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在其纤芯区域引入两个小圆形空气孔设计了一种新型高双折射折射率引导型的光子晶体光纤.首先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法结合完美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数值分析该光子晶体光纤的基
【机 构】
:
赣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赣南师范大学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765003),赣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专项基金项目(YCX1680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在其纤芯区域引入两个小圆形空气孔设计了一种新型高双折射折射率引导型的光子晶体光纤.首先采用全矢量有限元法结合完美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数值分析该光子晶体光纤的基模模场分布特性.其次数值分析该光子晶体光纤的结构参数对基模双折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光子晶体光纤在1 400-1 700 nm波长范围内产生的模式双折射高达10-2量级,它比传统的保偏光纤高约两个数量级;同时可以通过灵活调节孔径大小将双折射最高点调到需要的波长上.最后数值分析了该光子晶体光纤基模损耗特性受其结构参数的影响,得到该光子晶体光纤可以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犬尿氨酸转氨酶-Ⅱ(KAT—Ⅱ)在不同年龄的正常BL6小鼠与DBA/2J高眼压模型小鼠眼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将3、6、11月龄的BL6和DBA/2J小鼠全眼组织冰冻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
战略联盟高失败率存在的现实,对联盟的成功实施和稳定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通过对传统战略联盟伙伴选择机制的不足、缺陷、及其对战略联盟稳定的危害的深入分析,提出一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近视患者角膜前后表面不同范围内非球面性的早期影响.方法 对54例(107眼)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行常规LASIK,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患者角膜前后表面6、7、8、9mm等不同直径的平均Q值进行测量,研究术前术后Q值的变化规律及各相应范围内Q值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术前角膜前后表面形态随着角膜直径取值范围的增
目的 建立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动物模型,检测二肽基肽酶Ⅲ(DPPⅢ)在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和正常大鼠晶状体中的含量,探讨DPPⅢ与白内障发病的关系.方法 建立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动物模型,进行相应分期分组.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DPPⅢ在各组白内障大鼠及正常大鼠晶状体中的含量.结果 DPPⅢ在各组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并随着晶状体混浊
多元回归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统计分析方法,但复杂的计算给分析方法的推广应用带来困难.本文通过一个案例系统探讨了回归方法建模的全过程,介绍如何利用MATLAB软件建立初步的回
目的 兔眼中央玻璃体切割后注射dispase蛋白酶,观察dispase蛋白酶诱导玻璃体后脱离(PVD)形成的安全浓度.方法 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A、B、C组,每组8只,以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兔眼中央玻璃体切割后注射0.5mL dispase,浓度分别为A组0.05μmol/min、B组0.1μmol/min、C组0.2μmol/min;对照组注射0.5mL无菌PBS.用药3个月后光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