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男孩》:两个男人的道德救赎和重生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lqy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朴赞郁的电影始终脱离不了道德、救赎和暴力的宏大主题叙事。《老男孩》作为其复仇三部曲中最具盛名的一部,通过对伦理道德和善恶的价值判断,向观众展示了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关键词 《老男孩》 复仇 朴赞郁
  
  阴郁的色调,摇摆的镜头,血腥的自虐,迷茫的眼神,昆汀·塔伦蒂诺说,“我睡不着觉并流下了好几次眼泪”,这就是韩国的电影《老男孩》。
  坦白说。这部电影是一个直接得不能再直接的一个道德演示:一个男人(李右真)和他的姐姐乱伦,被另一个男人(吴大秀)窥到,于是前者处心积虑使后者跟他的女儿乱伦。是的,乱伦,两次乱伦刺激着观众。但是,在此乱伦只是一个符号,在乱伦之外的道德救赎,才是电影要真正表达的。两个男人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了道德救赎和重生:李右真在完成自己的救赎之后,选择了死亡,而另外一个,“虽然禽兽不如,但是仍然选择了活下去的权利”。殊归同途。
  可以说,对电影文本的虚构性,成全了这部电影,也这是这种虚构性,使得道德的展示如此深刻的刺激着我们的心灵。对主角李右真来说,他生活在对道德的复仇之中。只有通过对道德的复仇,他才能转移自己对道德的负罪。“就像蹬羚逃出猎人的手掌,鸟儿逃出捕食者的陷阱一样,让自己获得自由”。而吴大秀,不过是他道德复仇道路上的一个必须的人物。李右真处心积虑,一心想在吴大秀身上完成自己的复仇。他说,因为你的存在,我过得很快乐。吴大秀像基督山伯爵和《刺激1995》中的安迪一样成功越狱之后,才发现自己生活在李右真精心设计的复仇巨网之中。当李右真看到吴大秀跪在自己面前乞求原谅的时候,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道德救赎,压在身上的道德包袱已经卸了下来,所以开枪自杀也是情理之中的了。可见,道德甚至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死。当道德的依附消失,一个人的存在已经是可有可无的了。没有复仇,就没有救赎,李右真选择了这么极端的方式,只是因为道德在他身上的烙印实在太深。
  道德欠你的,他先记在帐上,你欠道德的,迟早要归还。因此,与其说吴大秀是因为害怕美桃(吴大秀的女儿,也是他的乱伦对象)知道真相而自虐,不如说他是因为偿还道德而惩罚自己。在吴大秀的眼中,李右真已经异化为道德符号。所以,当李右真转身走进电梯后,吴大秀拿起地上的心脏起搏的控制器,想要置李右真于死地。这也是他选择道德负罪转移的最好方式。但是当他摁动了起搏器,只听到自己和女儿缠绵时的声音。他如同看到道德虚掩的门,但是当自己要去打开的时候。门却重重的关上,并且永不再开。
  这部电影的乱伦与道德主题,在的每一分钟都在考量着我们对道德极限的忍耐。因为有一个无辜的女孩美桃这个角色存在,父女之间的乱伦开始变得让我们感到心痛,甚至同情。一直以来,乱伦的再现是让人做呕和唾弃的。但是当李秀儿看到怀里的弟弟,没有人会怀疑他们是幸福的。当她说出:“我不后悔,你呢?”的时候,甚至会感动。电影构造的乱伦,在传统的道德之外,却又如此的让我们认同。
  这部电影的角色中,吴大秀更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他是李右真道德惩罚的受害者。在导演的摄像机下,李右真是话语霸权的主导者,他有控制吴大秀的一切手段:私人监狱。金钱后盾,甚至身怀绝技的保镖。对这个角色进行文本分析的话,他就是道德的构造者。生活在其中的人,只有接受,所有的反抗都显得苍白无力。吴大秀要完成自己的道德救赎和重生,最后要通过催眠师的催眠来进行。“当我按下岗门铃的时候,你会被劈成两半,不知道秘密的是吴大秀,保守秘密的是那个恶人,当我再次按响门铃的时候,恶人将转身开始走开,每踏出一步就是你寿命中的一年,当恶人踏出70步时,他就会死去,不必担心,那会是种安详的死亡,现在,祝你好运。”道德的救赎由此完成。
  《老男孩》并非一部打着乱伦的噱头来刺激观众的电影。甚至,你可以认为,韩国的电影由此而真正的走向了世界。不仅因为其摄影技术,更因其思想深度。一部连电影叙事艺术大师都兴奋得睡不着觉的电影,我想,好好思考一番是必要的了。
其他文献
【摘要】 影片《植物学家的女儿》是旅法导演戴思杰的作品,讲述了一对女同性恋者李明和陈安安的爱情悲剧。作者讲述的这个故事似乎有些“失真”,在“失真”的背后,是作者自身对故国的记忆发生了偏差,还是其站在了另一种立场上以一种别样的视角来看待东方。  【关键词】《植物学家的女儿》戴思杰暗喻失真    影片《植物学家的女儿》是旅法导演戴思杰的作品,讲述了一对女同性恋者李明和陈安安的爱情悲剧。正如影片开头那幅
摘要 从女性主义视角,借助心理分析理论,解读《太阳照常升起》中女性角色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 女性 心理分析 “疯” “骚” 压抑环境    勿庸置疑,当代中国女性是最解放的妇女。而且迄今为止,中国仍是妇女解放程度最高,女性享有最多的权力与自由的国度之一。1949年以来,政府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又成立了中国妇女联合会,以确保实现现实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所谓“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这一切,确
摘要 情景喜剧中幽默化的喜剧对白是情景喜剧的显著特征。运用概念整合理论(cono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即CI理论)对美国情景喜剧《Growing Pains》(成长的烦恼)中的幽默言语进行动态分析,展示受众解读幽默言语的相关心理机制,言语幽默的认知过程是输入、激活、选择、整合四个步骤两次整合。第一次整合的结果是语义冲突,第二次整合的结果是语义和谐,交际成功,幽默产生。
摘要 电影中的特效,作为“假象”所起的作用是使所谓的“真像”表现得更加震撼,更加有效果而已,所以这种特效的假象原则应保证“天衣无缝”让人难以辨别,太过明显的特效痕迹,会使观众产生怀疑,从而形成间离式剧情的效果。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特效 CG技术    论“真”与“假”是一个哲学的问题,在电影中这中间包含了两个方面的“真”与“假”,首先是剧情的真与假,也就是问离式剧情和仿真式剧情的内容。其次是视觉
摘要 Friends中的“美式幽默”板具字幕幽默的代表性,通过各种翻译策略译出的汉语字幕清晰、幽默,无疑对我们理解并借鉴外国语言与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情案喜剧 幽默 字幕翻译    一 Friends简介    Friends(《老友记》)是美国NBC电视台于1994年开始推出的电视情景喜剧,到2004年整整播出了十季,达200多集。此剧以六个老友的友情、爱情和事业为主线,为观众再现了
[摘要] 《太阳照常升起》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梦幻的格调表达了一个丰富而复杂的生命主题,悲剧性的情感与奇特的死亡相互交织,但是永恒的生命追求超越了虚无的宿命感,从而表现出一种奇异的美。  [关键词] 梦幻 情感 死亡 生命    姜文电影《太阳照常升起》自上映以来,因其跳跃性的故事和隐晦的内涵猛烈冲击着观众的审美观念,引起了极大争议。在笔者看来,《太阳照常升起》就像是一场梦,一场情节分散而意境统
[摘要]张爱玲的《金锁记》是她小说中的优秀之作,主人公曹七巧的形象在张爱玲小说中的众多人物中具有典型代表性,文章根据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对曾七巧在金钱枷锁下的心灵变异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金锁记》 曹七巧 扭曲人格   十多年前看过西安电影制片厂根据张爱玲的中篇小说《金锁记》改编的6集电视剧《远去的月亮》,由赵奎娥扮演曹七巧,拍得比较严谨,基本不失小说的原味。而新拍的电视剧《金锁记》。虽
摘要 新媒体艺术最大的优点,综合与融会了各种艺术样式,体现了艺术发展的复合性与多元性,使观众和设计者之间有更好的沟通,并创造出一个动态艺术空间。更能使一般人融入艺术,理解艺术。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 发展 艺术    随着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不知不觉中人们已进入了这样一个沟通环境:视觉形象、声音与文字、广播与传播、个人沟通与公共沟通,所有这些都融合成一个以数字媒体为基础的整体,从而形成一个以用户为
当今电影里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老歌  【摘要】我国三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如今频繁出现在当今电影中,怀旧风气悄然吹起,那些曾被湮没的旋律又伴随如今的电影从远处飘来,让现代人耳目一新。  【关键词】老歌 电影歌曲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刮起了流行歌曲的旋风,而电影是帮助流行歌曲传播的影音功臣。上海是中国电影重镇,先无声,再有声。此后一直领先全国,成为中国电影制作最重要中心。那时。有声电影面世不久,制作
[摘要]性“叙事”是电影艺术最具渗透力的表现手法之一。电影《苹果》与《色·戒》中大量的运用性“叙事”引起了电影艺术与性的评论热潮。透过这股热潮正视电影艺术中的性“叙事”,关乎电影艺术的正确发展,也是社会道德需要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苹果》《色·诫》 中国电影 性“叙事”    继《色·戒》之后,热播一时的电影《苹果》再次引发争议。先是传出被电影局删掉15分钟“激情戏”,其后又有知名官员公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