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模块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分析了实施模块教学法应当遵守的原则,并对课程的设计提出了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模块式教学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就开始了对模块式教学方法的研究,这一概念最早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提出来的。我国教育界的学者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相适应的模块式教育理论,即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各种模块教学之间要互相补充,首先要建立学生过硬的基础知识,培养其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加强其专业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能更快成长。
中学课程新的课标对传统课程结构进行了一定的变革,更加注重了学生基础学习与兴趣学习的结合。体育也注重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上,强调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突出个性发展。但是,由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模块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往往没有其他学科进行的顺畅。但是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体育教学对于模块教学方式的渴望尤为强烈。本文将研究模块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模块教学方式下的课程设置原则
(一)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模块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灵魂是以学生作为整体课堂设计的核心,所有课程设计都围绕着学生来展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我们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基本条件,因此,我们应当认真分析学生的需求,设置合理的课程来满足这些要求。
(二)课程主题化
传统的体育课程都是千篇一律,没有自身的特点。而模块教学方式下,我们必须为每一个课堂设定一个明确的主题,该课堂都要围绕着这一个主题而展开。这些具有明确主题的课程就是我们模块教学中的不同模块,它们都具有自身的特性,并且构成了初中体育教学的整体。在此时,我们需要有充足的资源来满足不同的模块,教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学校应当储备能够胜任各种模块的教师。
(三)合理确定目标
模块式教学方法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这也是体育课程课标的要求,这也是我们进行合理课堂设置的原则之一。由于体育课堂大多数都是在课外进行,我们在满足学生兴趣之余还应当促使学生在此获得真正的成长。例如开设足球这一课程,我们不能每堂课都采取扔一个足球然后让学生自己玩的放羊式教学。
二、模块教学方案的设计
(一)系统合理划分教学内容
在我们传统课堂中,男女同班,老师需要在一个课堂内采取多个课堂标准,容易降低课堂效率。尤其有些运动,例如引体向上、实心球练习等,都不适应女生。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老师被迫一堂课同时进行两个不同的教学内容,造成的结果是一部分同学学习,另外一部分同学围观。课堂性质的趋同,导致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我们经常看到体育课上很多学生在老师讲完之后就回教室或其他地方休息,没有积极融入课堂。
上述现象是我们模块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第一步我们要将整个体育课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础课程,另一类为选修课程。基础课程的主要包括必要的健康理论知识,以及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运动,一般情况下,田径、体操的课程应当列入基础课程之内。选修课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进行判别,每学期都对课程的开设进行反思,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我们可也开设专门的足球、篮球或者乒乓球课堂供学生选择,在资源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提供多样性的选择。
(二)合理制定课程计划
课程内容制定之后,我们就应当考虑恰课程安排,对不同的年级应当实行不同的课程安排,七年级基础课程应该偏多,随着年级的提高,选修课的比例逐步上升,到了九年级,课程安排基本上就由选修课构成。由于选修课的存在,体育课程时间的安排不能再以班级为单位,需要在整个年级内实行统一安排,这样才能为多样性的选择提供足够的学生基础。基础必修课程可以单独以班为单位进行授课,由一个老师专门负责几个班或者整个年级。选修课我们则必须将整体的规模放大,由于七年级学生与九年级学生整体身体素质差距较大,我们不建议跨年级进行整合,建议只按年级来进行整合,以年级为单位统一安排体育课程。例如我们在进行体育课程安排时,考虑到选修课一个老师可能兼任好几个年级的课,因此每个年级之间的体育课时间可以统一安排,年级和年级之间不能冲突。如果一个年级班级数量太多,可以在一个年级内在进行细分,确保体育课程之间或者体育课程之间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不产生冲突。
(三)教师资源的调配
传统体育课程下,一个或者几个老师往往专门负责一个年级的所有体育课程教学,但在模块教学下,我们需要打破这种资源分配模式。基础课程我们可以采取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式,但在选修课方面,应当将全校体育老师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每个人负责一个或者几个选修课程。例如我们首先应当确定负责基础课程的老师安排,基础课程的老师固定负责一些班级。在选修课方面,每个老师都要负责一个年级的一堂选修课,课程内容要根据老师自身的体育特长或者学生的爱好来确定。
模块教学法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方式,它在教学方面能够起到独特的效果。虽然我们在推广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例如老师的数量需求增加、课程整合难度较大以及考核方式面临挑战等,但我们需要在摸索中创新,要为提高初中体育教学工作水平而进行不断地探索。作为从事体育教学工作者,我们有信心将模块教学法在教学中发挥有效的作用,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黄艳.浅析模块理论在体育教学模式中的运用[J].体育世界.2011(11).
[2] 吕志涛.浅析中学体育模块教学[J].吉林教育.2008(17).
[3] 许余蛟.浅论中学体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及其实施[J].时代教育.2009(7).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模块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分析了实施模块教学法应当遵守的原则,并对课程的设计提出了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模块式教学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就开始了对模块式教学方法的研究,这一概念最早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提出来的。我国教育界的学者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相适应的模块式教育理论,即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各种模块教学之间要互相补充,首先要建立学生过硬的基础知识,培养其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加强其专业能力的训练,让学生能更快成长。
中学课程新的课标对传统课程结构进行了一定的变革,更加注重了学生基础学习与兴趣学习的结合。体育也注重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上,强调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突出个性发展。但是,由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模块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往往没有其他学科进行的顺畅。但是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体育教学对于模块教学方式的渴望尤为强烈。本文将研究模块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模块教学方式下的课程设置原则
(一)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模块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灵魂是以学生作为整体课堂设计的核心,所有课程设计都围绕着学生来展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我们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基本条件,因此,我们应当认真分析学生的需求,设置合理的课程来满足这些要求。
(二)课程主题化
传统的体育课程都是千篇一律,没有自身的特点。而模块教学方式下,我们必须为每一个课堂设定一个明确的主题,该课堂都要围绕着这一个主题而展开。这些具有明确主题的课程就是我们模块教学中的不同模块,它们都具有自身的特性,并且构成了初中体育教学的整体。在此时,我们需要有充足的资源来满足不同的模块,教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学校应当储备能够胜任各种模块的教师。
(三)合理确定目标
模块式教学方法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这也是体育课程课标的要求,这也是我们进行合理课堂设置的原则之一。由于体育课堂大多数都是在课外进行,我们在满足学生兴趣之余还应当促使学生在此获得真正的成长。例如开设足球这一课程,我们不能每堂课都采取扔一个足球然后让学生自己玩的放羊式教学。
二、模块教学方案的设计
(一)系统合理划分教学内容
在我们传统课堂中,男女同班,老师需要在一个课堂内采取多个课堂标准,容易降低课堂效率。尤其有些运动,例如引体向上、实心球练习等,都不适应女生。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老师被迫一堂课同时进行两个不同的教学内容,造成的结果是一部分同学学习,另外一部分同学围观。课堂性质的趋同,导致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我们经常看到体育课上很多学生在老师讲完之后就回教室或其他地方休息,没有积极融入课堂。
上述现象是我们模块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第一步我们要将整个体育课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础课程,另一类为选修课程。基础课程的主要包括必要的健康理论知识,以及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运动,一般情况下,田径、体操的课程应当列入基础课程之内。选修课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进行判别,每学期都对课程的开设进行反思,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我们可也开设专门的足球、篮球或者乒乓球课堂供学生选择,在资源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提供多样性的选择。
(二)合理制定课程计划
课程内容制定之后,我们就应当考虑恰课程安排,对不同的年级应当实行不同的课程安排,七年级基础课程应该偏多,随着年级的提高,选修课的比例逐步上升,到了九年级,课程安排基本上就由选修课构成。由于选修课的存在,体育课程时间的安排不能再以班级为单位,需要在整个年级内实行统一安排,这样才能为多样性的选择提供足够的学生基础。基础必修课程可以单独以班为单位进行授课,由一个老师专门负责几个班或者整个年级。选修课我们则必须将整体的规模放大,由于七年级学生与九年级学生整体身体素质差距较大,我们不建议跨年级进行整合,建议只按年级来进行整合,以年级为单位统一安排体育课程。例如我们在进行体育课程安排时,考虑到选修课一个老师可能兼任好几个年级的课,因此每个年级之间的体育课时间可以统一安排,年级和年级之间不能冲突。如果一个年级班级数量太多,可以在一个年级内在进行细分,确保体育课程之间或者体育课程之间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不产生冲突。
(三)教师资源的调配
传统体育课程下,一个或者几个老师往往专门负责一个年级的所有体育课程教学,但在模块教学下,我们需要打破这种资源分配模式。基础课程我们可以采取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式,但在选修课方面,应当将全校体育老师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每个人负责一个或者几个选修课程。例如我们首先应当确定负责基础课程的老师安排,基础课程的老师固定负责一些班级。在选修课方面,每个老师都要负责一个年级的一堂选修课,课程内容要根据老师自身的体育特长或者学生的爱好来确定。
模块教学法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方式,它在教学方面能够起到独特的效果。虽然我们在推广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例如老师的数量需求增加、课程整合难度较大以及考核方式面临挑战等,但我们需要在摸索中创新,要为提高初中体育教学工作水平而进行不断地探索。作为从事体育教学工作者,我们有信心将模块教学法在教学中发挥有效的作用,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黄艳.浅析模块理论在体育教学模式中的运用[J].体育世界.2011(11).
[2] 吕志涛.浅析中学体育模块教学[J].吉林教育.2008(17).
[3] 许余蛟.浅论中学体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及其实施[J].时代教育.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