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并济郑李锦芬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女人身居管理高位,如果她处理事情比较温婉,别人会说她“妇人之仁”,如果果断强硬,人家会说她“不像女人”。
  
  读中国这本书
  
  假设手下有两个销售经理一个很猛,这一年卖出的产品比上一年翻了几番,但做了些非常规动作,埋下些隐患;另一个遵守规则,业绩正常。直销企业安利(中国)的当家人郑李锦芬说,她会提拔第二个,有必要的话跟第一个say goodbye。这与1998年她应对传销禁令的态度是一样的:“莫道山高水且长,风物长宜放眼量。”
  郑李锦芬不常见记者,但既然要见,每一次出场必能照亮一小片场地。两年前的春天,安利(中国)十周年庆典上,她是一袭淡粉;今天,一套纯黑,那条绚丽的丝巾轻巧掩去了正装的严肃和旅途的疲惫。她是一清早从香港赶到位于广州开发区的安利工厂的。
  常有第一次见她的人要忍不住夸赞她的美和气韵,她会像旧时人家的大小姐一样真心但得体地笑笑,然后说谢谢。
  这是“2007年度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之“年度中国最佳人才管理奖”得主。此前,她领导的这个企业荣获过六个不同年份,关键词为“最佳雇主”、“最佳生态环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果”的奖项。这些枯燥词汇的通俗解读应该由猎头公司完成:“喏,这个人是安利出来的,没问题。”有点像早年军界介绍“他是黄埔军校出身”。
  三年前盘点过国内营销高手的一位策划人张小平曾评说,黄光裕和郑李锦芬是当时20位候选人中最突出的,他们代表两种不同形式的营销:显性营销与隐性营销。他说:“在直销立法的前夜,安利公司的郑李锦芬出乎意料地低调,呼吁理性与冷静,毫不犹豫地采取了一系列营销运作,充分体现了其在变化中求适应,在适应中求发展的隐性营销哲学。我们看到安利在很认真地读中国这本书。”
  
  安利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中部密歇根州大激流市亚达城的美国公司,现在全球80多个国家与地区开展业务,产品销售方式是直销。在国外,直销是没有店铺的,但安利边读中国这本书,边慢慢开出180多家直销店铺,覆盖中国150座城市。
  安利中国公司的员工有5000多人,营销队伍有120-130万人,遍布城市乡镇,用一种传说中褒贬不一的方式将安利人充满自信的产品递到消费者手中。所以,公司首先对营销人员进行一些基本培训,包括产品知识、营销技巧、处理各种状况的能力,随之奉上美国式的个人奋斗理念和成功故事,并将这种理念通过奖金制度转化为中国式的“勤劳致富、多劳多得”:当然,也有一些反对者用了另外一套完全不同的评价。
  
  上帝在细节之中
  
  《纽约客》和《华尔街日报》的特约撰稿人Peter Hessler在中国生活多年,他眼里的今天的中国人是这样的:人们有一种类似于美国西部拓荒时期寻求发家致富机会的心态;在一个处于实用主义时代的中国,人们必须学会如何办成一件事。人们在为这个问题而挣扎。到处是可能犯错误的陷阱。对年轻人来讲,这是个严酷的环境。
  安利面对这样一群致富心切的人,在给他们各种基于销售业绩的晋级和奖励时,没有忘记教给他们恪守底线:诚信、伦理,以及常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条底线的概念愈发清晰。“我们不觉得一个在人家家里讲产品怎么好怎么用,一直讲到晚上十点钟还不肯走的营销员是个好营销员。”郑李锦芬说。
  “一百二三十万左右的营销人员中有二十多万比较活跃的经销商,他们也代表公司的形象,他们的能力发展跟公司的长远发展也有很大关系,我们对他们的教育培训投入是平均每个人2200元。”郑李锦芬说,而对于5000多名安利(中国)正式员工来说,这个数字则是3300元。
  在安利全球,中国是第一个成立人才培训中心的公司。个性鲜明、被同事们戏称为“安利最聪明的人”的Matin Liu出任校长。“我们教他们做销售的步骤和推销的技巧,怎样了解消费者的心态,怎样管理品牌,还有情商之类的高端课程。除了由公司内部的员工做统筹,真正讲课的是从大学请来的教授,我记得有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暨南大学的。不过因为我们销售人员的数目非常多,为每个人讲课也不可能,所以我们就有网络教育,课程有50多个,现在开了一年多。有五万人定期地在上面学习。”郑李锦芬说。
  “为什么安利要对员工进行这么多、这么细致的培训?销售人员好理解。但为什么要对正式员工提供如此周密的职业发展计划和个人提升的空间。企业不是公益单位,它需要从中得到什么回报呢?”记者问。
  “我非常感谢你这个问题,我也希望公司的正式员工都听到这段问答。从我们做的投入来看,一方面我们是为了安利的生意,另一方面,我们有责任带好他们。我并不是希望他们一辈子都在安利工作,但希望他们在安利工作的时候能够很好地发展,能够做出贡献。他们做出贡献,公司也就成长了,就会有更大的盘子、更多的位子给大家,这是双赢的局面。”
  随着外资公司在近几年的大量涌入,猎头公司分外忙碌,“挖人”的电波每天都在空中飘来荡去。怎样才能留住这些人才呢?郑李锦芬说,志同道合是很大的磁力,此外有机制,譬如所有位子空出来都先向内部招聘;也有情感,譬如送别一位高层时,郑李锦芬说“想回来,随时欢迎。公司这么大,总能找到你的位置。”据最新统计数据,安利的员工流失率是这个行业平均流失率的一半。
  安利(中国)的总裁黄德荫是为安利服务了27年的老员工,他信奉这样一句话:上帝在细节之中(God is in the details)。他说,这句话源自荷兰一位著名的建筑师,房子的价值体现在每一个细小的地方;管理公司也是这样,人性化的管理常常体现在细枝末节中。
  “每个月我给员工写一封‘家书’,告诉他们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为大家带来一些好的消息,或者是希望能够鼓舞他们。同时我们在每一个安利经营的地方也有员工的沟通会,我们也有员工的网站,另外现在还有内部的咨询服务,为员工提供24小时服务,比如说心理上需要辅导的,他可以打电话去咨询。我们很关心员工,希望他在这个大家庭里面能够做得愉快,也能够被公司重视,和公司一块儿成长。”安利的员工都称郑李锦芬为郑太,让人联想到这是一个大家庭。
  
  不到中国投资,就不算真正的跨国企业
  
  32年前,李锦芬是香港大学历史系毕业生。供职香港政务处,位居行政主任。
  30年前,弃职转入安利,只因,“看到一个公司为招一个秘书竟然登了一个整版广告”。她加入了那个当时在香港只有5个人的公司,学做的第一件事是,每天上班后为老总冲杯咖啡。
  27年前,她被委任为安利(香港)总经理,公司很快发展为香港一号直销公司。
  22年前,她被派往台湾开拓市场, 很快将连续滑坡3年的台湾公司做到第一。记得很清楚,初时,老牌经销商和业内元老们当面提问:“我们想知道,你凭什么来管我们。”
  19年前,她穿着筒裙侧身坐在摩托车上,前去拜会广州开发区的官员。当时的广州开发区,没通公交车,也没有的士。那次的回答让她印象深刻:“我们能为你提供各种服务,有什么困难我们为你解决。”有别于那些仅仅对投资额度和招工人数的关注。
  这一时期,郑李锦芬的足迹遍布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如果把香港比作一个小河塘,台湾就是湖泊,而到了内地才知道什么是大海。”她向老板力荐到中国投资,在递交给美国总部的书面报告中,她写道:“不到中国投资,就不算真正的跨国企业。”
  15年前,安利进人中国内地,投资1.2亿美元在广州建厂,郑李锦芬出任董事长。她同时也是三个男孩的母亲,每晚照顾家人人睡后,继续白天没有做完的工作。她的睡眠时间,每天至多五六个小时。在那样的节奏里,她一鼓作气拿下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她是美国安利公司来华投资的积极推动者。在她的领导下,安利(中国)以占全球30%的销售业绩跃居安利全球最大市场。2005年4月,她被委任为美国安利执行副总裁;除继续负责安利大中华区市场外,还负责管理东南亚市场,包括安利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和越南市场。
  “一个女人身居管理高位,如果她处理事情比较温婉,别人会说她‘妇人之仁’。如果果断强硬,人家会说她‘不像女人’。你问我属于哪种风格,我想应该是柔中带刚,刚中带柔,刚柔并济地来做一个管理人。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做我自己。”在郑李锦芬听到每一个问题并作出反应的过程中,这种刚与柔的交织以及彼此的分量,看起来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她的微笑,显露出一种生意场上比较少见的纯净。
  它似乎来自于幸福。
  “我十几岁的时候,在香港红十字会当义工。当时,遇到一个年轻的医生,他态度那么好,人又长得帅……后来,他成了我的先生。所以呢,人做好事,一定有好的回报。”这是她在一次慈善主题的员工内部会议上漏出来的。
  现在,她说起家来又笑了:“我丈夫很喜欢我有一份工作,他也对我的工作感到荣耀。他愿意以家属的身份出席安利的活动,他也很喜欢听那些加入安利取得成功盼普通人在台上讲自己的经验,他听得津津有味。”郑李锦芬有二三个儿子,最近她升了级,做了婆婆。她突然想起什么,侧身从沙发另一头抓过包来,找出手机,手机上系着一个来电就会发亮的小挂件。
  “这是我儿子昨天给我的,好不好看?”
  “女人是天生的管理家,因为她在家庭里所处的位置。她得管好那个家。”这个直销行业的领袖人物说。
其他文献
瑞士人的政治生活可热闹了。要不要加入联合国,公投;要不要接纳外来移民,公投;清真寺能不能盖尖顶,公投;表兄妹能不能结婚,公投;养鸡笼子的间隔多宽,公投……800万瑞士公民成了全球的投票冠军,大小诸事,全都付之众议。包括各级选举在内,瑞士人平均每年投票5到7次,每次就3到5个提案打钩画叉。  这不乱套了吗?我想到“国无宁日”4个字。说给导游杰西卡听,她想了一下,写给我一个网址,上面可以查到瑞士189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心,马未都一直在与时代流变中的热点产生呼应。八十年代,他是文学刊物的编辑,网络一批日后成名的文学青年。九十年代,他又热衷参与拍摄电视剧。他说过,这十年也是他对古玩玉器“狂收暴敛的十年”,當时古董市场正处于谷底。又过十年,他拥有了自己的展馆,他在屏幕上侃侃而谈,除了古玩玉器,还有他对人生独特的阅历。
虽然宫颈癌已成为女性第二大癌症杀手,但在诺贝尔奖官方网站的调查中,尚有四分之一的人不知道病毒才是宫颈癌的罪魁祸首。这使得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具有了特别的意义。  大奖与两个病毒有关:HPV(人类乳突淋瘤病毒)和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它们分别导致宫颈癌和艾滋病。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凭借有关HPV的研究独享诺贝尔一半的奖金,而另两人只得分享另一半——虽然HIV的名声似乎比HPV要
第一句没“瓜”的话是孙静说的。这个平日在节目中嘻嘻哈哈、口无遮拦的成都交通台女主播,在汶川地震后10分钟就冲进直播间。下午2点55分,她的声音通过电波传了出来:“刚才把大家吓着了吧,我也感觉到了摇晃。”  按照安排,她的节目应该是下午3点开始的。通讯阻断,加上市民们都在室外,使得电台成為信息发布中心。市民们通过短信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孙静,相互交流,也相互安慰。从地震发生后半小时走进直播间,到5月15
乡村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偏远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主要依托于乡村教师的巨大奉献。此系列报道旨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乡村教师的现状    蔡伦勇矮而黝黑,但神情机智,像山沟里跳动的猴子。他是不甘平凡的。年少时,他常激动地想,这绵延大山里将有一个属于他的传说。    1998年秋天,校园建成后,他在门口栽下一排小树。学校创始之初,他甚至捡垃圾、拖地和砌围墙。“我熟悉这里每一把锁,每一张桌子。”蔡伦勇说。  他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伤城,尹日强也是    尹日强已经在家里呆了好几天了,始终没有走出家门。他一直躲在房间里,靠着网络偶尔和学校老师、朋友交流,还有自己补习英语。  他怕见一切陌生人。  “这一个月来,我听的电话比之前20年加起来都多。说实话,我觉得很多事情都是没意义的,也没有所谓的真相。我只想安安静静地过日子。”他在电话中说。  “我如果和你再说下去,可能就会把那些自己不想说的话给说出来。每个人都
罗伯特·罗德里格兹执导的《墨西哥往事》,将他本人对暴力美学的欣赏夸张地运用到一个古印第安文化与现代文明不可调和地共存着的国家中。这里,只是一个热烘烘的国家,一个记忆着鹰和仙人掌的神话的国度,加之对古文化的恋恋不舍,让人们变得慵懒。  在喧嚣拥挤的墨西哥城,每一辆车都在缓缓爬行。卖橙汁的当街榨着金黄色的汁液,和上被太阳烤得变稀了的奶油。1994年之前,卖这样的橙汁一个月能收入4000比索(相当于10
知名博客作者罗永浩,近来又开始“发飙”。这一次,他不是“修理”女记者,而是在他的牛博网和“闲着也是闲着”论坛上发起了一个名为“我也可以很极地很阳光杯”征文比赛。网友反响热烈,参与者众多。  关于参赛稿件的风格及内容,罗永浩在博客上作出明文要求,“要注意把握浓浓的‘极地感’和‘阳光感’,能表现出完整的‘极地阳光感’尤佳。”11月30日,征文环节结束,目前正处于网友投票评选阶段。参赛者的文章若能最惟妙
“2008年奥运会之后,举国体制得改革,但究竟怎么改是个问题。越往上,越难”  在李小双体操学校训练馆中,71岁的孙心鉴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一头花白的头发,略带天津口音的普通话。他学生的学生都开始带学生了。对于一位干了一辈子体操的老人来说,体操就是他事业的全部,而对于现在的中国体操事业,他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干体操,那是国家需要    1953年苏联队来天津表演,那个单杠飘得多漂亮。那个年代中
如果一个学者长时间只呆在学校里面,你的想法可能并不来自社会真实,你也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可能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当你把想法应用到政治活动中,你就有机会修正自己的想法      当安东尼·吉登斯站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很难把这个亲切随和、风趣幽默的人,跟他所提出的那些艰深难懂的理论联系到一起。  吉登斯的著作之多令人叹为观止。据说,在英国有人怀疑吉登斯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写作小组——因为在30多年的时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