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疼痛-瘙痒共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因介导其发生发展的神经环路、分子和细胞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且临床上治疗效果欠佳而引起广泛关注.疼痛-瘙痒共病的共同临床表现、现有研究均提示,表观遗传学调节机制参与了病理性疼痛、瘙痒的产生和维持.本文从疼痛、瘙痒的神经传导通路、与疼痛、瘙痒有关的受体及疼痛-瘙痒共病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等方面对近年来疼痛-瘙痒共病的表观遗传最新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深入阐明其机制及制定有前景的镇痛止痒新策略提供思路.
【机 构】
: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滨州,2566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疼痛-瘙痒共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因介导其发生发展的神经环路、分子和细胞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且临床上治疗效果欠佳而引起广泛关注.疼痛-瘙痒共病的共同临床表现、现有研究均提示,表观遗传学调节机制参与了病理性疼痛、瘙痒的产生和维持.本文从疼痛、瘙痒的神经传导通路、与疼痛、瘙痒有关的受体及疼痛-瘙痒共病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等方面对近年来疼痛-瘙痒共病的表观遗传最新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深入阐明其机制及制定有前景的镇痛止痒新策略提供思路.
其他文献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最常见的致癌驱动因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广泛应用于肺癌治疗中,特别是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与标准化疗相比,EGFR-TKI单药治疗已获得较好的疗效及耐受性.而EGFR-TKI在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及晚期一线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中的疗效尚未明确,获得性耐药成为了限制其疗效的主要问题.分子靶向治疗是驱动基因指导下的治疗,开启了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与“精准”治疗时代.本文就EGFR-TKI治疗NSCLC的临
目的 探讨四化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干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四化护理模式+常规护理干预)和对照组(100例,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目的 探讨5A+5R护理模式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5A+5R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不良情绪、疾病不确定感、自我效能感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后,两组的SAS、SDS、MUI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自我效能感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IL-6、CRP、PCT水平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低
目的 比较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MSCT)对腕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83例疑似腕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MSCT检查.分析MRI、MSCT对腕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结果及其与手术结果的一致性;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MSCT对腕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能;比较MRI、MSCT对腕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检出情况;比较MRI、MSCT对不同部位腕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度.结果 手术结果显示,83例患者中有74例确诊
目的 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在老年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于本院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46例老年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依从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
目的 探讨人工鼻在口腔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70例口腔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人工鼻进行湿化,对照组采用普通无菌纱布进行湿化,除人工鼻护理仅观察组实施外,其余护理(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两组均实施.比较两组的湿化不足或过度、痰培养阳性、肺部感染情况,痰液黏稠度,舒适、刺激性咳嗽情况及氧饱和度、护理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湿化不足或过度、痰培养阳性、肺部感染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