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孩子“绝食”的原因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l8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吃饭明明是一件愉悦的事,为什么每次都弄得鸡飞狗跳?多少母亲忍不住仰天长啸: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下面,我就给大家“扒一扒”其中的原因。
  问题一:孩子吃饭像打仗,一番扫荡后杯盘狼藉
  从开始培养宝宝自主进食的习惯开始,父母就要控制心魔,学会放手、放手,再放手!哪怕宝宝在刚开始学习吃饭的时候搞得周围一片狼藉,饭粒无处不在:脸上、手上、身上、地上……宝宝还时不时地把嘴里的饭吐出来,拿在手里玩,并一脸坏笑。这时,可能会有一些父母看不下去了,宝宝的脸脏了,立刻擦!宝宝的手脏了,马上擦!桌子脏了,赶紧擦!我擦擦擦,我是勤劳的好妈妈!
  行为分析:
  没错,宝宝就是在“玩食物”。他是在用手和嘴感受食物,感受食物的软硬、形态,然后用视觉神经、嗅觉神经和味觉神经丰富食物信息。你觉得这些都不重要,只要宝宝能够安安静静地把饭吃完就好,那你就错了!成人是先靠视觉辨别食物,然后提取大脑中储存的与之相关的信息,然后才开始吃食物。比如,你吃花生米时,不会把嘴巴张得像吃荔枝那么大;你吃苹果时会用力咬下去,而不会像吃香蕉那样。你这样做,是因为你有从婴儿时期积累下来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就是你在婴儿时期“玩食物”时获得的。
  应对方法:
  给宝宝穿上罩衣,带上围嘴,然后放任他去玩食物吧!为了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不会满屋子乱跑),一定要让宝宝坐在专用的宝宝餐椅上。
  从大人喂食到宝宝自主进食,这一过程中,给宝宝添加“手指”食物是个不错的方法。宝宝长到8个月时,会发出强烈的信号,要求自主进食(如抓勺子、碗或拒绝喂食等)。这时,父母一定不要错误地以为宝宝不想吃饭。其实,这是宝宝自主意识的觉醒,也是给宝宝添加“手指”食物的好机会。之后,再慢慢引入餐具,说不定很快你就不用再给宝宝喂食了。
  手指食物,是指宝宝用手抓起来就可以吃的东西,如蒸苹果(或胡萝卜)、火龙果、香蕉、猕猴桃等或自制食物(如土豆条、虾丸、鱼肉糕等)。
  问题二:我的孩子总挑食
  ——请问你挑食吗?
  ——不挑食啊!我就是不吃白萝卜、韭菜、香菜、苦瓜、香菇而已啊!
  行为分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喜好,包括小宝宝。有研究表明,对某些味道感到厌恶是DNA中自带的,即天生的。所以,请允许孩子不喜欢吃某种食物。还有研究表明,当人类生活在洞穴里天天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食物的主要来源是捡拾野果和打猎,高糖的野果和高脂肪的肉类能够给我们提供足够的热量,以维持生命。所以,人类整体的DNA中就厌恶绿色食物(青菜叶子、西兰花等),毕竟绿色的草不能满足我们当年的高热量需求,这是人类进化尚没有改变的原始遗留问题。
  对于月龄宝宝来说,我们不要轻易判定他不爱吃某样东西。比如煮鸡蛋较难咀嚼,孩子不愿意吃,但这不代表他不爱吃鸡蛋,或许换成蒸蛋羹他就爱吃了。还有些时候,比如宝宝心情不好(太困或太饿)时,再好吃的食物,他也不想吃。而一旦换个时间,宝宝的心情大好时,同样的食物,他或许就能呼噜呼噜吃下去了。
  应对方法:
  不要因为宝宝不爱吃某样东西就说他挑食,要允许宝宝选择。同时,宝宝处于快速成长期,身体对营养的需求远远高出成人,食材多样化,才能保证其饮食均衡。父母可以用同等营养成分的食物代替宝宝不愿吃的食物,也可以采取鱼目混珠法,将宝宝不喜欢吃的混在他喜欢吃的东西里,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相信我,月龄宝宝是不会发现的。
  有研究表明,3歲前的宝宝对奇怪味道的容忍度更高,而且在3岁前接触更多食物的宝宝,成人后更不容易挑食。所以,父母要尽可能地让宝宝在3岁之前饮食多样化,即使你不喜欢某种食物,但是请给宝宝一个爱上它的机会。
  另外,可以延迟食物出场的时间。比如,8个月的宝宝不爱吃面条,那就等他10个月大的时候再试试。改变食物性状或烹饪方法,煎炒烹炸蒸煮烤,总有一款适合他。面条不吃,面片好不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再好吃的食物也不能天天吃,吃多了谁都会腻。
  问题三:孩子每次吃饭像上刑场
  ——如果别人请你吃你不爱吃的饭,你会吃吗?
  ——如果必须吃的话,我会呀!为什么宝宝就不能这样做呢?
  行为分析:
  宝宝拒绝吃饭,因为他没有自主选择权。月龄宝宝不会讲话,无法说出自己想吃什么;大一些的宝宝不懂营养搭配,只愿意吃无法当饭的零食,因而他的想法很容易被父母否定。既然宝宝对食物无法自主选择,那么父母提供的饭菜不合他心意的概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应对方法:
  面对拒绝吃饭的孩子,父母要循循善诱、温柔坚定。月龄宝宝进食,可能需要大人连哄带骗;而大一些的宝宝,则需要父母温柔坚定地告诉他:不可以浪费粮食,已经做好的饭菜一定要吃,可以不吃完,但要吃饱,要能够支撑到下一餐。建议父母给孩子划定范围提供选项,如主食,可以在米饭、面条、馒头中三选一;荤菜,可以在番茄牛肉、红烧肉、孜然羊肉中三选一;素菜,可以在蒜蓉西兰花、青菜豆腐、芹菜豆干中三选一。
  当宝宝第一次拒绝吃饭时,父母就要给宝宝立下规矩,并在以后反复强调,但是不要发脾气,不要吹胡子瞪眼晴,毕竟你不是宝宝,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问题四:孩子吃饭总要看电视,否则不吃饭
  请先回答我:除了宝宝,你家还有人这样吃饭吗?
  如果有,那么恭喜你,找到答案了!
  如果没有,那你们平时是不是这样——全家玩手机,或者宝宝一哭就扔个动画片给他,安抚一下?
  行为分析:
  2~3岁是宝宝的模仿敏感期,他见到什么都要模仿一下。所以,当与父母共同进餐时,如果父母有看手机或看电视的举动,宝宝是一定要模仿的。
  还有研究表明,不愉悦的用餐同伴会减少孩子的用餐量。所以,父母可以扪心自问一下,你是一个令人愉悦的用餐同伴吗?
  宝宝上幼儿园了。他回来兴奋地向你汇报幼儿园里发生的趣事,你觉得无聊,随口应付着:嗯、嗯……从此,宝宝便没了和你沟通的兴趣,只顾自己闷头吃饭。
  宝宝上初中了。一家人正在吃饭,你冷不丁来一句:这次考得咋样?宝宝说:就那样吧,我吃饱了。
  宝宝大学毕业了。他偶尔回家吃饭,这天大家共聚一桌,你突然问道:咋还不找对象?宝宝笑笑,然后过年也没有回家吃饭。
  如果你有以上言行,说明你不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就餐同伴。
  应对方法:
  当宝宝处在模仿敏感期时,父母要为宝宝做个好榜样,让他知道正确的吃饭态度是怎样的,并立下规矩,共同执行。而规矩一旦形成,以后你家里的吃饭时光就会变得非常愉快。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父母则要成为孩子有趣的就餐同伴。你既然能和哥们儿、闺蜜们共坐一桌侃侃而谈,那搞定一个孩子也不会太难,关键是走心,好吗?找孩子感兴趣的聊,不要总说让他扫兴的。
  问题五:孩子不能老老实实吃饭,而非要满屋子跑,让人追着喂饭
  如果饭菜可口,但每次吃饭必须喂饭或孩子边吃边玩,就需要父母自我反省一番了。
  行为分析:
  玩是孩子的天性,且由于大脑皮层(尤其是脑额前叶)尚未发育成熟,孩子普遍具有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等特点。所以,如果宝宝没有培养出好的用餐习惯,父母就不要抱怨孩子到了饭点却到处乱跑了。
  应对方法:
  从小培养宝宝好的用餐习惯。吃饭时,让他坐在儿童专用餐椅上,免得他到处乱跑;另外,要禁止宝宝边玩边吃。父辈和祖辈要统一口径,控制心魔,拒绝追喂。共同进餐时,立下规矩,比如吃完饭才可以离开餐桌。如果离开,则意味着这顿饭结束了,想再吃就需要等到下一顿。立规矩要趁早,越晚越麻烦。
  总之,吃饭是保证身体健康的第一步,父母有必要早早培养宝宝良好的用餐习惯。如果宝宝不爱吃饭或者拒绝吃饭,要分析背后的原因,及时做出调整。当孩子爱上吃饭,也爱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氛围时,你就成功了!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高一是坎,高二是坡,高三是峰  我做过多年的高中班主任,深知“高一是坎,高二是坡,高三是峰”。只有深刻地理解了这三点,经过了这三重考验,你在竞争激烈的高考考场上,才有赢的把握。  高一:迎来质变,必须要跳一下,才能跨过这道坎儿  初中到高中,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高中整体呈现知识量增大、理论性增强、系统性增强、综合性增强、能力要求增加的“五增”趋势,而高一又是数学、物理、化学学科难点最集中的年
孩子的磨蹭不是病  赵女士是一个急性子。因为早上被4岁的女儿静静拖累,她上班迟到,按规定被罚50元钱。她一怒之下,干脆请假,带静静来到我的心理咨询门诊,说要一劳永逸地治好静静磨蹭的毛病。  “磨蹭怎么不是病?我就听说过‘拖延症’这个词。”被我的助理告知孩子没问题,赵女士生气了,径直闯进我的咨询室,大声问道。  我请她坐下,耐心解释道:“拖延症是指在可以预测拖延可能造成不好结果的情况下,仍推迟去做手
食材用料:  南瓜300克,土豆50克,鲜牛奶150克,清水100克,盐一勺  做法:  1. 南瓜跟土豆洗凈、切块,装入盘子后隔水蒸熟(用筷子戳一下,戳透就说明熟了);  2. 将蒸熟的南瓜去皮,放进碗里,然后用勺子碾碎;  3. 土豆趁热撕皮,先切片,再切条,最后切成粒;  4. 将南瓜肉、土豆粒,外加100克清水,倒入研磨机打成浆;  5. 准备一个干净的不粘锅,将研磨机内的南瓜浆倒入锅中,
2020年题目  2020年题目   第一组:讲台,举动,眼睛,调皮鬼,病榻,希望,殷切,力透纸背   第二组:雾霾,尾气,燃烧,呼吸道,明确,那么,口罩,在所难免   第三组:敌意,表情,可是,对不起,反省,并非,相似,莫逆之交   要求: 任选一组,写一篇300字以内的作文,题目自拟,内容不限,必须用上所选8个词语,词语先后次序可以打乱。欢迎老师、家长指导孩子写作、投稿。   来稿来信请注明“
国外最新研究发现,肠道不好的孩子可能更易得自闭症,此研究报告已经在美国微生物学会会议上进行了宣读。  据美国《赫芬顿邮报》报道,美国亚利桑那州国家大学的一项小型研究显示,正常儿童与自闭症儿童的肠道细菌存在差异。具体而言,两者粪便中的某些代谢物的浓度不同,这些代谢物是由肠道细菌所产生的。研究人员研究了儿童粪便中的56种代谢物,确定其中7种代谢物浓度在自闭症孩子的粪便中更低,这说明自闭症孩子的肠道功能
【编者按】  在就近入学的政策下,为了让孩子进入名校读书,许多家长不惜重金在名校附近购置学区房。在全国各大小城市,学区房俨然已经成为房地产营销的王牌。但是,不少家长反映,孩子进了名校未必是好事,有的成绩下滑,有些不适应名校激烈的竞争而郁郁寡欢,甚至自暴自弃。这些家长认为,买学区房是失策之举,对孩子则是拔苗助长,于是后悔不迭。  孩子进入名校就一定能享受更好的教育吗?在普通中学读书一定没出息吗?如何
不少家长反映,整个夏天宝宝都没长痱子,结果立秋之后反倒长痱子了,这是怎么回事?  皮肤科专家指出:生痱子是因为温度高,出汗后沒有及时清洁,汗腺排泄不畅被阻塞引起的。立秋之初,不少地方“秋老虎”仍在肆虐,白天气温依旧很高。但有的家长以为已经立秋,天气很快就会转凉,而给宝宝穿了厚衣服,导致宝宝出汗,而宝宝出汗后皮肤又没有得到及时清洁,因此捂出痱子来。  宝宝长痱子,别用痱子粉  宝宝长痱子后,很多家长
【人物名片】  王希明,1980年出生,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上海市杨浦区语文学科带头人。曾获上海市语文大讲堂“语文教学之星”等荣誉称号。  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日益深入,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许多家长反映,为孩子选择图书是最让家长头疼的事,什么年龄段的孩子该读哪些书?电子阅读能否取代纸质阅读?碎片化阅读是否影响大脑发育?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复
沟通走进死胡同  谭先生是一名列车长,常年率领数十名员工往返于上海和北京之间,年年被评为优秀列车长,却对自家12岁的儿子隆隆束手无策。前来咨询时他无比苦恼地说:“现在的孩子真难管!严厉点吧,说我是法西斯,讲道理吧,又完全没用,让人左右为难。”他所说的“严厉点”,指的是动粗,具体方式是打耳光和踢屁股,难怪隆隆骂他是法西斯。  我说:“很欣慰您愿意跟儿子讲道理,这是亲子沟通的正确方式。为什么会没用呢?
问:女儿放学回家,把书包一扔,说:“老爸,今天班里演讲我得了第一。你说你闺女怎么这么优秀?”看女儿得意的样子,我打断她:“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然后教育她一通。女儿很快坐不住,进厨房找她妈去了。看着女儿的背影,我有些后悔,如果我不教训她,就让她得意一下,开心一下,是不是更好?  昌平  答:记不清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自夸的孩子不是骄傲,而是自信。”孩子能够自夸,说明她有了荣誉感、上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