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并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输语文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鼓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激励教育,不仅对学生全面综合性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还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提升。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学生作为教育主体,越来越受到学校及教师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到归属感与自信,对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的提升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励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都起到良好的作用。现阶段,激励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受到了教育工作者及学校的充分认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教育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增添了学习的趣味性,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
  一、激励教育的基本内涵与概念分析
  在教育领域,激励教育作为新型教学方式,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通过设计一定的激励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等,有助于学生思想观念及思维认识的有效提升,提高学生学习觉悟,促进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值得注意的是,激励教育方法需要积极与时代发展需求、学生学习需求相结合,在方法、手段上及时创新与优化,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多个方面,对教育理念及教学思想进行正确的感知与全面的掌握。
  二、应用激励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兴趣,通过语言鼓励、榜样学习、物质奖励等多种形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心理上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对周围人的看法与评价都十分在意,因此周围的人对其学习行为进行赞扬与肯定时,会鼓舞学生学习的士气。与此同时,周围的人若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或者举止动作给予指责与批评,学生很容易否定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关爱,在此基础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课程学习中。
  (二)有助于学生意志力与自信心的培养
  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意志力与自信心,因为在知识学习与吸收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复杂而困难的问题,只有不畏惧困难,才能战胜困难。学生的精神意志只有不被困难所打垮,才能实现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意志力及自信心的建立给予高度重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小小进步给予鼓励与赞扬,让学生能够全面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坚定自身的学习意志力。
  三、应用激励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一)增强教师的激励理念
  在激励教育实施中,教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整个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教师要主动走下讲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与沟通,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能,从而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激发。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平等心态,做到“以学生为本”,全面满足学生的学习与精神需求,在与学生分享教学快乐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积极解决自身的问题与困难,从内心肯定并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老师的关怀之情,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二)积极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语文教学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还可以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在《找春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踏青活动,让学生在室外看到大自然的变化,体会春季的美好,感受春天的气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參与植树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与生长环境,增加学生与自然界的接触,可以使学生在作文写作中有丰富的素材,并为整个作文内容添加真实性与生动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当局限于课本知识的教学与传输,要积极组织学生走出教室,接近生活,并且要确保外出活动具有高度的计划性与目的性,有效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确保学生出行的安全。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的教育环境下,人们对小学阶段的教学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予了越来越高的关注与重视。对于每位学生而言,小学阶段是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在整个教育阶段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基础教学体系中,语文课程作为核心学科,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激励教育进一步提升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实现综合全面的发展。(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第六小学)
  责任编辑:胡波波
其他文献
职业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不公平现状有社会地位的“边缘化”、发展过程的“不均衡”、最终结果的“
校园文化并未与高职院校的建设得到同步发展,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文化也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提升,二者之间有着融通共生的必然性,融通共生需要从领会政策,合作引领;全员参
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要求、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以及高职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要求需要高职院校大力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合作办学是高职院校实现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实践途径之一。人
进行了3因素(发射功率、切片厚度及缓苏时间)4指标(外观质量、复水比、单位时间降水率及单位耗电量)的二次正交回归试验,得出各指标的回归方程、3因素对4指标影响的显著性、
期刊
摘 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可从体育教学本身的趣味性入手。教育心理学研究显示,只有让学生对一门课产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了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要从建构趣味化的体育课堂入手。  关键词:初中体育 趣味教学 实现路径  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人们追求梦想、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本条件。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学生们会认为体育课纯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对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越来越重视.这就需要深入研究现阶段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现状,提出建设路径,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品质.通过问卷调查,发
高职院校提升后备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在实践中,高职院校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缺乏制度性、规范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出现了机制不健全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小学阶段法治教育的目标要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
期刊
构建中职学校特色校园文化既是新形势下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劳动者的需要,也是促进中职学校寻求机遇不断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但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存在诸多问题。
小学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对于孩子的一生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班主任则更担负着孩子教育的重任,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如果不准,那么孩子的思想将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班主任应该像是一个慈母一样给予学生关心爱护,还要充当一名严师,在孩子有缺点时及时给予引导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一、循序渐进低要求,良好习惯益终身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一年级孩子来讲,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所以,作为一年级的班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