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受石油供求、地缘政治以及投机炒作等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持续大幅攀升。中国作为全球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以住宅、汽车、家电等需求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还是工业化进程,对能源的需求已进入持续上升阶段,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将不断提高。国际油价上涨不仅抑制宏观经济增长、增加石油进口开支、加剧潜在通胀压力,还会恶化外部经济环境。同时,高油价对农业、交通运输、冶金、石化等相关行业、居民生活都带来较大冲击。本文在2011年国际油价走势的研究基础上,对油价震荡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2012年走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全球油价;上涨;影响因素;2012年走势
中图分类号:F426.22
1986年到2003年之间,原油的平均价格低于$41/桶; 2003年到2008年之间,油价却以每年23%的幅度上涨。2008年7月上旬,NYMEX宣布轻质原油的期货价格达到每桶$145以上。石油价格的上涨引发了美国国会及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讨论以及调查。 调查显示包括投机者、OPEC以及大型石油公司成为了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始作俑者。调查还显示一些供求相关的因素也是引发油价上涨的诱因。 这些因素包括:(1)自然因素的紧缺; (2)不断消耗的低成本资源;(3)发展新能源的成本不断攀升; (4)经济增长带动的需求; (5)政府价格补贴。此外,也有人认为市场对地缘政治风险的自然反应。最近,随着中东以及北非局势的紧张,对油价上涨原因的探究又引发了新一轮激烈的讨论。
一、2011年国际油价走势分析
在地区局势紧张动荡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较大的驱动下,2011年的国际油价呈现出震荡回升的态势,全年平均水平大幅提高。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强势上涨阶段,2011年4月下旬之前,布伦特和WTI加速上涨,一度分别达到每桶125和113美元/桶的两年半来新高。二是弱势震荡阶段,进入5月后,两大国际基准油价先急跌后弱势震荡,这种弱势行情一直持续到10月初。特别是6月底国际能源机构(IEA)抛储6000万桶,一度使油价接近年内低点。三是反弹回升阶段,从10月下旬开始,国际油价开始了新一轮反弹行情,WTI、布伦特以及迪拜原油的现货平均价格分别为98.25美元/桶、108.18美元/桶和107.03美元/桶,分别较11月份上升2.61美元/桶和下降3美元/桶、1.72美元/桶,环比分别上升2.73%和环比下降2.69%、1.58%;突破了原来弱势震荡的压力线,恢复微幅上涨的大趋势。此外与2010年同期相比,WTI、布伦特和迪拜油价分别上涨了12.74%、21.33%、22.89%。(见图1)
二、影响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对于2011年以及2012年油价上因素的分析,大多数分析师都把地缘政治看作是油价浮动的最大变量。目前欧债危机已经进入到最后的关键阶段,其结果可能导致美元大幅上涨,市场悲观情绪进一步加深,此外利比亚内战,一触即发的伊朗问题同样受到关注;加之上述的其他因素使2011年和2012年的国际油价整体处于宽幅震荡格局。
(一)地缘政治不稳定
2011年地缘政治的不稳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2011年初的利比亚战争。利比亚作为非洲第三、世界第八大产油国和全球第十二大石油出口国,其2010年日产石油165万桶,约占全球总产量的2%。战争爆发后,中断的石油产量对世界石油的供应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对国际油价的进一步大幅攀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二是2011年下半年延续至今的伊朗核问题。据统计,伊朗产量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总产量的12%左右,占全球产量的4.5%左右。伊朗在2011年的几次军事演习让人民猜测伊朗已经处于战争的边缘。2012年1月23日欧盟成员国外长通过决议,宣布将于7月1日起禁止进口伊朗石油并对伊朗中央银行实施制裁。作为回应,伊朗目前已经停止了英法两国的石油供应。2011年伊朗每天出口至欧洲的石油约45万桶,占其总出口量的19%。其中每天供应到英国及法国为6万桶,占其总出口量的3%左右。随着伊朗不停的动作,很多分析师认为伊朗战争将一触即发。美国等国家停止伊朗的石油进口来进行制裁。这种制裁无论对伊朗经济本身还是对国际油价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目前伊朗的原油产量在3.6 百万桶/天,一旦中断的话,全球将失去所有的原油剩余产能,原油价格将出现巨大的上涨,市场预计涨幅在75%-150%之间。数据显示伊朗2012年1、2 月份伊朗出口量,估算约为50万桶/天已经开始受阻,随着制裁力度的不断升级,对出口的影响将不断扩大。在伊朗主要的出口国中,中国,日本和韩国进口量下降明显,印度2012年2 月份从伊朗的进口量也首次出现下滑,而2012年4 月1 日起的新财政年度进口量有望减少20%以上。另外,马来西亚等其他国家也宣布停止对伊朗的进口。随着伊朗核问题的不断升温,油价走势也受到更多潜在威胁。近两年多来,受石油供求、地缘政治以及投机炒作等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持续大幅攀升。中国作为全球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以住宅、汽车、家电等需求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还是工业化进程,对能源的需求已进入持续上升阶段,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将不断提高。国际油价上涨不仅抑制宏观经济增长、增加石油进口开支、加剧潜在通胀压力,还会恶化外部经济环境。同时,高油价对农业、交通运输、冶金、石化等相关行业、居民生活都带来较大冲击。总体来看,能源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作用日益凸现,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将再一次给我国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石油供给安全以及石油发展战略敲响了警钟。 分析影响国际油价的主要因素,我们认为主要是在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和不稳定的地缘政治等因素支持下,基金卷土重来,推动国际油价再度突破100美元/桶大关。
(二)美元呈弱势,对国际油价走势影响有限
2011年上半年,美联储继续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美元总体趋软。自欧债危机再度蔓延以来,美元出现短期反弹,但随后市场对美国政府债务担忧升温,美元再度趋弱。美债评级被调降后,美国百年来首度丧失了最高信用评级,投资者对美国政府的信任及美元地位的信心大减,美元和美国国债作为主要避险工具的地位也随之大幅下降,兼有避险和抗通胀功能的黄金则受到市场热捧。有分析表明,评级下调可能会使美元再贬值2%5%。此外,2011年8月9日美联储宣布,将维持0.25%的联邦基准利率至少到2013年中期,同时伴随着第三轮量化宽松的预期不断增强,中长期内美元将继续承压。同时,欧元区的债务问题远未得到解决,欧元也难有良好表现。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国际油价走势更多地取决于经济表现和石油市场基本面,美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市场很可能出现国际油价和美元双双疲软的现象。 (三)欧债危机的风险使国际社会对欧元的信心减弱
欧债危机使欧洲多国的信用评级被调低,经济下滑,债台高筑。国际社会对欧元的信心减弱,德国等欧洲大国也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整个欧洲面临严峻的考验。受欧债危机的影响,股市一度受挫,国际油价曾一度下跌。欧债危机的不断恶化使投资者的信心受挫,使欧债危机的前景再蒙阴影,加剧油价跌势。(见图2)
三、油价波动对中国发展及相关行业的影响
油价波动除了对与交通有关的用油费用产生直接影响外,对汽车销售已经用车的影响、物流行业及通货膨胀压力的影响也是较为显著的。
(一)油价波动对与交通有关的用油费用的影响
油价波动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首先体现在与交通有关的用油费用上。2010年中国民航局发布通知,自10月1日起,国产航空煤油出厂价从9月份的7610元每吨下调为7510元每吨;航空煤油综合采购成本从7670元每吨下调为7503元每吨, 随后多家航空公司纷纷宣布自10月5日起下调燃油费。而2011年,受国际油价的骤变影响,航空公司的燃油附加费也更改频繁。以阿联酋航空公司为例,此前一直不征收燃油附加费的阿联酋航空公司,收到油价上涨的压力,已于2011年4月9日开始征收燃油附加费,一个月后又再度取消。国内的多家航空公司也纷纷开始上调燃油附加费。
(二)油价波动对汽车销售已用车的影响
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对汽车销售已经用车的影响。 随着近几年来油价的不断攀升,油价已经无形中对汽车购买构成了压力,尤其是在中低端汽车市场尤为明显。其原因主要在于油价的上升对消费者后期的使用成本增加, 而关注成本恰恰是中低端汽车市场消费者一个显著的特点。有些消费者会从关注大排量汽车到选择小排量汽车,直至最终放弃买车。
(三)油价波动对相关行业的影响
除了以上影响,油价的上涨对老百姓生活还产生了其他的影响。比如蔬菜,服装,快递业,运输业以及旅游业。以服装业为例,油价的上涨不仅增加了服装的运输成本,甚至对服装的原材料产生一定的影响。大部分的纺织面料,化纤面料都是从石油产品中提炼出来的,油价上涨后,面料的成本自然随之上升。另一方面是运费的增加,油价的上涨直接导致了油价的上调,而这部分增长的费用,最终是要计算到服装的零售价之内。即使服装的价格在短期内没有太大的浮动,从长远来看,上调价格是势在必行。而这些上涨的费用最终都是由消费者来承担。
(四)油价波动致使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油价波动对通货膨胀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我国的CPI 由食品,交通运输,衣着以及水电燃料等八大部分组成,所占的比例代表这个因素对CPI的影响程度;虽然成品油不是我国CPI的直接组成部分,但是他对这8个部分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正如之前的分析中提到的,从长远的角度上来看,油价的上涨必然会直接带动水电燃料以及交通运输的价格。 从另一方面讲,由于运费以及原材料的上涨,食品和衣着的价格也必然会上涨。如果油价一直保持如此强势的上涨趋势,这对中国通货膨胀造成的压力会不断加强。
总体来讲,由于各个行业属性以及和石油的关联程度不同,油价上涨所带来的影响程度不同, 同样的各行业对油价上涨做出的反应也不一样。文章中多次提到的交通运输业就属于和石油涨价有直接关联的行业,而像娱乐行业,金融业就属于对油价上涨不敏感甚至无反应的行业。目前,我国已进入重工业化阶段,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制造业快速发展对石油等能源消费急剧增加,以住宅、汽车、家电等消费需求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对资源消耗增大,石油进口逐年攀升,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
四、2012年油价走势分析
目前对今年国际油价的预测中,分为“看涨”和“看跌”两派。看涨派主要考虑中东地缘政治危机;而看跌派则是考虑到全球尤其是欧洲经济的不景气。
(一)涨势论
美国《财富早报》执行主编杰森·辛普金斯日前撰文表示,“2011年石油价格跌宕起伏,但不要期待2012年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2012年石油价格很可能是直线型上升的。”他认为,到夏季中期,可能达到150美元/桶。2012年1月13日,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发布《2012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中指出,2012年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WTI)原油均价会小幅超过2011年,达到95~105美元/桶,与北海布伦特的差价将保持在10~15美元/桶之间。此预测与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的预测结果类似,后者预计,2012年WTI均价将同比上涨约11.3%,上扬至105美元/桶左右。 2012年1月11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发布的预测报告也认为,2012年石油价格仍将上涨。《纽约时报》近日也发表文章称,全球油价2012年将大致在100~120美元/桶区间波动。持同样观点的还有美国高盛集团。高盛最近预测称,2012年7月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将达到120美元/桶。
(二)跌势论
在一片涨价声中,也有学者认为国际油价均价有望下降。不过,业内普遍认为,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十分脆弱,如果不考虑伊朗局势的不确定性,油价水平将低于去年。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震预计,WTI原油期货价格将在80~90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会重归100美元/桶以下。由于欧债危机前途迷茫,全球石油需求难以实现显著增长;加上OPEC成员决定将上半年石油产出上限提高到每天3000万桶,将明显压制油价走高,因此,预计只要伊朗局势可控,2012年国际油价将维持小幅震荡局面。
(三)结论
2012 年全球石油新增需求预计在1.3 百万桶/天,存在下行风险。把这一需求增长进行拆分的话,OECD 国家预计2012 年增速为-26 万桶每天,而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增速则预计为150 万桶每天。因为上半年受益于利比亚的复产以及非OPEC 国家干扰供应的临时因素的消失,供应将出现较快增长,并将超过上半年需求的增长,与此同时其他OPEC 国家(主要是沙特)产量上的调整有一定滞后;在后半年随着需求回升,市场将再次趋紧。 地缘政治因素成为2012年油价波动的最大变量。其中伊朗核问题成为了最不确定因素。一旦伊朗战争爆发,国际油价将出现大幅度的上升。如果伊朗问题不继续恶化,2012年国际油价将趋于一个平稳的状态。欧债危机近期已经进入到最后的关键阶段,其结果可能导致美元大幅上涨,市场悲观情绪进一步加深。 欧盟各国积极商榷抑制各成员国财政赤字的问题以达到减轻欧债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但是从整体来看,欧债危机对油价的影响是暂时的,中东局势才是影响油价浮动的中长期因素。
2012年5月10日,国内成品油价格出现了年内的首次下调, 汽柴油价格分别下调至每吨330元和310元,折合成零售价为90号汽油和0号产油每升分别下调0.24元和0.26元。 此次油价的下调使汽油价格重新回到了7元区,使用户因为用油成本下降而欣喜,但也有一些消费者认为下调的幅度远没有上涨的幅度达,同时消费者也担心小幅度的下调是为了将来更大幅度的上涨做准备。一些现实存在的现象是消费者产生了其他方面的顾虑。比如历次调价后出现的出租车,航空公司相关行业出现了调价慢,跟涨不跟跌现象。以出租车燃油附加费为例,迫于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的压力,自2009年开始,许多地区的出租车开始收取燃油费, 而燃油费的数额因为油价的不断上涨从最初的1元到现在3元钱,到2012年这次油价下调为止,燃油费上调过两次,从来没有下降。航空业也出现过类似问题,随着油价的上涨调高了燃油附加费一路走高,短短三年之间,800公里国内航线从20元涨到80元,但是却少有因为油价的下调而降低燃油附加费。
对于2012年油价的走势,大部分观点认定还会是一个上升的趋势。笔者认为涨幅的具体情况与国际局势紧密相关,应密切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赵元兵,黄健.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4,(12).
[2] 赵元兵,黄健.国际石油价格上扬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 经济纵横.2005,(1).
[3] 林松.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J]. 粤港澳市场与价格 .2005,(11) .
[4] 刘红岩.国际石油价格机制研究[D] 2006,(5).
[5] 余晓玲.重庆成品油市场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D] 2006,(5).
[6] 章静.试析国际石油价格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J].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8,(6).
[7] 朱灏.油价高涨之重[J].财会通讯(理财版). 2008,(7).
[8] 孙成辉.消除季节干扰的私有汽车消费增长预测[D].2010,(4).
[9] 牛菊芳.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应对措施[J] 西部论坛2011,(11).
[10] 王佩,李涵.近期国际油价回顾与下半年走势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11,(8).
[12]霍小龙.政治因素成国际油价波动最大变量[J] 中国石化2012,(2).
(编辑:韦京)
关键词:全球油价;上涨;影响因素;2012年走势
中图分类号:F426.22
1986年到2003年之间,原油的平均价格低于$41/桶; 2003年到2008年之间,油价却以每年23%的幅度上涨。2008年7月上旬,NYMEX宣布轻质原油的期货价格达到每桶$145以上。石油价格的上涨引发了美国国会及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讨论以及调查。 调查显示包括投机者、OPEC以及大型石油公司成为了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始作俑者。调查还显示一些供求相关的因素也是引发油价上涨的诱因。 这些因素包括:(1)自然因素的紧缺; (2)不断消耗的低成本资源;(3)发展新能源的成本不断攀升; (4)经济增长带动的需求; (5)政府价格补贴。此外,也有人认为市场对地缘政治风险的自然反应。最近,随着中东以及北非局势的紧张,对油价上涨原因的探究又引发了新一轮激烈的讨论。
一、2011年国际油价走势分析
在地区局势紧张动荡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较大的驱动下,2011年的国际油价呈现出震荡回升的态势,全年平均水平大幅提高。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强势上涨阶段,2011年4月下旬之前,布伦特和WTI加速上涨,一度分别达到每桶125和113美元/桶的两年半来新高。二是弱势震荡阶段,进入5月后,两大国际基准油价先急跌后弱势震荡,这种弱势行情一直持续到10月初。特别是6月底国际能源机构(IEA)抛储6000万桶,一度使油价接近年内低点。三是反弹回升阶段,从10月下旬开始,国际油价开始了新一轮反弹行情,WTI、布伦特以及迪拜原油的现货平均价格分别为98.25美元/桶、108.18美元/桶和107.03美元/桶,分别较11月份上升2.61美元/桶和下降3美元/桶、1.72美元/桶,环比分别上升2.73%和环比下降2.69%、1.58%;突破了原来弱势震荡的压力线,恢复微幅上涨的大趋势。此外与2010年同期相比,WTI、布伦特和迪拜油价分别上涨了12.74%、21.33%、22.89%。(见图1)
二、影响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对于2011年以及2012年油价上因素的分析,大多数分析师都把地缘政治看作是油价浮动的最大变量。目前欧债危机已经进入到最后的关键阶段,其结果可能导致美元大幅上涨,市场悲观情绪进一步加深,此外利比亚内战,一触即发的伊朗问题同样受到关注;加之上述的其他因素使2011年和2012年的国际油价整体处于宽幅震荡格局。
(一)地缘政治不稳定
2011年地缘政治的不稳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2011年初的利比亚战争。利比亚作为非洲第三、世界第八大产油国和全球第十二大石油出口国,其2010年日产石油165万桶,约占全球总产量的2%。战争爆发后,中断的石油产量对世界石油的供应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对国际油价的进一步大幅攀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二是2011年下半年延续至今的伊朗核问题。据统计,伊朗产量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总产量的12%左右,占全球产量的4.5%左右。伊朗在2011年的几次军事演习让人民猜测伊朗已经处于战争的边缘。2012年1月23日欧盟成员国外长通过决议,宣布将于7月1日起禁止进口伊朗石油并对伊朗中央银行实施制裁。作为回应,伊朗目前已经停止了英法两国的石油供应。2011年伊朗每天出口至欧洲的石油约45万桶,占其总出口量的19%。其中每天供应到英国及法国为6万桶,占其总出口量的3%左右。随着伊朗不停的动作,很多分析师认为伊朗战争将一触即发。美国等国家停止伊朗的石油进口来进行制裁。这种制裁无论对伊朗经济本身还是对国际油价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目前伊朗的原油产量在3.6 百万桶/天,一旦中断的话,全球将失去所有的原油剩余产能,原油价格将出现巨大的上涨,市场预计涨幅在75%-150%之间。数据显示伊朗2012年1、2 月份伊朗出口量,估算约为50万桶/天已经开始受阻,随着制裁力度的不断升级,对出口的影响将不断扩大。在伊朗主要的出口国中,中国,日本和韩国进口量下降明显,印度2012年2 月份从伊朗的进口量也首次出现下滑,而2012年4 月1 日起的新财政年度进口量有望减少20%以上。另外,马来西亚等其他国家也宣布停止对伊朗的进口。随着伊朗核问题的不断升温,油价走势也受到更多潜在威胁。近两年多来,受石油供求、地缘政治以及投机炒作等因素的影响,国际油价持续大幅攀升。中国作为全球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以住宅、汽车、家电等需求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还是工业化进程,对能源的需求已进入持续上升阶段,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将不断提高。国际油价上涨不仅抑制宏观经济增长、增加石油进口开支、加剧潜在通胀压力,还会恶化外部经济环境。同时,高油价对农业、交通运输、冶金、石化等相关行业、居民生活都带来较大冲击。总体来看,能源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作用日益凸现,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将再一次给我国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石油供给安全以及石油发展战略敲响了警钟。 分析影响国际油价的主要因素,我们认为主要是在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和不稳定的地缘政治等因素支持下,基金卷土重来,推动国际油价再度突破100美元/桶大关。
(二)美元呈弱势,对国际油价走势影响有限
2011年上半年,美联储继续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美元总体趋软。自欧债危机再度蔓延以来,美元出现短期反弹,但随后市场对美国政府债务担忧升温,美元再度趋弱。美债评级被调降后,美国百年来首度丧失了最高信用评级,投资者对美国政府的信任及美元地位的信心大减,美元和美国国债作为主要避险工具的地位也随之大幅下降,兼有避险和抗通胀功能的黄金则受到市场热捧。有分析表明,评级下调可能会使美元再贬值2%5%。此外,2011年8月9日美联储宣布,将维持0.25%的联邦基准利率至少到2013年中期,同时伴随着第三轮量化宽松的预期不断增强,中长期内美元将继续承压。同时,欧元区的债务问题远未得到解决,欧元也难有良好表现。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国际油价走势更多地取决于经济表现和石油市场基本面,美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市场很可能出现国际油价和美元双双疲软的现象。 (三)欧债危机的风险使国际社会对欧元的信心减弱
欧债危机使欧洲多国的信用评级被调低,经济下滑,债台高筑。国际社会对欧元的信心减弱,德国等欧洲大国也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整个欧洲面临严峻的考验。受欧债危机的影响,股市一度受挫,国际油价曾一度下跌。欧债危机的不断恶化使投资者的信心受挫,使欧债危机的前景再蒙阴影,加剧油价跌势。(见图2)
三、油价波动对中国发展及相关行业的影响
油价波动除了对与交通有关的用油费用产生直接影响外,对汽车销售已经用车的影响、物流行业及通货膨胀压力的影响也是较为显著的。
(一)油价波动对与交通有关的用油费用的影响
油价波动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首先体现在与交通有关的用油费用上。2010年中国民航局发布通知,自10月1日起,国产航空煤油出厂价从9月份的7610元每吨下调为7510元每吨;航空煤油综合采购成本从7670元每吨下调为7503元每吨, 随后多家航空公司纷纷宣布自10月5日起下调燃油费。而2011年,受国际油价的骤变影响,航空公司的燃油附加费也更改频繁。以阿联酋航空公司为例,此前一直不征收燃油附加费的阿联酋航空公司,收到油价上涨的压力,已于2011年4月9日开始征收燃油附加费,一个月后又再度取消。国内的多家航空公司也纷纷开始上调燃油附加费。
(二)油价波动对汽车销售已用车的影响
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对汽车销售已经用车的影响。 随着近几年来油价的不断攀升,油价已经无形中对汽车购买构成了压力,尤其是在中低端汽车市场尤为明显。其原因主要在于油价的上升对消费者后期的使用成本增加, 而关注成本恰恰是中低端汽车市场消费者一个显著的特点。有些消费者会从关注大排量汽车到选择小排量汽车,直至最终放弃买车。
(三)油价波动对相关行业的影响
除了以上影响,油价的上涨对老百姓生活还产生了其他的影响。比如蔬菜,服装,快递业,运输业以及旅游业。以服装业为例,油价的上涨不仅增加了服装的运输成本,甚至对服装的原材料产生一定的影响。大部分的纺织面料,化纤面料都是从石油产品中提炼出来的,油价上涨后,面料的成本自然随之上升。另一方面是运费的增加,油价的上涨直接导致了油价的上调,而这部分增长的费用,最终是要计算到服装的零售价之内。即使服装的价格在短期内没有太大的浮动,从长远来看,上调价格是势在必行。而这些上涨的费用最终都是由消费者来承担。
(四)油价波动致使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油价波动对通货膨胀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我国的CPI 由食品,交通运输,衣着以及水电燃料等八大部分组成,所占的比例代表这个因素对CPI的影响程度;虽然成品油不是我国CPI的直接组成部分,但是他对这8个部分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正如之前的分析中提到的,从长远的角度上来看,油价的上涨必然会直接带动水电燃料以及交通运输的价格。 从另一方面讲,由于运费以及原材料的上涨,食品和衣着的价格也必然会上涨。如果油价一直保持如此强势的上涨趋势,这对中国通货膨胀造成的压力会不断加强。
总体来讲,由于各个行业属性以及和石油的关联程度不同,油价上涨所带来的影响程度不同, 同样的各行业对油价上涨做出的反应也不一样。文章中多次提到的交通运输业就属于和石油涨价有直接关联的行业,而像娱乐行业,金融业就属于对油价上涨不敏感甚至无反应的行业。目前,我国已进入重工业化阶段,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制造业快速发展对石油等能源消费急剧增加,以住宅、汽车、家电等消费需求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对资源消耗增大,石油进口逐年攀升,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
四、2012年油价走势分析
目前对今年国际油价的预测中,分为“看涨”和“看跌”两派。看涨派主要考虑中东地缘政治危机;而看跌派则是考虑到全球尤其是欧洲经济的不景气。
(一)涨势论
美国《财富早报》执行主编杰森·辛普金斯日前撰文表示,“2011年石油价格跌宕起伏,但不要期待2012年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2012年石油价格很可能是直线型上升的。”他认为,到夏季中期,可能达到150美元/桶。2012年1月13日,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发布《2012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中指出,2012年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WTI)原油均价会小幅超过2011年,达到95~105美元/桶,与北海布伦特的差价将保持在10~15美元/桶之间。此预测与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的预测结果类似,后者预计,2012年WTI均价将同比上涨约11.3%,上扬至105美元/桶左右。 2012年1月11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发布的预测报告也认为,2012年石油价格仍将上涨。《纽约时报》近日也发表文章称,全球油价2012年将大致在100~120美元/桶区间波动。持同样观点的还有美国高盛集团。高盛最近预测称,2012年7月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将达到120美元/桶。
(二)跌势论
在一片涨价声中,也有学者认为国际油价均价有望下降。不过,业内普遍认为,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十分脆弱,如果不考虑伊朗局势的不确定性,油价水平将低于去年。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震预计,WTI原油期货价格将在80~90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会重归100美元/桶以下。由于欧债危机前途迷茫,全球石油需求难以实现显著增长;加上OPEC成员决定将上半年石油产出上限提高到每天3000万桶,将明显压制油价走高,因此,预计只要伊朗局势可控,2012年国际油价将维持小幅震荡局面。
(三)结论
2012 年全球石油新增需求预计在1.3 百万桶/天,存在下行风险。把这一需求增长进行拆分的话,OECD 国家预计2012 年增速为-26 万桶每天,而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增速则预计为150 万桶每天。因为上半年受益于利比亚的复产以及非OPEC 国家干扰供应的临时因素的消失,供应将出现较快增长,并将超过上半年需求的增长,与此同时其他OPEC 国家(主要是沙特)产量上的调整有一定滞后;在后半年随着需求回升,市场将再次趋紧。 地缘政治因素成为2012年油价波动的最大变量。其中伊朗核问题成为了最不确定因素。一旦伊朗战争爆发,国际油价将出现大幅度的上升。如果伊朗问题不继续恶化,2012年国际油价将趋于一个平稳的状态。欧债危机近期已经进入到最后的关键阶段,其结果可能导致美元大幅上涨,市场悲观情绪进一步加深。 欧盟各国积极商榷抑制各成员国财政赤字的问题以达到减轻欧债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但是从整体来看,欧债危机对油价的影响是暂时的,中东局势才是影响油价浮动的中长期因素。
2012年5月10日,国内成品油价格出现了年内的首次下调, 汽柴油价格分别下调至每吨330元和310元,折合成零售价为90号汽油和0号产油每升分别下调0.24元和0.26元。 此次油价的下调使汽油价格重新回到了7元区,使用户因为用油成本下降而欣喜,但也有一些消费者认为下调的幅度远没有上涨的幅度达,同时消费者也担心小幅度的下调是为了将来更大幅度的上涨做准备。一些现实存在的现象是消费者产生了其他方面的顾虑。比如历次调价后出现的出租车,航空公司相关行业出现了调价慢,跟涨不跟跌现象。以出租车燃油附加费为例,迫于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的压力,自2009年开始,许多地区的出租车开始收取燃油费, 而燃油费的数额因为油价的不断上涨从最初的1元到现在3元钱,到2012年这次油价下调为止,燃油费上调过两次,从来没有下降。航空业也出现过类似问题,随着油价的上涨调高了燃油附加费一路走高,短短三年之间,800公里国内航线从20元涨到80元,但是却少有因为油价的下调而降低燃油附加费。
对于2012年油价的走势,大部分观点认定还会是一个上升的趋势。笔者认为涨幅的具体情况与国际局势紧密相关,应密切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赵元兵,黄健.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4,(12).
[2] 赵元兵,黄健.国际石油价格上扬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 经济纵横.2005,(1).
[3] 林松.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J]. 粤港澳市场与价格 .2005,(11) .
[4] 刘红岩.国际石油价格机制研究[D] 2006,(5).
[5] 余晓玲.重庆成品油市场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D] 2006,(5).
[6] 章静.试析国际石油价格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J].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8,(6).
[7] 朱灏.油价高涨之重[J].财会通讯(理财版). 2008,(7).
[8] 孙成辉.消除季节干扰的私有汽车消费增长预测[D].2010,(4).
[9] 牛菊芳.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应对措施[J] 西部论坛2011,(11).
[10] 王佩,李涵.近期国际油价回顾与下半年走势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11,(8).
[12]霍小龙.政治因素成国际油价波动最大变量[J] 中国石化2012,(2).
(编辑:韦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