信群里不时蹦出这样的消息。
据一家并购机构的CEO透露,在其运作的并购业务中,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价格和居间费用仅次于主板“壳”,远远超过了新三板和其他类型的并购资产。“一张牌照放出来,多的时候同时有十几家在谈。而且几乎没有什么讨价还价余地,是彻底的卖方市场。”
行业政策是支付行业并购井喷的最大推手。2016年8月12日,在对首批 27 家支付牌照续展的同时,央行指出,“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机构。”“对于确有资本实力、资源优势、技术能力、合规意识和发展前景的机构,支持其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适当加快发展。”这意味着,多数想要自主开展支付业务的企业只能通过收购这一方式完成布局。
据记者了解,支付牌照的业务类型共包含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电视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等六类。其中移动支付牌照、银行卡收单牌照以及互联网支付牌照最为抢手。
但业内人士透露,支付是一个利润较薄的行业,不上一定规模根本无法赚钱,市场上大量拥有支付牌照尝试开展支付业务的公司至今仍处亏损状态。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曾公开表示,有牌照的这些支付机构能有三四家真盈利,那就相当不错了。
支付牌照为什么值钱?
央行自2011年以来陆续发放支付牌照270张,减去因违规被撤销的3张,目前市场上还有267张。2015年3月第8批牌照批复后,至今再没放出一张。
市场传闻已久的“唯品会通过收购贝付获得的第三方支付牌照”近日终于落下实锤,最终收购价或高达4亿元人民币。此外,10月19日,贵州长征天成控股宣布与新华金控达成股权转让协议,将向新华金控转让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北京国华汇银100%股权,从而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10月17日,键桥通讯发布消息,拟斥资9.45亿元购买上海即富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45%股权,该公司旗下的点佰趣是国内拥有全国性收单业务支付牌照的43家机构之一。
早前的9月26日,美团点评全资收购钱袋宝曲线获得支付牌照,业界传闻这张牌照花了13亿元。9月7日,上市公司新力金融23.78亿元收购海科融通100%股权。同样,海科融通也拥有全国性支付牌照,主营业务包括传统POS机收单和智能MPOS收单业务。
此外,包括万达、海尔、恒大等众多明星企业也纷纷采取这种方式将支付牌照收入囊中。
2014年底,万达以3.15亿美元收购快钱68.7%的股权。今年2月,小米收购捷付睿通65%股权,市场传闻收购价达人民币6亿元。8月,恒大集团收购广西集付通,交易价格在人民币5.7亿元左右。8月,美的集团完成对深圳神州通付收购,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交易价格大约为人民币3亿元。
毋庸置疑,支付把持着金融市场的咽喉,支付牌照是金融服务企业的必经之路。然而,从近期的牌照交易企业来看,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占据绝对比例。其实,除了互联网企业“有钱”,背后还有更深的逻辑。
网络支付已经融入商业、生活等方方面面,尤其电商业务,每一笔交易都与网络支付密不可分。而网络支付必然涉及客户信息,客户是电商最强劲的竞争力,也是其最在意的商业秘密。委托其他第三方支付系统帮助完成交易,一方面要支付相关费用,另一方面又要严防客户信息泄露,商业模式被复制。比较之下,不如收购一家支付公司,进而取得相关支付牌照,既解决了现实支付问题,也保证了客户信息安全,还可借此开拓自身的商业圈子,可谓一举多得。
此外,支付不只是一个渠道,它是盘活系统生态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些互联网企业和大型集团来说,拥有支付牌照有助于将钱锁定在自己的生态体系里,形成业务闭环。比如,万达通过并购快钱取得了牌照,那它就可以在全国的万达广场推广这个支付方式,让钱沉淀在集团内部。
另外,近年来,信息和数据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第三方支付机构还可以通过对支付信息的收集获取额外的收益。例如蚂蚁金服通过对交易信息的收集,创建了芝麻信用,而支付信息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芝麻信用的构建,蚂蚁金服不仅推出了花呗、借呗等信用产品,还进行了相关服务的对外输出,因而可以进一步收取相关费用。芝麻信用各场景的合作伙伴已超过200家,90%和蚂蚁、阿里没关系。
寡头垄断
艾瑞咨询报告显示,2015 年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份额中,支付宝占比 47.5%,财付通占比 20.0%,前 10名共占比达 99.2%,其他近 90 家有互联网支付业务资质的机构市场份额仅0.8%。
易观分析数据显示,2016 年一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中,支付宝占比 63.41%,财付通占比 23.03%,其他 30 多家有移动电话支付业务资质的机构市场份额占比不到 14%。
无论在互联网支付还是移动支付市场,支付宝和微信均是市场份额最靠前的两家,其他如京东支付、百度钱包、拉卡拉、快钱、易宝支付、平安付等市场份额仅在 0.3%-3.0%。
即便如支付宝、微信支付也有自己的烦恼。
9 月 12 日,继微信支付之后,支付宝也宣布因成本压力对提现收费。腾讯高管此前曾在业绩会上介绍,移动支付业务还处于亏损状态,并且亏损随用户活动增加而加速增长,在对提款收费后,亏损情况已经受控。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支付行业的一些领域,比如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已经形成几大机构垄断的局面,其他机构很难再分蛋糕。而在没有垄断的领域比如收单,竞争又十分激烈,想要赚钱很难,不排除会有大量支付机构被淘汰。如果第三方支付机构仅做通道业务,恐怕很难养活自己。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薛洪言指出,从行业竞争形势看,未来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互联网支付企业可能不超过20家;银行卡收单牌照现在有60张左右,但银联和银行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随着刷卡手续费新规的实施,未来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可以持续发展的第三方支付收单企业可能不超过10家。 行业整治并未放松
10月18日,央行营管部官网公布了对北京钱袋宝支付技术有限公司(即“钱袋宝”)的处罚公示。根据公示内容,钱袋宝因违反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管理规定、银行卡收单的业务管理规定,被罚款人民币12万元。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央行今年针对第三方支付开出的第一张罚单。
早在今年3月,央行就已经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卡收单外包业务抽查情况的通报》,而在此次抽查中,包括深圳瑞银信、快钱、乐富支付等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均涉及违规行为,并被罚在相关地区停止银行卡收单业务,为期一年。
此外,在接下来的4月和5月,各地方央行又陆续对通联支付等违反反洗钱相关规定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处罚,罚金101.5万元。
紧接着,在今年7月份,银联商务和通联支付两家大型支付机构被罚,易宝支付在8月份收到的罚单金额更是刷新行业纪录,高达5296万元。
有媒体报道称,易宝支付为二清机构放开通道,导致POS代理机构卷款跑路,损害了商户利益。据了解,拥有央行颁发牌照的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机构被称为一清机构,所谓二清机构本身并没有支付业务的牌照,通过依附拥有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生产各种POS机向商户售卖。而商户为了方便消费者,向这些代理机构购买POS机。二清机构带来的风险主要集中在资金清算方面。商户从代理商手中购买POS机后,代理商如果将原本要转入商户账户的交易款截留,则会直接损害商户利益。
进入9月份,紧接在母公司之后,银联商务的控股子公司“北京银联商务”也被处罚金3万元。
从年初至今,央行对于第三方支付的行业整治力度一直在加大。“一是整治乱来的有牌照企业,二是整治没牌照的。”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肖飒一语道破了非银行支付机构整顿的方向和着力点。
第三方支付洗牌提速
10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更是配备了包括人民银行在内的17个部委公布的涉及非银机构支付、跨界资管、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和互联网金融广告在内的6个细分领域的整治文件。
其中,《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重点内容,一方面是开展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风险和跨机构清算业务整治,包括加大对客户备付金问题的专项整治和整改监督力度,建立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逐步取消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的利息支出,规范支付机构开展跨行清算行为,按照总量控制、结构优化、提高质量、有序发展的原则,严格把握支付机构市场准入和监管工作;另一方面是开展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排查梳理无证机构名单及相关信息,并根据其业务规模、社会危害程度、违法违规性质和情节轻重分类施策,整治一批典型无证机构。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布这一《实施方案》的背景是,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不同支付服务主体因利益驱动引发无序竞争、恶性竞争、不公平竞争的情形时有发生。无证从事支付结算业务现象突出,支付市场公平竞争无法保障,支付行业秩序遭到破坏,并助长地下钱庄、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犯罪行为。
对于备受关注的资金存管问题,央行称,客户备付金是支付机构收到的预收待付货币资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客户备付金分散存放,既不利于对客户备付金进行有效监测,也存在被支付机构挪用的风险。通过制定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方案,要求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统一缴存人民银行或符合要求的商业银行,有助于加强账户资金监测,防范资金风险,切实保护客户合法权益。
在实际操作中,非银行支付机构手里握着客户大量的预收待付货币资金,这部分备付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由财产,但因其被支付机构分散存放,不利于有效监测,也存在被挪用的风险。
这些非银行支付机构,自创体系绕过银联直连银行,将客户备付金以自身名义在多家银行开立账户分散存放,平均每家支付机构开立客户备付金账户13个,最多的开立客户备付金账户达70个。不仅接口重复,而且开设多个备付金账户,关联关系复杂且透明度低,从某种意义上看,第三方支付机构各自构建支付清算体系,却游离在现有金融系统之外。
央行人士表示,并非只有在续展的当口才考虑停发牌照,在非银支付机构开展业务期间,央行各地分行都会随时进行监管,如果发现重大问题与严重违规,一样会吊销牌照。
“转让互联网支付牌照,感兴趣的私聊”“5亿元,但是只转75%的股权”“5.8 亿元,转全部股权,现金支付”资本市场主题微信群里不时蹦出这样的消息。
据一家并购机构的CEO透露,在其运作的并购业务中,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价格和居间费用仅次于主板“壳”,远远超过了新三板和其他类型的并购资产。“一张牌照放出来,多的时候同时有十几家在谈。而且几乎没有什么讨价还价余地,是彻底的卖方市场。”
行业政策是支付行业并购井喷的最大推手。2016年8月12日,在对首批 27 家支付牌照续展的同时,央行指出,“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机构。”“对于确有资本实力、资源优势、技术能力、合规意识和发展前景的机构,支持其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适当加快发展。”这意味着,多数想要自主开展支付业务的企业只能通过收购这一方式完成布局。
据记者了解,支付牌照的业务类型共包含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电视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等六类。其中移动支付牌照、银行卡收单牌照以及互联网支付牌照最为抢手。
但业内人士透露,支付是一个利润较薄的行业,不上一定规模根本无法赚钱,市场上大量拥有支付牌照尝试开展支付业务的公司至今仍处亏损状态。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曾公开表示,有牌照的这些支付机构能有三四家真盈利,那就相当不错了。
支付牌照为什么值钱?
央行自2011年以来陆续发放支付牌照270张,减去因违规被撤销的3张,目前市场上还有267张。2015年3月第8批牌照批复后,至今再没放出一张。
市场传闻已久的“唯品会通过收购贝付获得的第三方支付牌照”近日终于落下实锤,最终收购价或高达4亿元人民币。此外,10月19日,贵州长征天成控股宣布与新华金控达成股权转让协议,将向新华金控转让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北京国华汇银100%股权,从而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10月17日,键桥通讯发布消息,拟斥资9.45亿元购买上海即富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45%股权,该公司旗下的点佰趣是国内拥有全国性收单业务支付牌照的43家机构之一。
早前的9月26日,美团点评全资收购钱袋宝曲线获得支付牌照,业界传闻这张牌照花了13亿元。9月7日,上市公司新力金融23.78亿元收购海科融通100%股权。同样,海科融通也拥有全国性支付牌照,主营业务包括传统POS机收单和智能MPOS收单业务。
此外,包括万达、海尔、恒大等众多明星企业也纷纷采取这种方式将支付牌照收入囊中。
2014年底,万达以3.15亿美元收购快钱68.7%的股权。今年2月,小米收购捷付睿通65%股权,市场传闻收购价达人民币6亿元。8月,恒大集团收购广西集付通,交易价格在人民币5.7亿元左右。8月,美的集团完成对深圳神州通付收购,知情人士透露此次交易价格大约为人民币3亿元。
毋庸置疑,支付把持着金融市场的咽喉,支付牌照是金融服务企业的必经之路。然而,从近期的牌照交易企业来看,互联网电子商务企业占据绝对比例。其实,除了互联网企业“有钱”,背后还有更深的逻辑。
网络支付已经融入商业、生活等方方面面,尤其电商业务,每一笔交易都与网络支付密不可分。而网络支付必然涉及客户信息,客户是电商最强劲的竞争力,也是其最在意的商业秘密。委托其他第三方支付系统帮助完成交易,一方面要支付相关费用,另一方面又要严防客户信息泄露,商业模式被复制。比较之下,不如收购一家支付公司,进而取得相关支付牌照,既解决了现实支付问题,也保证了客户信息安全,还可借此开拓自身的商业圈子,可谓一举多得。
此外,支付不只是一个渠道,它是盘活系统生态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些互联网企业和大型集团来说,拥有支付牌照有助于将钱锁定在自己的生态体系里,形成业务闭环。比如,万达通过并购快钱取得了牌照,那它就可以在全国的万达广场推广这个支付方式,让钱沉淀在集团内部。
另外,近年来,信息和数据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第三方支付机构还可以通过对支付信息的收集获取额外的收益。例如蚂蚁金服通过对交易信息的收集,创建了芝麻信用,而支付信息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芝麻信用的构建,蚂蚁金服不仅推出了花呗、借呗等信用产品,还进行了相关服务的对外输出,因而可以进一步收取相关费用。芝麻信用各场景的合作伙伴已超过200家,90%和蚂蚁、阿里没关系。
寡头垄断
艾瑞咨询报告显示,2015 年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份额中,支付宝占比 47.5%,财付通占比 20.0%,前 10名共占比达 99.2%,其他近 90 家有互联网支付业务资质的机构市场份额仅0.8%。
易观分析数据显示,2016 年一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中,支付宝占比 63.41%,财付通占比 23.03%,其他 30 多家有移动电话支付业务资质的机构市场份额占比不到 14%。
无论在互联网支付还是移动支付市场,支付宝和微信均是市场份额最靠前的两家,其他如京东支付、百度钱包、拉卡拉、快钱、易宝支付、平安付等市场份额仅在 0.3%-3.0%。
即便如支付宝、微信支付也有自己的烦恼。
9 月 12 日,继微信支付之后,支付宝也宣布因成本压力对提现收费。腾讯高管此前曾在业绩会上介绍,移动支付业务还处于亏损状态,并且亏损随用户活动增加而加速增长,在对提款收费后,亏损情况已经受控。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支付行业的一些领域,比如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已经形成几大机构垄断的局面,其他机构很难再分蛋糕。而在没有垄断的领域比如收单,竞争又十分激烈,想要赚钱很难,不排除会有大量支付机构被淘汰。如果第三方支付机构仅做通道业务,恐怕很难养活自己。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薛洪言指出,从行业竞争形势看,未来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互联网支付企业可能不超过20家;银行卡收单牌照现在有60张左右,但银联和银行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随着刷卡手续费新规的实施,未来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可以持续发展的第三方支付收单企业可能不超过10家。 行业整治并未放松
10月18日,央行营管部官网公布了对北京钱袋宝支付技术有限公司(即“钱袋宝”)的处罚公示。根据公示内容,钱袋宝因违反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管理规定、银行卡收单的业务管理规定,被罚款人民币12万元。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央行今年针对第三方支付开出的第一张罚单。
早在今年3月,央行就已经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卡收单外包业务抽查情况的通报》,而在此次抽查中,包括深圳瑞银信、快钱、乐富支付等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均涉及违规行为,并被罚在相关地区停止银行卡收单业务,为期一年。
此外,在接下来的4月和5月,各地方央行又陆续对通联支付等违反反洗钱相关规定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处罚,罚金101.5万元。
紧接着,在今年7月份,银联商务和通联支付两家大型支付机构被罚,易宝支付在8月份收到的罚单金额更是刷新行业纪录,高达5296万元。
有媒体报道称,易宝支付为二清机构放开通道,导致POS代理机构卷款跑路,损害了商户利益。据了解,拥有央行颁发牌照的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机构被称为一清机构,所谓二清机构本身并没有支付业务的牌照,通过依附拥有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生产各种POS机向商户售卖。而商户为了方便消费者,向这些代理机构购买POS机。二清机构带来的风险主要集中在资金清算方面。商户从代理商手中购买POS机后,代理商如果将原本要转入商户账户的交易款截留,则会直接损害商户利益。
进入9月份,紧接在母公司之后,银联商务的控股子公司“北京银联商务”也被处罚金3万元。
从年初至今,央行对于第三方支付的行业整治力度一直在加大。“一是整治乱来的有牌照企业,二是整治没牌照的。”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肖飒一语道破了非银行支付机构整顿的方向和着力点。
第三方支付洗牌提速
10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更是配备了包括人民银行在内的17个部委公布的涉及非银机构支付、跨界资管、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和互联网金融广告在内的6个细分领域的整治文件。
其中,《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重点内容,一方面是开展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风险和跨机构清算业务整治,包括加大对客户备付金问题的专项整治和整改监督力度,建立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逐步取消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的利息支出,规范支付机构开展跨行清算行为,按照总量控制、结构优化、提高质量、有序发展的原则,严格把握支付机构市场准入和监管工作;另一方面是开展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排查梳理无证机构名单及相关信息,并根据其业务规模、社会危害程度、违法违规性质和情节轻重分类施策,整治一批典型无证机构。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布这一《实施方案》的背景是,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不同支付服务主体因利益驱动引发无序竞争、恶性竞争、不公平竞争的情形时有发生。无证从事支付结算业务现象突出,支付市场公平竞争无法保障,支付行业秩序遭到破坏,并助长地下钱庄、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犯罪行为。
对于备受关注的资金存管问题,央行称,客户备付金是支付机构收到的预收待付货币资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客户备付金分散存放,既不利于对客户备付金进行有效监测,也存在被支付机构挪用的风险。通过制定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方案,要求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统一缴存人民银行或符合要求的商业银行,有助于加强账户资金监测,防范资金风险,切实保护客户合法权益。
在实际操作中,非银行支付机构手里握着客户大量的预收待付货币资金,这部分备付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由财产,但因其被支付机构分散存放,不利于有效监测,也存在被挪用的风险。
这些非银行支付机构,自创体系绕过银联直连银行,将客户备付金以自身名义在多家银行开立账户分散存放,平均每家支付机构开立客户备付金账户13个,最多的开立客户备付金账户达70个。不仅接口重复,而且开设多个备付金账户,关联关系复杂且透明度低,从某种意义上看,第三方支付机构各自构建支付清算体系,却游离在现有金融系统之外。
央行人士表示,并非只有在续展的当口才考虑停发牌照,在非银支付机构开展业务期间,央行各地分行都会随时进行监管,如果发现重大问题与严重违规,一样会吊销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