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乡村生态旅游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种古老的旅游发展种类,是伴随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发展而发展,中国虽然开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时间不长,但是发展很迅猛。以武汉市为例,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武汉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旅游管理 乡村生态游 武汉旅游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带来的居民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久居城市的居民开始对田园生活产生了向往,各地的乡村生态旅游在此背景下发展迅速,武汉也不例外。我国的乡村游起源在80年代,发展在90年代后期,而如今则是中国乡村生态游发展的最好的时机。乡村游发展起源在欧洲的19世纪末期,当时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化的进程带来了欧洲居民对乡村生活的向往,1865年在意大利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代表着世界的乡村生态旅游正式开始。在我国的大城市中,由于国家假期的调整形成了几个三天左右的小长假,城郊的乡村生态旅游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以武汉为例,武汉订制了2014年的乡村旅游发展目标,力争全年武汉地区乡村休闲游接待游客达到2200万人次以上,实现各种收入44亿元以上。
一、武汉主要乡村旅游的分布概况
1、木兰山综合旅游区
根据统计黄陂区依托发展乡村旅游,目前统计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7家,3A级旅游景区2家,A级旅游景区成群连木兰山山脉连片分布,旅游的集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目前主要的景点有:木兰山、木兰天池景区、清凉寨、锦里、云雾山、胜天农庄和农耕年华等。其中夏天去清凉站避暑、春天去云雾山看杜鹃花等等活动已经在武汉人心目心中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2、新洲人文文化山水旅游区
武汉新洲区人文景观丰富,南有阳逻香炉山文化遺址,其中道观河风景旅游区是乡村生态游的主要基地,除此外,还有一系列的佛教文化圣地,如报恩禅寺、紫霞寺、将军山等等都是武汉城区和周边居民首选去朝拜的首选之地。
3、蔡甸环后官湖旅游区
武汉市蔡甸区位于武汉城区的西南区域,离武汉城区比较近,其中大力发展后官湖周边的生态发展,并且以发展美丽乡村为口号,生态旅游在今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13年累计投资9亿元,建设了后官湖郊野绿道、桃花源乡村休闲旅游区、嵩阳寺恢复重建等六大工程。每年的赏花旅游发展有声有色,主要是在4月份的消泗油菜花节和夏天的索河金农水寨的荷花旅游节。
二、武汉发展乡村游的SWOT分析
1、优势
武汉发展乡村生态游主要的优势有:交通优势、经济发展条件、生态环境和巨大的客源市场。交通基础设施的良好的条件是发展乡村生态游的基础。武汉不管是经济总量还是居民的可支配的收入都在全国地位举足轻重,良好的腹地经济和客源市场为武汉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源源不断的动力。武汉地区的生态环境良好,武汉的城市发展口号是“大江大河、大武汉”,山水资源是武汉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条件。
2、劣势
武汉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起步较晚,在高速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制约了其发展,主要的问题表现在:缺乏统一规划、生态保护观念不强、旅游延伸产业不够。由于政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于是很多地区的生态景区就立即上马,没有协调分工,分散经营,生态旅游中的同质产品较多,容易产生无序竞争和资源的过度浪费,如每年的赏花生态游中,武汉的几个郊区如江夏的五里界、蔡甸的消泗和东西湖的红石榴村都有类似的旅游节,导致游客分散,很难形成气候。由于经济的利益驱使和地方监管不严,导致了很多生态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不达标,有的是生活废水随地排放。
3、机会
武汉发展生乡村生态旅游的机会主要表现在国家的政策扶持和武汉居民旅游的意愿提高。在2014国家政府报告中,提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其中把旅游业和生态文明有机的融合,实际上也是对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提出了期望和要求。国家对于武汉经济发展的政策也有很多,如“中部崛起”、振兴长江水道、武汉城市圈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等,以上一些利好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武汉经济的发展,从而带来了武汉乡村生态游的动力。
4、威胁
武汉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威胁主要表现在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和周边城市的竞争。由于旅游产品发展迅速,很多新的产品在经济的发展中会不断出现,而老旧的产品则被挑剔的游客所抛弃。武汉传统的乡村生态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除了本身产品原因会带来威胁外,周边的一些城市由于离武汉较近,交通业比较发达,在一定程度上了稀释武汉本地乡村生态游旅游的数量。如孝感的天紫湖旅游区、双峰山旅游区,鄂州的梁子湖旅游区、赤壁的陆水湖等等。
三、发展武汉乡村旅游的相关建议
1、统一制定武汉乡村旅游规划,协调区域发展
地方政府要主动牵头联系市区的规划局、交通局和旅游局,一起主办相关的专题协调会议,统一制定地区的乡村旅游规划,尤其市政府相关的管理机构在制定规划时候注意因地制宜,规划来彰显地区特色,防止一哄而上,重复和过度建设。还要从产业政策、所有制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构建有利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外部条件,要扶持当地农民、特别是返乡农民从事生态旅游项目开发。
2、创新乡村生态旅游产品
传统的乡村生态旅游主要是农业产品的采摘、垂钓和度假村的模式,这种模式已经不符合游客的胃口,为了进一步发展客源,尤其是要有回头客,一定要改变传统的乡村旅游产品,深挖内涵。为了创新地区的生态旅游产品,一定要与当地的风俗结合,或者是某项文化历史活动为载体来宣传一些主题活动来吸引游客。如新洲的花朝节、黄陂的木兰文化、蔡甸的知音文化都是非常好的载体。除此外,还可以尝试农事活动的亲自体验、宣传乡村夜景游等等。
3、注重生态和环境的保护
武汉发展乡村生态游一定不能走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一定要把暂时的经济利益放到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后面。,避免破坏原汁原味的乡村风貌和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对于外来文化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生态景区的环保的宣传,强化游客的环保意识,引导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节能环保、保护资源,实现绿色、健康、文明出游,让旅游者切实感受到保护生态环境带来的幸福感。
4、建立武汉乡村生态旅游品牌
品牌是旅游发展的高级阶段,目前国内很多旅游产品都在发展数量后都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如古镇游就会想到湖南的凤凰、安徽的宏村还有昆山的周庄。武汉的乡村生态游离这个目标比较遥远,武汉虽然没有全国知名的生态旅游产品,但是部分产品已经树立了口碑,如云雾山的四月份的杜鹃花等。为了提升武汉乡村旅游的品牌一定要加大宣传,在政府的推介下,做好景区的内功,在一定时间的市场培育后肯定会有所效果。武汉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开展网上营销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参加一些旅游的博览会和电视等平面媒体的宣传和推介。
5、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升服务水平
从业者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旅游产品的服务质量,武汉生态旅游服务人员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很多都是当地的农民和富裕的劳动力组成,为了提高整体从业者的素质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着手,一方面政府免费对从业人员进行旅游相关的培训,如烹调技术、礼仪规范、普通话。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相关的人才到适应的岗位,可以与武汉地区的高职学院进行订单式培养
参考文献:
[1]马勇.黄陂旅游“五主模式”成为“美丽湖北”建设的样板[N].湖北日报,2014-1-13.
[2]彭雯.武汉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3]吴思.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原则及政策导向[N].湖北日报,2009-12-11.
[4]陈晓华.导游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4(2)19-21.
(作者单位: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
关键词 旅游管理 乡村生态游 武汉旅游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带来的居民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久居城市的居民开始对田园生活产生了向往,各地的乡村生态旅游在此背景下发展迅速,武汉也不例外。我国的乡村游起源在80年代,发展在90年代后期,而如今则是中国乡村生态游发展的最好的时机。乡村游发展起源在欧洲的19世纪末期,当时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化的进程带来了欧洲居民对乡村生活的向往,1865年在意大利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代表着世界的乡村生态旅游正式开始。在我国的大城市中,由于国家假期的调整形成了几个三天左右的小长假,城郊的乡村生态旅游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以武汉为例,武汉订制了2014年的乡村旅游发展目标,力争全年武汉地区乡村休闲游接待游客达到2200万人次以上,实现各种收入44亿元以上。
一、武汉主要乡村旅游的分布概况
1、木兰山综合旅游区
根据统计黄陂区依托发展乡村旅游,目前统计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7家,3A级旅游景区2家,A级旅游景区成群连木兰山山脉连片分布,旅游的集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目前主要的景点有:木兰山、木兰天池景区、清凉寨、锦里、云雾山、胜天农庄和农耕年华等。其中夏天去清凉站避暑、春天去云雾山看杜鹃花等等活动已经在武汉人心目心中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2、新洲人文文化山水旅游区
武汉新洲区人文景观丰富,南有阳逻香炉山文化遺址,其中道观河风景旅游区是乡村生态游的主要基地,除此外,还有一系列的佛教文化圣地,如报恩禅寺、紫霞寺、将军山等等都是武汉城区和周边居民首选去朝拜的首选之地。
3、蔡甸环后官湖旅游区
武汉市蔡甸区位于武汉城区的西南区域,离武汉城区比较近,其中大力发展后官湖周边的生态发展,并且以发展美丽乡村为口号,生态旅游在今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13年累计投资9亿元,建设了后官湖郊野绿道、桃花源乡村休闲旅游区、嵩阳寺恢复重建等六大工程。每年的赏花旅游发展有声有色,主要是在4月份的消泗油菜花节和夏天的索河金农水寨的荷花旅游节。
二、武汉发展乡村游的SWOT分析
1、优势
武汉发展乡村生态游主要的优势有:交通优势、经济发展条件、生态环境和巨大的客源市场。交通基础设施的良好的条件是发展乡村生态游的基础。武汉不管是经济总量还是居民的可支配的收入都在全国地位举足轻重,良好的腹地经济和客源市场为武汉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源源不断的动力。武汉地区的生态环境良好,武汉的城市发展口号是“大江大河、大武汉”,山水资源是武汉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条件。
2、劣势
武汉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起步较晚,在高速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制约了其发展,主要的问题表现在:缺乏统一规划、生态保护观念不强、旅游延伸产业不够。由于政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于是很多地区的生态景区就立即上马,没有协调分工,分散经营,生态旅游中的同质产品较多,容易产生无序竞争和资源的过度浪费,如每年的赏花生态游中,武汉的几个郊区如江夏的五里界、蔡甸的消泗和东西湖的红石榴村都有类似的旅游节,导致游客分散,很难形成气候。由于经济的利益驱使和地方监管不严,导致了很多生态旅游景区环境保护不达标,有的是生活废水随地排放。
3、机会
武汉发展生乡村生态旅游的机会主要表现在国家的政策扶持和武汉居民旅游的意愿提高。在2014国家政府报告中,提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其中把旅游业和生态文明有机的融合,实际上也是对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提出了期望和要求。国家对于武汉经济发展的政策也有很多,如“中部崛起”、振兴长江水道、武汉城市圈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等,以上一些利好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武汉经济的发展,从而带来了武汉乡村生态游的动力。
4、威胁
武汉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威胁主要表现在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和周边城市的竞争。由于旅游产品发展迅速,很多新的产品在经济的发展中会不断出现,而老旧的产品则被挑剔的游客所抛弃。武汉传统的乡村生态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除了本身产品原因会带来威胁外,周边的一些城市由于离武汉较近,交通业比较发达,在一定程度上了稀释武汉本地乡村生态游旅游的数量。如孝感的天紫湖旅游区、双峰山旅游区,鄂州的梁子湖旅游区、赤壁的陆水湖等等。
三、发展武汉乡村旅游的相关建议
1、统一制定武汉乡村旅游规划,协调区域发展
地方政府要主动牵头联系市区的规划局、交通局和旅游局,一起主办相关的专题协调会议,统一制定地区的乡村旅游规划,尤其市政府相关的管理机构在制定规划时候注意因地制宜,规划来彰显地区特色,防止一哄而上,重复和过度建设。还要从产业政策、所有制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构建有利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外部条件,要扶持当地农民、特别是返乡农民从事生态旅游项目开发。
2、创新乡村生态旅游产品
传统的乡村生态旅游主要是农业产品的采摘、垂钓和度假村的模式,这种模式已经不符合游客的胃口,为了进一步发展客源,尤其是要有回头客,一定要改变传统的乡村旅游产品,深挖内涵。为了创新地区的生态旅游产品,一定要与当地的风俗结合,或者是某项文化历史活动为载体来宣传一些主题活动来吸引游客。如新洲的花朝节、黄陂的木兰文化、蔡甸的知音文化都是非常好的载体。除此外,还可以尝试农事活动的亲自体验、宣传乡村夜景游等等。
3、注重生态和环境的保护
武汉发展乡村生态游一定不能走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一定要把暂时的经济利益放到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后面。,避免破坏原汁原味的乡村风貌和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对于外来文化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强生态景区的环保的宣传,强化游客的环保意识,引导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节能环保、保护资源,实现绿色、健康、文明出游,让旅游者切实感受到保护生态环境带来的幸福感。
4、建立武汉乡村生态旅游品牌
品牌是旅游发展的高级阶段,目前国内很多旅游产品都在发展数量后都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如古镇游就会想到湖南的凤凰、安徽的宏村还有昆山的周庄。武汉的乡村生态游离这个目标比较遥远,武汉虽然没有全国知名的生态旅游产品,但是部分产品已经树立了口碑,如云雾山的四月份的杜鹃花等。为了提升武汉乡村旅游的品牌一定要加大宣传,在政府的推介下,做好景区的内功,在一定时间的市场培育后肯定会有所效果。武汉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开展网上营销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参加一些旅游的博览会和电视等平面媒体的宣传和推介。
5、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提升服务水平
从业者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旅游产品的服务质量,武汉生态旅游服务人员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很多都是当地的农民和富裕的劳动力组成,为了提高整体从业者的素质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着手,一方面政府免费对从业人员进行旅游相关的培训,如烹调技术、礼仪规范、普通话。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相关的人才到适应的岗位,可以与武汉地区的高职学院进行订单式培养
参考文献:
[1]马勇.黄陂旅游“五主模式”成为“美丽湖北”建设的样板[N].湖北日报,2014-1-13.
[2]彭雯.武汉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3]吴思.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原则及政策导向[N].湖北日报,2009-12-11.
[4]陈晓华.导游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4(2)19-21.
(作者单位: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