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来龙去脉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bo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关于“美牛”的争斗
  民进党“立院党团”采取坚壁清野的“焦土策略”,终于让国民党在6月15日本会期结束前解禁美牛进口的希望成为泡影。“美牛”案持续近十年,它为何在台湾掀起如此轩然大波?
  自2003年12月美国首度发现疯牛病以来,台湾要不要进口“美牛”就成为一大难题。2005年4月,在陈水扁执政时期,时任“行政院长”谢长廷恢复进口了美国牛肉,6月再度因疯牛病考量而禁止。2006年1月,苏贞昌担任“行政院长”时,有条件地开放美国牛肉的进口,但仅限于30个月以下发病风险较小的小牛,并禁止带骨牛肉进口。10月,台湾当局将“美牛”饲养过程中用于增加瘦肉含量的瘦肉精列为动物用禁药;养猪户一旦被查获使用,可依法处以四个月有期徒刑。2007年,陈水扁私下对美国承诺,只对进口的美国猪肉检验瘦肉精,对牛肉放水,导致10万吨含瘦肉精的美国牛肉流入台湾市场。
  政党轮替后,马英九当局于2009年预备扩大美国牛肉的进口,引起民间反弹,导致“国安会秘书长”苏起去职,后来“卫生署”订出“三管五卡”的行政措施,宣示绝不会让有“疯牛病”疑虑的部位进口,但其后美国牛肉又被检验出瘦肉精。由于瘦肉精在台湾被视为禁药,台湾“卫生署”下令禁止进口含有瘦肉精的美国牛肉,此举引发了美国的不满,美国中止了与台湾的贸易暨投资框架协定(TIFA)谈判。马英九连任后,在胜选次日向美国学者表示要解决美国牛肉的进口问题。4月27日,美国境内再度发现疯牛病病例,民进党携亲民党、台联党联合提案,要求封杀所有美国牛肉及相关制品的进口,在部分国民党“立委”缺席的情况下,提案险些通过。6月5日以后,国民党祭出“甲级动员”力推事关“美牛”解禁的“食品卫生管理法”修法,但由于民进党长期霸占主席台导致议场瘫痪不得不铩羽而归。目前,朝野政党协商在7月下旬“立法院”召开“临时会”再度审议“美牛”案。
  当前,“美牛”问题的核心是瘦肉精的使用问题。对于瘦肉精的使用,当前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规定各不相同。中国大陆与欧盟都禁用任何形式的瘦肉精。日本、韩国、新西兰虽然禁止国内肉品使用瘦肉精,但允许瘦肉精在动物体内的残余含量低于10ppb(1ppb是指重量的比例为十亿分之一)的肉类进口。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7月2日举行了一年一度的会议,讨论瘦肉精残留标准,由于正反两方各执一词,很难产生一个统一的标准, 所以在“美牛”的开放问题上,马英九也很难借此作为依据。
  在“美牛”所使用的瘦肉精对人体有多大危害在科学上尚无定论情况下,台湾民众普遍对开放含有瘦肉精的美国牛肉心存疑虑。此外,台湾不愿开放“美牛”的进口还涉及台湾猪农(台湾养牛户相对而言较少)的利益。随着猪肉价格的大幅下降,马英九当局很难让养猪业者相信其有能力保证“进口含瘦肉精的美国牛肉不会影响猪农利益”。既然如此,马英九当局为何又要在此时强制台湾开放“美牛”的进口呢?
  首先,来自美国的政治压力无法抗拒。台湾是美国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地区,在日、韩相继开放“美牛”进口后,台湾便成为美国的主要进攻目标。攻下台湾后美国可继续对欧盟特别是中国大陆施压,以进一步扩大市场。因此,在台湾“大选”结束后,美方已经失去继续等待台湾开放“美牛”的耐心,明确表示开放“美牛”是台美关系进一步深化的前提。前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长司徒文就明确表示,“美牛”争议是台湾实施贸易保护的具体象征,如果台湾当局禁止“美牛”进口,就很难与美国重启台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同时,就台美关系而言,美国大选6月起跑,11月间投票,为避免解禁“美牛”卷入大选纷争,波及台美关系,台湾处理“美牛”议题的最佳时机是在6月前后。
  其次,来自韩国的经济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台湾主要竞争对手韩国与美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FTA)于3月中旬生效,而韩国与欧盟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也已经生效,与中国大陆已展开FTA洽谈。如果因“美牛”议题使台美TIFA复谈受挫,未来能否获得美方支持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也有很大疑问,台湾产业界将面临丧失竞争能力的严峻挑战。“美牛”案越是往后延迟,台美自由贸易谈判越是相应往后延宕,台湾产业界的损失越大,与已经拥有关税优势的主要竞争者韩国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
  “美牛”案关系台湾其他重大法案的推动时程。“美牛”案与“证所税”复征、“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人事案等关系密切,“美牛”案若是不能如期通过,排在议事日程后面的案件就得相应延迟,马英九当前面临的施政困境也就更加难以破除。
其他文献
波德戈里察名字的回归,是黑山乃至整个东欧国家返回欧洲的一个侧面。    我刚到黑山首都波德戈里察,就接到国内一个朋友的电话。他问我在哪儿,我回答在黑山。他说,那你就顺便来一趟沈阳吧。我听后大笑道,此黑山非辽宁之黑山,它是巴尔干半岛上2006年才独立的一个国家。黑山很小,国土面积不足1.4万平方千米,而人口62万刚出点头,首都人口不到19万。开车两三天就转遍了黑山的东西南北,美丽的亚得里亚海滩,巍峨
南海,无疑已成为2012年度中国国家安全与对外关系的第一热词。  举黄岩岛事件为例。当风起于青萍之末,尽管在各种新媒体上、在人们的街谈巷议中,事情已被热议得沸反盈天,但传统媒体却保持着相对的平静,明眼人都知道,这体现了中国政府的善意和克制,以及这种态度对媒体的影响。但是事情却不因为我们的善意和克制而缓解,终于我们没有再克制的理由。  不仅是黄岩岛。三沙市——中国这个最年轻的行政区划在这个时候横空出
《跨越帕米尔的友谊》  拉希德·阿利莫夫(塔) 尹树广(中)/著  2014年8月版  香港文汇出版社  持续发展与我们伟大邻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是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对外政策的最重要任务之一,这有赖于中国政府在发展与邻国塔吉克斯坦关系中始终保持言行如一,以及两国在地区和国际问题上看法一致和相似。积极发展塔中在所有领域的双边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利益,也有利于加强本地区的和平和稳定。  
今年以来,随着伊拉克局势的每况愈下,一些人基于不同的出发点提出了中国应当更多介入中东地区事务的观点。目前中国在中东地区是审时度势,量力而行。但在当前环境下,如何才能让中阿关系更进一步发展?公共外交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其实,不单单中国在思考介入中东的最佳方式。在军事介入被多次证明效果欠佳、甚至适得其反的情况下,美国也对自己的中东政策进行了反思。美国国务卿克里在上任后发表的首次演讲中就谈到:今天
是蓝营的“政治追杀”,还是绿营的“刻意抹黑”?    前台湾地区领导人、“台独教父”李登辉涉嫌侵吞高达779万余美元的“国安密账”,于6月30日被台湾“最高法院检察署”特侦组起诉。在2012年台湾“总统”竞选日趋激烈之际,李登辉涉弊案件被涂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绿营大肆污蔑马英九当局在搞“政治追杀”,蓝营则强烈呼吁尊重司法独立空间。未来,“李案”的任何进展都将可能给本已激烈的蓝绿政争火上浇油,进而影
战争还是和平?这个问题在乌克兰危机、叙利亚问题、利比亚问题、巴以冲突等热点问题中得以具象化。相形之下,东北亚地区和平和发展依然为主流,让人觉着欣慰。不过,各方关系冷热不均,也很有看点。  “冷”的几组关系分为以下几类:  冷却型:朝鲜决意拥核,在核导开发方面加快步伐。金正恩执政三年来,唇齿相依的中朝关系持续冷却,两国未见高层交往。韩联社报道,按惯例每年举行的中朝双边纪念活动也被搁置或降格。  僵冷
1909年:收复东沙,巡视西沙  从19世纪中期起,我国南海诸岛开始为帝国主义所染指。英、德、美、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陆续到我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进行调查、测量和绘图。但这一时期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尚无意直接挑战我国对南海诸岛的领土主权,因而未与我发生重大纠纷。  1885年中法战争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揭开了帝国主义列强直接侵犯我国南海诸岛领土主权的序幕。中法战争中,中国虽然取得了战场上的胜利,但
2014年6月3日奥巴马访问波兰,双方就乌克兰局势发表看法,并讨论如何深化双边安全合作。4月初,乌克兰危机最高峰时,波兰就表现出明显的对俄强硬姿态,波兰总理甚至对北约在波兰的军事部署速度太慢表示不满。波兰外长也曾指出,希望北约能在波兰境内部署两个重武器旅。5月8日,在同来访的北约秘书长拉斯姆森会谈时,波兰总统科莫罗夫斯基表示将与政府讨论是否有必要将军费占GDP比例由1.95%提高到2%。即使乌克兰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曾精辟地分析过大国与小国的不同。他极具洞见地指出:“小国的目标是国民自由、富足、幸福地生活,而大国则命定要创造伟大和永恒,同时承担责任与痛苦。”  然而,中国的大国身份是经历了历史起伏的。传统上,中国是泱泱大国。近代以来,中国一度被视为“东亚病夫”,大而弱。今天,中国仍然是“不完全大国”(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语)。  正因为如此,中国并非简单地对应托克维尔所描绘的大国处境
我去过的国家也不算少了,对近在咫尺的韩国却一直无缘。不过,与许多人一样,我对韩国并不陌生:韩剧、韩国烤肉、大街上奔跑的韩国汽车等等构成了心中的韩国印象图。虽然由于政治原因,中韩之间长期缺少联系,可是这种人为的切割无法阻隔相似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下的心理认同感,以致于两国在建交以后的短短时间里,关系急剧升温。21世纪初两国出现的“韩流”“汉风”,现在还让人记忆犹新。虽然对中韩关系发展的热度早有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