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把新课程理念带进课堂,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在课堂中要让学生动起来,让语文课堂“活”起来,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最大限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增强和体现,课堂改革已蓬勃兴起。在小学众多学科中,语文课应该是学生学习兴趣较浓的一个学科。然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很多学生都厌学语文,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语文教学应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营造一种和谐、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以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才能让小学课堂“活”起来呢?下面笔者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以兴趣为“药引”,利用好课前激发课堂活力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左右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一种和谐平等、宽松舒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由于笔者任教的是高年级,因此,在课堂中要注意利用好课前3分钟,让学生演讲。学生可以课前准备好演讲内容,按学号一次由一名学生上台展示。演讲内容不限,可以是名人名言、成语故事、校园生活、家庭生活,自己身边的事等等。这样,从学生愿意“登台亮相”那一刻开始,便在无形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技能,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语文课堂也被激活了,这样的做法简单而有效,何乐而不为呢?
二、以幽默为“调味剂”,为课堂活力添加“味道”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具备了幽默感,可以使教师的课堂变得风趣诙谐。
一是教学时使用幽默的语言,激活语文课堂。教师上课时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故事、笑话等,以活跃课堂气氛。如有一次,笔者在给学生讲解如何使用某些词语的相关用法时,有的学生在打哈欠,有的无精打采,有的耷拉着脑袋……笔者见状,便跟学生们分享了一则故事:一次,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公开场合演讲,从台下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只写了两个字“笨蛋”。丘吉尔知道台下有反对他的人等着看他出丑,便神色从容地对大家说:“刚才我收到一封信,可惜写信人只记得署名,忘了写内容。”学生听到这,忍不住笑了,沉闷的气氛瞬间被一扫而空,随即老师便顺势转入教学。
二是用幽默的语言批评学生,亲近学生。课堂上难免会发生一些学生不听课、违反纪律等情况,虽然直截了当地批评或许有效,但很容易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伤,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是老师婉转或幽默式的批评。如有一次语文课上,笔者在给同学们在上《火烧云》一课时,带领同学们领略火烧云的变化多端的时候,发现有个别同学走神了,一直望着窗外,此时,笔者灵机一动:“咦,火烧云来了吗?我们的同学都迫不及待地往外看了呢?”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知道此时正是早晨,不可能有火烧云,那几位同学意识到老师在说自己,赶紧回过神来继续认真听课了。这样婉转地批评,既能让学生改正错误,又可以维护好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三是用幽默化解课堂的“小意外”,让课堂更和谐。课堂上难免会发生一些“小意外”,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此时,教师若能充分运用幽默,灵活地处理,就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次,笔者在上课时,欲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时,突然间,教室里“啪”的一声,原来是后排的一位同学的椅子腿断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此时,笔者走过去一边扶起他,一边说:“真没想到,提问一位同学竟能让人紧张到把椅子压烂呀!”全班哄笑,这位同学也笑了,尴尬的场面也消失了。
三、以学生参与为“主色调”,让课堂活力四射
新课程强调要构建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课程,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情景剧、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可以创新课堂结构,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如在剧本《花木兰》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角色,登台表演,分小组进行比赛。让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连班上一些平时不爱听课的“小霸王”都积极参与其中,将里面的人物表演得活灵活现,全班不由得为他们的精彩表演而喝彩。这样学生的各种感官得到调节,语言表达、动作神态、协调配合等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仅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快乐的体验,而且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思维得到激发。
四、以媒体互动为常态,让课堂更具人文科技色彩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平板电脑以其新鲜感,丰富的资源和特殊的交流平台服务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可以利用平板电脑进行辅助性教学,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在《敦煌壁画》教学时,老师在平板电脑上轻轻一点,并在课堂中利用3D投影机器,原本的画中人便会突然“活起来”,翩翩起舞,千年古琴也会再次奏响悠悠琴音……以3D的形式再现了敦煌珍贵的艺术作品,学生可以透过3D眼镜,体验代表中国盛唐时期辉煌艺术才华的立体影像。凭借3D投影技术,学生能更体会到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可见,善用信息技术,可以使课堂锦上添花,真正讓语文教学实现“小课本,大课堂”。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我们的教学才更加灿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代利伟.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点滴[J].新课程(小学版),2009(04).
[2]王冬阳.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J].成功(教育版),2013(20).
[3]甘晓娟.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3).
[4]蔡文祥.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幽默语言艺术[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0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增强和体现,课堂改革已蓬勃兴起。在小学众多学科中,语文课应该是学生学习兴趣较浓的一个学科。然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很多学生都厌学语文,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语文教学应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营造一种和谐、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以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才能让小学课堂“活”起来呢?下面笔者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以兴趣为“药引”,利用好课前激发课堂活力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左右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一种和谐平等、宽松舒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由于笔者任教的是高年级,因此,在课堂中要注意利用好课前3分钟,让学生演讲。学生可以课前准备好演讲内容,按学号一次由一名学生上台展示。演讲内容不限,可以是名人名言、成语故事、校园生活、家庭生活,自己身边的事等等。这样,从学生愿意“登台亮相”那一刻开始,便在无形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技能,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语文课堂也被激活了,这样的做法简单而有效,何乐而不为呢?
二、以幽默为“调味剂”,为课堂活力添加“味道”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具备了幽默感,可以使教师的课堂变得风趣诙谐。
一是教学时使用幽默的语言,激活语文课堂。教师上课时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故事、笑话等,以活跃课堂气氛。如有一次,笔者在给学生讲解如何使用某些词语的相关用法时,有的学生在打哈欠,有的无精打采,有的耷拉着脑袋……笔者见状,便跟学生们分享了一则故事:一次,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公开场合演讲,从台下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只写了两个字“笨蛋”。丘吉尔知道台下有反对他的人等着看他出丑,便神色从容地对大家说:“刚才我收到一封信,可惜写信人只记得署名,忘了写内容。”学生听到这,忍不住笑了,沉闷的气氛瞬间被一扫而空,随即老师便顺势转入教学。
二是用幽默的语言批评学生,亲近学生。课堂上难免会发生一些学生不听课、违反纪律等情况,虽然直截了当地批评或许有效,但很容易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伤,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是老师婉转或幽默式的批评。如有一次语文课上,笔者在给同学们在上《火烧云》一课时,带领同学们领略火烧云的变化多端的时候,发现有个别同学走神了,一直望着窗外,此时,笔者灵机一动:“咦,火烧云来了吗?我们的同学都迫不及待地往外看了呢?”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知道此时正是早晨,不可能有火烧云,那几位同学意识到老师在说自己,赶紧回过神来继续认真听课了。这样婉转地批评,既能让学生改正错误,又可以维护好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三是用幽默化解课堂的“小意外”,让课堂更和谐。课堂上难免会发生一些“小意外”,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此时,教师若能充分运用幽默,灵活地处理,就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次,笔者在上课时,欲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时,突然间,教室里“啪”的一声,原来是后排的一位同学的椅子腿断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此时,笔者走过去一边扶起他,一边说:“真没想到,提问一位同学竟能让人紧张到把椅子压烂呀!”全班哄笑,这位同学也笑了,尴尬的场面也消失了。
三、以学生参与为“主色调”,让课堂活力四射
新课程强调要构建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课程,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情景剧、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可以创新课堂结构,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如在剧本《花木兰》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角色,登台表演,分小组进行比赛。让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连班上一些平时不爱听课的“小霸王”都积极参与其中,将里面的人物表演得活灵活现,全班不由得为他们的精彩表演而喝彩。这样学生的各种感官得到调节,语言表达、动作神态、协调配合等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仅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快乐的体验,而且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思维得到激发。
四、以媒体互动为常态,让课堂更具人文科技色彩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平板电脑以其新鲜感,丰富的资源和特殊的交流平台服务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可以利用平板电脑进行辅助性教学,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在《敦煌壁画》教学时,老师在平板电脑上轻轻一点,并在课堂中利用3D投影机器,原本的画中人便会突然“活起来”,翩翩起舞,千年古琴也会再次奏响悠悠琴音……以3D的形式再现了敦煌珍贵的艺术作品,学生可以透过3D眼镜,体验代表中国盛唐时期辉煌艺术才华的立体影像。凭借3D投影技术,学生能更体会到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可见,善用信息技术,可以使课堂锦上添花,真正讓语文教学实现“小课本,大课堂”。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我们的教学才更加灿烂,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代利伟.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点滴[J].新课程(小学版),2009(04).
[2]王冬阳.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J].成功(教育版),2013(20).
[3]甘晓娟.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23).
[4]蔡文祥.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幽默语言艺术[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