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生化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ine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化学要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化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要靠教师课堂教学组织。文章认为,教师应使用直观教学手段,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巧妙设疑积极解难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 初中化学 科学探究 能力培养
  科学探究能力是初中阶段化学学习的一项重要的能力素质。《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激发并保护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促成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改变。
  初中学生化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课堂教学组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化学教师如果能够尽可能使用演示实验或是通过图片、模型、影像等直观教学手段,甚至是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得第一手学习感受,那么,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就会被培养。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再适当设置疑问,引导他们在质疑解疑中不断进步,相信学生化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就会走上正轨。
  一、使用直观教学手段
  初中化学是一门很有趣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抓住化学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探究生活,相信就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可惜的是,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原本生动有趣的初中化学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对化学科的兴趣极为低下。这是为什么呢?仔细研究这些枯燥无味的课堂,我们会发现有一个共同的不足,那就是化学老师都忽视了初中生好动、喜欢新奇、更乐于接受直观的影像的特点。正因为如此,初中化学课堂没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久而久之,这种枯燥说教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师生教与学的兴趣和效果。所以,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更多地考虑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多从生活中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多使用直观教学手段,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演示实验或是通过展示图片、模型、影像资料等直观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说在教学《水的组成》这一章节的时候,我先是演示了电解水的实验,让同学们亲眼目睹水是如何电解成氢气和氧气的。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同学们感受到了生活中化学的神奇,激发了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我就势引导同学们进一步领会化学变化的实质,让他们记住通过水这种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物质可以获得氢气这一理想能源的道理。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们经历了由惊讶到有了探索欲望的过程,学习兴趣被激发。可以想象,如果说还是由教师一味的讲解水可以电解成氢气和氧气的知识,学生还是被动地接受的话,那么教学效果肯定不好。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实验操作
  化学是一门很注重实验的科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遗憾地看到还是有许多原本应该有的学生动手实验被人为取消或者是被简单地用教师演示替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实验被取消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要么是嫌弃一次实验要多花费教师课前课后的不少时间,要么是担心学生损坏仪器或是造成危险等站不住脚的理由。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化学教师一定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第一手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亲手实验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比如说在教学“酚酞的变色反应”时,我就把学生带到了实验室,让学生们亲眼看看正常状态下的酚酞什么形状,呈现什么色彩。再组织学生在实验中观察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在碱性溶液中、在极强酸性溶液中及在极强碱性溶液中分别呈现出什么样的色彩。最后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当酚酞加热到分解时会表现出什么样的化学反应。通过这堂实验课,同学们有了最真实的体验,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得到了加强,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反观同年级的某些班级,因为教师的原因没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学生们对于这些知识点只能死记硬背,学习效果自然不好。
  三、引导学生巧妙设疑积极解难
  作为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现象都能够从初中化学找到解释。但是,有许多现象是我们常见的,难免会熟视无睹。通过生活现象教学某个知识点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多问个为什么?多提醒他们注意看似普通的生活现象中所隐藏的化学原理。这样长久坚持,学生们就能够建立生活现象与化学原理的联系,养成探究生活中的科学原理的习惯。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巧妙设疑,学生才能积极解难。
  比如说在教学有害气体的时候,我就面向全体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在一个冬天有雾的早晨,有一个妇女骑着摩托车停在某个交通路口等绿灯,妇女的前面有很多汽车也在等绿灯。突然,这个妇女昏倒了。想一想这个妇女昏倒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二是“据报道,有位农村妇女到自家地窖中拿腌白菜时,不幸死在了地窖里。想一想这个妇女死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通过这两个问题的巧妙设疑,学生们的探究热情被充分调动。在积极解难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加深了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吴良.根影响初中化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因素及其培养策略.中国基础教育,2009.
  [3]赵红玲.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新课程学习,2012.
其他文献
对于高职当中的动物科学相关专业而言,动物遗传育种课程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下,以知识的讲授为主,教学的实践为辅,这样一来很多学生掌握的知识是和实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各高校对大学生的阅读教育问题提起了相当的重视,现阶段,高校学生普遍存在功利性阅读、浅层次阅读等问题,基于此,笔者站在提升学生阅读质量的基础上
对于高校图书馆采编服务工作进行分析,认识到高校图书馆工作特点,总结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基本现状.核心目的是在高校图书馆采编服务工作分析中,进行采编服务工作的优化,以便促
在新的的社会和时代形势下,作为传统中职机电专业的重要课程的电工基础课教学质量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课堂教学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对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提升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节奏、旋律与和声是音乐的三要素,是音乐的生命.怎样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我们所要追求和探究的重要问题,与生活相融合,从潜移默化中激发兴趣
西方声乐作品经过了长久的发展,演唱技巧、风格越来越成熟,日渐完善,而文化的发展就是一种不断交流、借鉴、融合的过程,因此,我国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学习西
硼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多样化,大部分存在于土壤矿物的晶体结构中,一般以硼酸形式分布在土壤中,少部分是可溶性硼。硼主要分布在植物的细胞壁中,而细胞壁里的硼主要存在于果胶中。同一物种的不同品种对硼过量或硼缺乏的界限存在差异,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对硼的需求量也有差异,其中,生殖器官中硼含量高于营养器官,营养器官中的硼含量高低依次是叶片、枝条、根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