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冠梨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 :福建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wuwang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从翠冠梨的特征特性出发,结合几年来的研究经验,总结一套翠冠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关键词】:梨  翠冠  栽培技术
  “翠冠”系浙江省农科院与杭州市果树所协作,用幸水x  6号(杭青x新世纪)杂交育成。福建建宁自1997年从杭州市果树所引进该品种苗木与接穗区试种植,经连续多年观察认为,其具有长势强、产量高、成熟早、品质好等优势特征。
  1 品种特征特性
  1.1树势强,生长快
  翠冠表现为树势强,树姿直立,叶片宽厚,叶色浓绿,萌芽率高,达92%,成枝力中等,为21%;上位芽、剪口芽易抽发强壮枝,年平均抽长达11厘米,茎粗可达1.3厘米以上;结合拉枝,3年生平均冠幅可达2.4厘米x2.4厘米,干周可达15.2厘米;利用8年-10年以上黄花梨等植株,采取多点多位高接换种,结合拉枝等手段,当年冠幅可达3.2厘米x3.2厘米以上。
  1.2结果早,产量高
  翠冠腋花芽易形成,长、中、短果枝均能挂果。一般幼龄树或高接初果树以长果枝结果为主,进入盛果期后以中、短果枝结果为主。壮苗定植当年所抽生的枝梢顶芽及中上部腋芽当年即可成花芽,第二年可挂果,第3年-4年株产可达5千克-18千克,第5年-6年可进入盛果,单株产量可达28千克以上。利用8年-10年生以上黄花梨等健壮植株进行全树一次性多位高接换种,每树接25头-32头,次年株产就可达38千克以上,若高接换种时采用花芽接穗,嫁接当年株产可达10千克以上。
  1.3物候期
  翠冠果实缓慢膨大期短,不仅果实膨大快,而且养分积累转化也快。翠冠梨在福建省建宁县的萌芽期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初花期在3月下旬,果实生育97天-105天,11月上旬开始落叶,落叶终期为12月上旬。
  翠冠梨物候期记载表
  1.4果实品质好
  翠冠果实圆形,整齐一致,脱萼,果洼洁净,梗洼中广,扁圆形,萼洼广而深;果皮暗绿光滑,果肉白色,肉质细脆爽口,味甜汁多,果心较小,单果重241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9%。
  1.5适应性广,抗逆性中
  该品种适应性较强,适宜在高海拔地区种植,最适合红埌、沙埌土上种植,生产上应加强肥水管理。黑星病、轮纹病发生较轻,腐烂病、炭疽病发生中等。
  2 关键栽培技术措施
  翠冠虽然与其它品种相比具有许多优势栽培经济性状,但因存在果实极易发生锈斑、裂果现象较严重等问题,经过几年来的研究,摸索出一套栽培管理技术。
  2.1选择适宜地点建园种植
  经几年多点调查,该品种在不同地点种植均有发生裂果现象,但轻重不一,裂果率重者高达45%以上,轻者仅为2%-5%。一般土壤较肥厚地较轻,瘠薄地较重。以选择东南向,土层深厚,肥水供应稳定地点建园种植最佳。
  2.2合理进行整形修剪
  翠冠因树枝直立,树势强旺。为方便作业管理,宜矮化树体,树型以自然开心型为好,但生产上为了尽快扩大树冠,形成产量,不可强求一致树型,而应因树造型,随形修剪,在确保通风透光前提下,充分利用空间,留足辅养枝。因幼树期及剪口芽、上位芽易抽发粗壮的直立枝,宜多采用里芽外蹬及撑、拉、吊等修剪方法开张枝角,扩大树冠、缓和枝势,以利早成花,多成花,早丰产。同时幼龄阶段必须采用轻剪长放,这是提高翠冠早期产量的有效措施,最好的办法是进行拉枝,对当年抽生的徒长枝按70°角拉开,既改善树体光照,又缓和树势。但枝角不宜过大,否则背部易发生直立粗壮“骑马”枝,一般以不超过60度为宜。因翠冠短果枝寿命较短,盛果期树宜疏除树冠上部部分过密或重叠枝,确保树冠中下部通风透光,以利延长中下部短果枝的结果寿命。
  2.3选配适宜授粉品种
  翠冠自花结实率低,宜配植授粉品种或高接授粉花枝。适宜的授粉品种主要有“黄花”、“清香”、“新雅”等,尤以“黄花”品种树势相似,花期相近,花期长且花粉量大等更为理想,同时花期还应采取园中放蜂或人工辅助授粉措施,以确保有较高的座果率。
  2.4重疏花疏果
  翠冠梨具簇状串状、结果习性,应加强疏花疏果工作。因其花量中等,在结合冬剪控制适宜花芽留量的基础上,以疏果为主,且生理落果现象不明显,稳果率高,疏花疏果宜早进行,有利增大果个。疏花疏果宜分2次-3次进行:第一次为初疏,视结果情况适时进行去除过密过多的幼果。预计授粉良好时可提前至盛花后立即进行,用旅游折叠剪刀按大约每15厘米-20厘米留半个花序花量进行粗疏一次,若预计授粉一般或较差,这次初疏宜免去。第二次为复疏,宜在果实有小粒花生米大小时进行,这次疏果可视着果数量多少来确定是否进行,如座果数量多于第三次定果数量的1.3倍-1.5倍时则必须进行,否则可省去。第三次为定果,在先去除病虫果、畸形果、特小果的基础上,以留单果为主,双果为辅,平均果距大约保持15厘米-20厘米左右为标准进行定果。一般第一次初疏工作越到位,则在第二三次疏定果时越省工,且效果越好。
  2.5尽早进行果实套袋
  果实套袋是生产无公害优质高档果的较有效措施。套袋后可以减轻果面锈斑、缩小果点,果面细腻洁净,较有效地改善外观品质、控制裂果;同时能减少农药的残留量,防止虫害和鸟害,提高商品果率。据调查,在裂果率高达20%以上的翠冠梨园,套袋裂果率仅为3%-5%。同时为减少果面锈斑产生,果实套袋应较一般品种提早10天-15天进行,要求花后15天-20天开始,花后40天内果点木栓化前结束;袋型宜选择外黄内黑,具有抗晒、抗水、抗虫、抗菌、抗风、密封性、遮光性和透气性等性能良好的双层果袋。每果袋仅套一果,套袋前需喷一次杀菌剂加杀虫剂,待药液晾干后即可套袋,遇雨重喷一次喷药后可套5天,之后需重喷再套。
  2.6下足基肥和追肥
  1.基肥。基肥的主要作用是补充梨园的有机质和改良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肥力效果。在梨休眠期结合梨园翻耕时,应深埋园内病虫烂果、枯枝落叶、老树皮等,既消灭了越冬病虫害,又为梨园增加了有机肥。一般盛果园每667㎡可施4000  千克-5000  千克腐熟優质农家肥,基肥一般要占全年施肥量的30%-50%。
  2.追肥。第一次应于2月上旬以施氮肥为主,距树干50厘米-100厘米(视树冠大小)挖深20厘米-30厘米环状沟,树龄5年以上的每棵施1千克-1.5千克。在花芽分化前,如叶片发红或发浅黄则需喷施1次-2次氮肥,如叶片呈深绿色,则喷施磷钾肥。第二次应于果实膨大(5月份)期追施硫酸钾型复合肥,树龄5年以上的每棵施2千克-4千克。采果后追施一次尿素和钙镁磷肥。
  2.7防控病虫害
  梨园主要病害有黑斑病、黑星病、轮纹病、锈病、落叶病,虫害有蚜虫、梨木虱、食心虫等,可用10%吡虫啉3000倍液+1.8%阿维菌素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2500倍液+40%毒死蜱1500倍液+75%代森锰锌800倍液进行喷施,应结合当地病虫害预测预报和实践需要不断更换药剂,7天-10天喷一次,以防病虫耐药性。
其他文献
将粒子群优化控制策略应用到具有一阶惯性、纯滞后特点的温度控制系统中,基于粒子群优化设计实现一种PID自适应温度控制算法。研究结果表明当控制系统的比例系数和滞后时间等参数变化时,论文的方法与模糊PID和传统PID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稳态精度和更快的动态响应特性,适合于非线性惯性系统的自适应处理和实时动态控制,可为温度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机器视觉与机器学习的不断发展对传统的视觉特征提取的影响在不断加强,在实际的使用当中也在逐步替代那些繁杂的人工特征提取的方式,论文从实际应用当中介绍一种基于K-means自动提取特征的方法,其在鸡蛋缺陷检测使用中得到了较好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