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266期双清论坛“建筑与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智能化前沿理论与方法”围绕土木工程智能化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面对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加强工程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融合,对于促进建筑与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智能化转型升级,促进工程运维管理体系创新以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新突破均具有重要意义,是国际土木工程领域的最新前沿之一.论坛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凝练了建筑与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智能化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1)智能设计、智能材料与智能结构;(2)智能建造;(3)智能诊治和运维;(4)
【机 构】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北京100085;北京科技大学城镇化与城市安全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8;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北京10008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266期双清论坛“建筑与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智能化前沿理论与方法”围绕土木工程智能化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面对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加强工程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融合,对于促进建筑与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智能化转型升级,促进工程运维管理体系创新以及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新突破均具有重要意义,是国际土木工程领域的最新前沿之一.论坛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凝练了建筑与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智能化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1)智能设计、智能材料与智能结构;(2)智能建造;(3)智能诊治和运维;(4)全寿命周期数据与智能管控平台.通过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土木工程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建筑与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智能化的研究必将助推我国土木工程向绿色化、长寿化、智能化发展,全面提升土木工程建造运维品质,并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细胞穿膜肽S4(13)衍生物可以作为药物载体携带核酸分子进入细胞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在抗肿瘤靶向治疗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其穿膜机理目前尚不明确.采用分子模拟方法,分别搭建单个及多个S4(13)在不同的质膜和水溶液中的模型,结合常规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增强采样模拟,通过轨迹分析探究单个及多个S4(13)与不同质膜的作用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单个S4(13)分子与细菌质膜的相互作用比与真核生物质膜的更强,而在水溶液和真核生物质膜模型中,多个S4(13)分子则倾向于聚集形成四聚体,表明其穿膜机理与四聚体胶束结构有
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是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2015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开始实施间接费用政策,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间接费用核定和拨款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效果.但是,社会对间接费用的认识还存在差异,间接费用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科学基金间接费用的现行拨款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通过面向依托单位和科研人员的问卷调查,结合科学基金间接费用的管理实践,笔者提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间接费用拨款方式的意见建议.
近年来海河流域农区土壤磷淋溶影响地下水质量,研发控制措施对改善水体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采集海河支流潮白河下游顺义地区潮土,通过2年土柱试验(长45 cm×宽40 cm×高80 cm)分析常规滴灌(CDI)和节水滴灌(80%常规灌水量,WSDI)条件下,施1.2%烟杆制生物炭(+B)和不施生物炭(-B)黄花菜种植期间磷淋溶的差异.结果 表明,节水滴灌可降低磷淋溶,施用生物炭控制效果更好.在-B条件下,2年WSDI平均磷淋溶比CDI低60.4%;在+B条件下,2年WSDI平均磷淋溶比CDI低65.5%.WSDI
有机氯农药林丹具有高毒性、亲脂性、化学稳定性和生物富集性,曾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林丹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和生物安全,体内富集后造成肝功能损伤,但其对肝脏的毒性效应尚不十分清楚.在本研究中,肝脏HepG2细胞经不同浓度林丹暴露处理24 h后,使用噻唑蓝(MTT)、2,7.二氯荧光素(DCF)和免疫荧光方法分别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内活性氧(ROS)和自噬生成;并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IL-6、IL-8、IL-1β、TNF-α、NF-κB、Beclin1、ULK1 mRNA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