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名利场》是十九世纪英国小说家萨克雷的代表作品,分析十九世纪中上层社会人们的生活。《名利场》中的主角都是女性,他们的语言非常的含蓄和委婉。艾米利亚是一个传统的女性,其乖巧、听话,他的语言呈现出鲜明的特征。丽蓓佳是一个精明的女性形象,他非常善于交际,可以突破世俗的观念,在他的语言中渗透着奔放和自由,体现出他对平等的追求。
关键词:《名利场》;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作家通过实在的作品呈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呈现出浓厚的时代性特征,也是作者个人的风格,并且呈现出浓厚的民族风格。三者相互联系,形成辩证的关系。《名利场》是19世纪具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文学,其语言非常的泼辣,代表着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在英国的文学作品中,英国的民族风格往往是通过风俗习惯展现出来的,例如汉民族习惯通过耕地展现,但是英国封建时期,耕地的主要牲畜是马,所以在英国文学作品中马这个词汇一般是指那些辛勤劳作的人们。在中华文化中,红色是吉祥的象征,但是在英国文化中,红色是流血和牺牲的象征。在中世纪很多流派纷争,对当时的英国文学产生很大的影响。文学创作与时代风格紧密相关,一个时代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對写作主体产生的影响非常大,在文学中可以不自觉的展现出来。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问下一般会采用细腻的心理分析和幽默辛辣的语言,对社会的黑暗进行抨击。
一、萨克雷的《名利场》
萨克雷的《名利场》的写作背景是在拿破仑战役后,当时的英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中充满了权势和金钱的崇拜,到处都是唯利是图和争权夺利的现象。萨克雷通过对《名利场》的描述,对那些道貌岸然的上层人士进行讽刺,对社会的黑暗进行揭示,对19世纪前期英国贵族资产阶级的腐败和堕落现象进行抨击。《名利场》的故事情节主要是艾米利亚和丽蓓佳这两个主人公展开,通过两条线索进行叙事,分析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女性的命运,展现出他们不同的人生态度。
二、叙事方式的独特性
《名利场》中采用了双线叙事的方式,在故事情节的不断推进中,作者通过艾米利亚和丽蓓佳这两个主人公的事件作为两条线索,并且融入了自己的创作意图。在《名利场》中采用的是特色的叙述方式,作品不仅仅是一个整体的叙事框架,而且作者还能跳出这个整体的叙事框架,采用局外人的身份去描述整个事件。在故事刚开始,萨克雷将书中的人物比喻成傀儡,将自己比喻成傀儡戏的领班,站在傀儡的角度去分析书中的主要人物艾米利亚和丽蓓佳。在后续的描述中,作者跳出了这个框架,认为自己开始的故事叙述非常平淡,后期开始描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名利场》当时在报刊上连载,作者的这种叙事风格让人感到非常新奇,给整个作品增加了诙谐的气氛。萨克雷如同是真正的傀儡戏领班,可以对自己的傀儡随意的摆布,给观众带来一部部的好戏[1]。
三、《名利场》中英国式幽默
在英国文学作品中,非常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幽默。在文艺复兴时期,侨搜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和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对英国文学作品产生的影响非常大。英国式幽默在》格列弗游记》中也有展现。在英国文学作品中主要是采用幽默的语言来展现作者的机智,使英语语言通过挤压、扭曲和延伸的方式达到喜剧的效果。与美式幽默存在一定的差异,英式幽默非常的细致和含蓄,在幽默的语言中展现出深刻的内涵,并不是单单让读者开心。《名利场》的语言充分的展现出英式幽默,作者当时引用了很多流行小说的语言,很多舞蹈演员的歌唱家的名字也融入到小说中,使整个小说具有喜剧色彩[2]。
当时,英国著名的散文家兰姆就是一个喜剧作家,在萨克雷的《名利场》中,对他的语言进行曲解,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结合当时的民族和时代背景,并且融入了当时《天方夜谭》和《圣经?中的语言,使小说的幽默效果得以提升。
四、《名利场》中辛辣的讽刺
在《名利场》中,语言的讽刺是常见的风格,这种语言风格在当时英国很多文学中都能体现。萨克雷以傀儡戏领班的角度,采用置身事外并且客观冷静的方式来揭示人物的内心,展现的情感可以直指人心,涌现出沉重的主题。作者对丽蓓佳这个人物讽刺最多,他的出身非常贫寒,但是贪得无厌,具有拜金主义特征,他立志要成为上层社会的人。为了成为上层社会的人,他不择手段。丽蓓佳为了踏入上层社会的门槛,他成为了变色龙,甚至会出卖自己的人格。丽蓓佳的虚伪反应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道德观的不正,对当时的社会进行讽刺。在《名利场》这部小说中,两个主人公的语言都比较婉转,当丽蓓佳听到平克顿小姐的死讯后,他用“离开”这个词汇代替了“死亡”,他们的语言也非常的有礼貌,在征求他人意见的环节中,一般都会采用“如果你同意的话”这样的字眼。19世纪英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并不是特别高,因此,他们的语言非常的谦卑,女性与他们的其他家庭成员相比更加具有礼貌,他们说话方式并不武断[3]。
(一)丽蓓佳的语言特征
丽蓓佳这个人物的出身非常的卑微,他通过各种手段挤进上层社会,这个女性充满的叛逆特征。在《名利场》中,他的语言非常的夸张,他出身不好,在混入上层社会后,他对所有的事物都感到新鲜,对所有的事物都采用夸张的语言赞美。由于当时19世纪的英国是一个男权主义社会,所以女性常常会对男性表示赞赏。丽蓓佳与哥哥一起吃饭时,也是表达无限的赞美,采用了很多夸张的感叹词。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丽蓓佳会采用各种言辞,采用各种花言巧语来征服男性。丽蓓佳的语言的目的性非常强,为了成为上层社会的人,他的语言非常小心,为了讨好他人,他会采用各类语言。他对男性的赞美使男性对他非常的依赖,甚至会对他产生爱慕之情。丽蓓佳通过这种方式嫁给了有钱的男人,成为上层社会的人。丽蓓佳的语言从来都不是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但是他的语言却非常有特色,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19世纪的英国女性说话都是比较顺从的,但是丽蓓佳不同,他对于那些不如他的人,会采用犀利的言语。当时的女性的言语会非常的含蓄,但是丽蓓佳不同,她的语言非常犀利,经常会逗得他人非常开心,别人也很喜欢与他交流。他的谈话方式打破了当时英国女性的谈话模式,使谈话更加的主动,可以为自己赢得更多的优势。他的语言中都是对他人的附和和赞美之情,他在女校出来后却高呼拿破仑万岁,这种做法是不能被理解的,从而体现出他的语言具有一定的叛逆性。 如果一个女性不能获得帮助,那么他们会将自己的同性朋友看得非常重要。在《名利场》中,丽蓓佳只有艾米利亚一个朋友。丽蓓佳的出身非常的卑微,但是艾米利亚却非常受人喜欢,而且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尽管丽蓓佳对他非常的嫉妒,但是也把他当成自己唯一的朋友。丽蓓佳会以通信的方式向艾米利亚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有些语言并不是他真实的想法。由于丽蓓佳的语言中充满了不真实,所以读者在阅读的环节中会感到懊恼。这也是《名利场》中表达的当时的英国是一个金钱买卖的交易所。
(二)主人公艾米利亚的语言特点
在《名利场》中,艾米利亚是一个言语谨慎、乖巧的姑娘,其是丽蓓佳的反面形象,其是当时社会的完美女性形象。艾米利亚是一个传统的女性形象,其生活和思想都離不开情感,其语言也是围绕着情感展开。他与别人交谈的内容也是家庭生活等,在学校里,他是所有人喜欢的类型,人们都会赞美他。他的语言让人喜欢,给人友好的感觉,能带给人们美好的印象。所以,即使他与别人闲聊,人们也非常喜欢与他讲话。
在语言表达的环节中,女性比男性更加具有优势,他们可以更加生动和具体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也能更好的理解他人的意思。当艾米利亚与未婚夫写信的环节中,他可以清楚的表达自己的心情,表达对爱人的思慕之情,使读者都有身临其境之感,能深入的理解他的情感。而且艾米利亚也是一个很好的聆听者,别人向他倾诉时,他都能认真去倾听。
艾米利亚的语言比较感性,没有实际的内容,但是却能将自己的情感表达的非常清楚,使人听起来非常舒心。他的语言与他的性格相符,都非常的沉静和甜美,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汇可以很好的缓解语气,无论说话的内容是什么,说话人的语气非常柔和,给人的感觉非常舒服。艾米利亚的语言也是非常委婉的,有时候采用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谈吐非常优雅。尽管后来艾米利亚家道中落,后来也过上了清苦的生活,但是他还是对爱情非常渴望,他的语言没有一丝的哀愁,只是充满了渴望。
五、《名利场》女性语言特点形成的原因
在《名利场》中,讽刺性的言语比较多,当时的社会是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所以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小说中的主人公丽蓓佳常常抛头露面,争取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这与当时给女性下的定义存在一定的出入,所以他的语言与平常的女性相比更加的犀利。《名利场》是一个买卖名利的场所,那里展现了英国社会一些丑陋的东西。女性在社会上本身就是弱势群体,但是他们进入名利场后会不惜一切代价获得名利。丽蓓佳为了进入到上层社会,他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导致她的语言非常唯利是图。
六、结语
很多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都是虚构的,但是《名利场》中的语言却呈现出一定的真实性,女性语言呈现出现实主义特色。在当时的写作背景中,女性不是社会的主导,并且他们的语言不具备任何的主动性,他们多是扮演聆听者的角色。所以当时女性的言语非常委婉,并且常常用一些感叹词和形容词。他们言语的话题主要是家庭和爱情,面对一些生活琐事,他们也能展开对话。丽蓓佳的语言比较犀利,带有一定的叛逆,是当时女性追求权利的象征。主人公的话语都是围绕着生活进行,呈现出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并且他们的辞藻比较朴素,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通过主人公的语言特征,展现出现实意义。《名利场》中女性的语言特征具有现实主义特征,语言的内容也有现实紧密相关。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
作者简介:郭佳,1988年生,女,西南财经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参考文献
[1]褚菁玉.从《名利场》看英国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J].语文建设,2017,(17):30-31.
[2]黎瑛.英国文学作品《名利场》的语言风格略论[J].语文建设,2016,(30):31-32.
[3]于嘉琪.语用学视角下对《名利场》人物对话语言的解读[J].语文建设,2015,(14):73-74.
关键词:《名利场》;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作家通过实在的作品呈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呈现出浓厚的时代性特征,也是作者个人的风格,并且呈现出浓厚的民族风格。三者相互联系,形成辩证的关系。《名利场》是19世纪具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文学,其语言非常的泼辣,代表着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在英国的文学作品中,英国的民族风格往往是通过风俗习惯展现出来的,例如汉民族习惯通过耕地展现,但是英国封建时期,耕地的主要牲畜是马,所以在英国文学作品中马这个词汇一般是指那些辛勤劳作的人们。在中华文化中,红色是吉祥的象征,但是在英国文化中,红色是流血和牺牲的象征。在中世纪很多流派纷争,对当时的英国文学产生很大的影响。文学创作与时代风格紧密相关,一个时代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對写作主体产生的影响非常大,在文学中可以不自觉的展现出来。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问下一般会采用细腻的心理分析和幽默辛辣的语言,对社会的黑暗进行抨击。
一、萨克雷的《名利场》
萨克雷的《名利场》的写作背景是在拿破仑战役后,当时的英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中充满了权势和金钱的崇拜,到处都是唯利是图和争权夺利的现象。萨克雷通过对《名利场》的描述,对那些道貌岸然的上层人士进行讽刺,对社会的黑暗进行揭示,对19世纪前期英国贵族资产阶级的腐败和堕落现象进行抨击。《名利场》的故事情节主要是艾米利亚和丽蓓佳这两个主人公展开,通过两条线索进行叙事,分析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女性的命运,展现出他们不同的人生态度。
二、叙事方式的独特性
《名利场》中采用了双线叙事的方式,在故事情节的不断推进中,作者通过艾米利亚和丽蓓佳这两个主人公的事件作为两条线索,并且融入了自己的创作意图。在《名利场》中采用的是特色的叙述方式,作品不仅仅是一个整体的叙事框架,而且作者还能跳出这个整体的叙事框架,采用局外人的身份去描述整个事件。在故事刚开始,萨克雷将书中的人物比喻成傀儡,将自己比喻成傀儡戏的领班,站在傀儡的角度去分析书中的主要人物艾米利亚和丽蓓佳。在后续的描述中,作者跳出了这个框架,认为自己开始的故事叙述非常平淡,后期开始描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名利场》当时在报刊上连载,作者的这种叙事风格让人感到非常新奇,给整个作品增加了诙谐的气氛。萨克雷如同是真正的傀儡戏领班,可以对自己的傀儡随意的摆布,给观众带来一部部的好戏[1]。
三、《名利场》中英国式幽默
在英国文学作品中,非常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幽默。在文艺复兴时期,侨搜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和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对英国文学作品产生的影响非常大。英国式幽默在》格列弗游记》中也有展现。在英国文学作品中主要是采用幽默的语言来展现作者的机智,使英语语言通过挤压、扭曲和延伸的方式达到喜剧的效果。与美式幽默存在一定的差异,英式幽默非常的细致和含蓄,在幽默的语言中展现出深刻的内涵,并不是单单让读者开心。《名利场》的语言充分的展现出英式幽默,作者当时引用了很多流行小说的语言,很多舞蹈演员的歌唱家的名字也融入到小说中,使整个小说具有喜剧色彩[2]。
当时,英国著名的散文家兰姆就是一个喜剧作家,在萨克雷的《名利场》中,对他的语言进行曲解,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结合当时的民族和时代背景,并且融入了当时《天方夜谭》和《圣经?中的语言,使小说的幽默效果得以提升。
四、《名利场》中辛辣的讽刺
在《名利场》中,语言的讽刺是常见的风格,这种语言风格在当时英国很多文学中都能体现。萨克雷以傀儡戏领班的角度,采用置身事外并且客观冷静的方式来揭示人物的内心,展现的情感可以直指人心,涌现出沉重的主题。作者对丽蓓佳这个人物讽刺最多,他的出身非常贫寒,但是贪得无厌,具有拜金主义特征,他立志要成为上层社会的人。为了成为上层社会的人,他不择手段。丽蓓佳为了踏入上层社会的门槛,他成为了变色龙,甚至会出卖自己的人格。丽蓓佳的虚伪反应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道德观的不正,对当时的社会进行讽刺。在《名利场》这部小说中,两个主人公的语言都比较婉转,当丽蓓佳听到平克顿小姐的死讯后,他用“离开”这个词汇代替了“死亡”,他们的语言也非常的有礼貌,在征求他人意见的环节中,一般都会采用“如果你同意的话”这样的字眼。19世纪英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并不是特别高,因此,他们的语言非常的谦卑,女性与他们的其他家庭成员相比更加具有礼貌,他们说话方式并不武断[3]。
(一)丽蓓佳的语言特征
丽蓓佳这个人物的出身非常的卑微,他通过各种手段挤进上层社会,这个女性充满的叛逆特征。在《名利场》中,他的语言非常的夸张,他出身不好,在混入上层社会后,他对所有的事物都感到新鲜,对所有的事物都采用夸张的语言赞美。由于当时19世纪的英国是一个男权主义社会,所以女性常常会对男性表示赞赏。丽蓓佳与哥哥一起吃饭时,也是表达无限的赞美,采用了很多夸张的感叹词。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丽蓓佳会采用各种言辞,采用各种花言巧语来征服男性。丽蓓佳的语言的目的性非常强,为了成为上层社会的人,他的语言非常小心,为了讨好他人,他会采用各类语言。他对男性的赞美使男性对他非常的依赖,甚至会对他产生爱慕之情。丽蓓佳通过这种方式嫁给了有钱的男人,成为上层社会的人。丽蓓佳的语言从来都不是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但是他的语言却非常有特色,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19世纪的英国女性说话都是比较顺从的,但是丽蓓佳不同,他对于那些不如他的人,会采用犀利的言语。当时的女性的言语会非常的含蓄,但是丽蓓佳不同,她的语言非常犀利,经常会逗得他人非常开心,别人也很喜欢与他交流。他的谈话方式打破了当时英国女性的谈话模式,使谈话更加的主动,可以为自己赢得更多的优势。他的语言中都是对他人的附和和赞美之情,他在女校出来后却高呼拿破仑万岁,这种做法是不能被理解的,从而体现出他的语言具有一定的叛逆性。 如果一个女性不能获得帮助,那么他们会将自己的同性朋友看得非常重要。在《名利场》中,丽蓓佳只有艾米利亚一个朋友。丽蓓佳的出身非常的卑微,但是艾米利亚却非常受人喜欢,而且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尽管丽蓓佳对他非常的嫉妒,但是也把他当成自己唯一的朋友。丽蓓佳会以通信的方式向艾米利亚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有些语言并不是他真实的想法。由于丽蓓佳的语言中充满了不真实,所以读者在阅读的环节中会感到懊恼。这也是《名利场》中表达的当时的英国是一个金钱买卖的交易所。
(二)主人公艾米利亚的语言特点
在《名利场》中,艾米利亚是一个言语谨慎、乖巧的姑娘,其是丽蓓佳的反面形象,其是当时社会的完美女性形象。艾米利亚是一个传统的女性形象,其生活和思想都離不开情感,其语言也是围绕着情感展开。他与别人交谈的内容也是家庭生活等,在学校里,他是所有人喜欢的类型,人们都会赞美他。他的语言让人喜欢,给人友好的感觉,能带给人们美好的印象。所以,即使他与别人闲聊,人们也非常喜欢与他讲话。
在语言表达的环节中,女性比男性更加具有优势,他们可以更加生动和具体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也能更好的理解他人的意思。当艾米利亚与未婚夫写信的环节中,他可以清楚的表达自己的心情,表达对爱人的思慕之情,使读者都有身临其境之感,能深入的理解他的情感。而且艾米利亚也是一个很好的聆听者,别人向他倾诉时,他都能认真去倾听。
艾米利亚的语言比较感性,没有实际的内容,但是却能将自己的情感表达的非常清楚,使人听起来非常舒心。他的语言与他的性格相符,都非常的沉静和甜美,这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汇可以很好的缓解语气,无论说话的内容是什么,说话人的语气非常柔和,给人的感觉非常舒服。艾米利亚的语言也是非常委婉的,有时候采用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谈吐非常优雅。尽管后来艾米利亚家道中落,后来也过上了清苦的生活,但是他还是对爱情非常渴望,他的语言没有一丝的哀愁,只是充满了渴望。
五、《名利场》女性语言特点形成的原因
在《名利场》中,讽刺性的言语比较多,当时的社会是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所以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小说中的主人公丽蓓佳常常抛头露面,争取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这与当时给女性下的定义存在一定的出入,所以他的语言与平常的女性相比更加的犀利。《名利场》是一个买卖名利的场所,那里展现了英国社会一些丑陋的东西。女性在社会上本身就是弱势群体,但是他们进入名利场后会不惜一切代价获得名利。丽蓓佳为了进入到上层社会,他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导致她的语言非常唯利是图。
六、结语
很多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都是虚构的,但是《名利场》中的语言却呈现出一定的真实性,女性语言呈现出现实主义特色。在当时的写作背景中,女性不是社会的主导,并且他们的语言不具备任何的主动性,他们多是扮演聆听者的角色。所以当时女性的言语非常委婉,并且常常用一些感叹词和形容词。他们言语的话题主要是家庭和爱情,面对一些生活琐事,他们也能展开对话。丽蓓佳的语言比较犀利,带有一定的叛逆,是当时女性追求权利的象征。主人公的话语都是围绕着生活进行,呈现出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并且他们的辞藻比较朴素,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通过主人公的语言特征,展现出现实意义。《名利场》中女性的语言特征具有现实主义特征,语言的内容也有现实紧密相关。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
作者简介:郭佳,1988年生,女,西南财经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参考文献
[1]褚菁玉.从《名利场》看英国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J].语文建设,2017,(17):30-31.
[2]黎瑛.英国文学作品《名利场》的语言风格略论[J].语文建设,2016,(30):31-32.
[3]于嘉琪.语用学视角下对《名利场》人物对话语言的解读[J].语文建设,2015,(14):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