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低价吸附剂对Cr(Ⅵ)、Cu(Ⅱ)的吸附研究

来源 :节水灌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2008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批次单因素实验研究的方法,进行了pH、吸附剂量、吸附时间、初始浓度等对Cu(Ⅱ),Cr(Ⅵ)吸附性能的影响及相关热力学研究实验,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对吸附等温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炭化紫茎泽兰与荞麦杆吸附Cr(Vi)和Cu(Ⅱ)的最佳pH分别为1和3;吸附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反应Cr(VI)吸附过程特征,Cu(Ⅱ)在紫茎泽兰与荞麦秸秆吸附剂的吸附可以用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R2=0.9896)。炭化紫茎泽兰和荞麦杆这种吸附剂对Cr(Ⅵ)和Cu(Ⅱ)均表现出
其他文献
提出一种适应湿地生态环境的监测系统,采用高动态无线自组Zigbee网络模式实现对多地域多核心参数实时不间断精确测量,同时测量结果能以GPRS和INTERNET双网络实现数据共享,而且被测环境急剧变化时经二级预警优化算法处理后以报警方式通知管理者。在四湖流域的实验表明,该系统测量精度高,网络开销小、高效可扩性强。
介绍了高等级公路边坡生物防护技术的优越性,阐述了公路边坡的生物防护类型和具体施工方法,实践证明,高等级公路边坡的生物防护技术是保持公路建设与路域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
我于1985年获得地理教育的硕士学位以后,在华东师大地理系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90年代初,因为工作的需要,组织上调任我为华东师大二附中的校领导,我离开了大学讲台,成为了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