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藏品的保管与修復(六)

来源 :文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080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土和石的製品統一為一組共同類的材料,是因爲它們的保管和修復方法幾乎是相同的。这是依这些製品的材料的本來性質决定的。但是,这种情况卻要求極準確的鑑定;不然的話,我們就能糟蹋不少的博物館文物。問題在於:‘石’的概念是包羅着如此多种的材料,以致於我們雖然在实踐上似乎也明白‘石’是什麽,但是我們卻不能指定出確切的特徵;因此,如果我們想科学地看待關於这种材料的保管与修復的問題,那麼就必須確切地斷定我們所要修復的究竟是什麼樣的材料。下面的幾個例子將要說明这個問題。例如,大家都或多或少地熟悉孔雀石(石綠)。如果把孔雀石和大理石來比較一下,它們的硬度和若干其他特徵就多少是相同的,甚至於大理石的色澤有時都像孔雀石的色澤;但是化学成分上它們完全不同。一個是炭酸銅的氧化物,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要不要模式,究竟什么样的模式才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这一直是教育研究者争论不休的问题。但不管采用何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其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追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课堂历来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当今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时,我们发现,延续了很多年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合于今天的教育的发展,课堂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课堂教学究竟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