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形象与世界意识:《门德斯·品托旅行记》中的暴力书写——兼论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可能向度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67329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异域形象研究往往从巴柔的“社会集体想象物”观念出发,在一种差异逻辑中,把他者形象解读为自我投射或文化利用,形象由此成为身份政治的载体.这种经典的研究路径导致了比较文学形象学观念与方法的封闭和停滞.有关《门德斯·品托旅行记》的形象研究也在重复这一习见套路.作为早期近代欧洲关于亚洲最重要的旅行书写之一,《旅行记》中的亚洲形象关联着循环往复的暴力场景.在大航海时代的欧亚交通脉络中,《旅行记》中暴力的内涵其实是对他者欲望的模仿与竞争.在这个意义上,欧洲与亚洲成为彼此的“丑恶的替身”,复杂多面的亚洲形象隐喻着世界一体化想象.自我与他者互相模仿的视角有效颠覆了既往形象研究的差异逻辑前提,打开了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其他可能向度.
其他文献
全球疯狂扫楼      “亲,去美国买房吧!北京的厕所换洛杉矶的House哦!”   12月中旬,这个题目的一条微博被火热转发。微博的内容是:中国人已经成为美国房产市场的第二大买主,仅次于加拿大人。卖了北京四环的100平方米公寓,能在加州买两栋别墅。北京有个时髦的说法,住在北京三环以内的人,只要把自家的厕所卖了,在洛杉矶就能买栋洋楼。   其实,早在去年,中国人的全球扫楼行动已经震惊世界。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已经有了空前的提升,同时也带动了我国消费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消费观念存在着严重落后的现象,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严重的关于消费方面的问题。而高中阶段作为人在生理上由未成年人步入成年人的阶段,是思想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并定形的重要时期。因此,必须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为了帮助高中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本文主要对影响高中生正确消费观的原因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