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及应用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_w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是小学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内容,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学生个人及其家庭,乃至社会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但是,当前部分学校重视程度依然不够,把教育的重心放在智力与知识的培养上,德育仅仅是通过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传播与渗透。实际上,每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都可以进行德育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甚至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文就德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及应用展开讨论,以期为广大英语教师提供参考与借鉴,突破传统英语教学中的局限,实现真正的育人。
  【关键词】德育;小学英语;德育渗透
  【作者简介】杨柳,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一、何为德育
  当代社会正处于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阶段,对人才的需求也不仅仅局限于智力与知识的需要。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均需要与之匹配的高素质人才,包括身体素质、专业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尤为重要。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目的。”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德育”比“智育”有着更重要的地位。
  德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是指在政治、文化、思想道德等方面对特定对象施加影响的活动,有一定目的性与计划性。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是指教师等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使其具有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笔者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就狭义的德育,即学校德育展开研究与讨论。
  二、小学德育及其结合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1.小学德育的必要性。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性格、智力等发展的关键时期。实践表明,儿童的很多行为习惯均是小学阶段养成且难以更改的。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知识狭窄、阅历浅显,缺乏明辨是非、道德判断的能力,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学校、教师、家庭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因此,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教师能够对其进行德育的最佳时期。
  对小学生个人而言,德育能够塑造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助力他们成为素质更全面的人才,帮助他们在未来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对于社会而言,小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来终将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良好的德育能够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稳定传承,有利于国家进步与社会和谐。反之,倘若我们忽视德育,甚至进行错误的德育,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社会,都将是一场灾难。
  2.小学德育结合英语教学的必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好老师应该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同时,通过英语教学与德育相结合也是《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对于每位英语教师而言,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既是责任,也是义务。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流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道德品质往往能够通过生活中的细节显现。因此通过英语教学渗透德育是一种非常有效且高效的德育方式。同时,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科,为小学生接触不同的文化,了解不同的风俗礼仪提供了渠道,能够开拓思维,培养思辨能力,融合不同的价值观念,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而需要英语教师做的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思考将德育目标渗透到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不同方法,切忌仅仅是停留于表面的教学活动。
  三、德育问题现状
  1.文化意识淡薄。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即便是小学生也可以轻易获取大量的信息,这就导致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文化受到西方文化与日韩文化的冲击,逐渐被忽视。如前言,接触到更多的文化与思想固然有利于开拓视野,但如果是以牺牲传统文化为前提,可谓得不偿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汇聚了几千年来无数先辈的精神与品格,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断创造与发展,才有了今天繁荣昌盛的中国。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生长在传统文化的环境中,小学生很容易被西方文化与日韩文化所吸引,尤其是日韩文化在小学生中的传播已然形成了“文化入侵”的态势,对传统文化的普及对传统文化认同感的追寻刻不容缓。
  2.礼仪礼貌欠缺。现在小学生的礼貌礼仪意识普遍存在欠缺的状况,比如见到老师与同学不会主动打招呼,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礼貌,甚至讲脏话,随意取绰号,不知道对他人的好意表示感谢,衣着邋遢等。礼貌礼仪意识的缺失反映了德育的缺失,与家庭、学校、社会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方面家庭教育不到位,家长对孩子溺爱、纵容,造成孩子个性乖张、偏执;另一方面,学校以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素质的评价标准,忽视了礼仪礼貌教育;更令人担忧的是紧凑的社会节奏让人或多或少地心存戾气,无形中影响到学生礼仪礼貌的养成。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教会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礼貌习惯,才能让他们未来更体面、从容地生活与工作。
  3.责任担当不足。绝大多数小学生都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具有一定的责任。不主动完成作业即对自己学业不负责任的表现;在家庭中只知道向父母索取、不知道付出即对家庭不负责任的表现;破坏公物、在公共场合吵闹即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将这个问题归结到年纪小是错误的,这个问题反应的恰恰是德育的缺失。责任与担当意识是决定一个人未来能够走多远的关键因素,也是一个人能够得到他人与社会信任的基石,个人责任与担当意识的成长也能够促进社会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行进,加快国家建设与发展的步伐。
  四、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措施
  1.巧用英语推广传统文化。在牛津版英語五年级教材中有“Chinese Festivals”一课,讲授了几种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的英语表述,该课程正是可以在英语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典型。比如在讲授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英语视频给学生讲述端午节的起源,让学生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的心绪(可带领学习单词“worry”),对统治阶级怒其不争的悲思(可带领学习单词“angry”)。此外,还可以带领学生们动手制作龙舟(可带领学习单词“dragon boat”)或包粽子(可带领学习单词“rice dumplings”),感受传统民间活动与美食背后对屈原的追思(可带领学习单词“miss”)。同时,还可以举出一个比较相近的西方节日,比如与马丁·路德·金纪念日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文化差异,尝试理解求同存异(可带领学习单词“respect”)。   同样的方法可以推广到各个传统节日,既实现了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还扩展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学生阅读与听说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普及了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到了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传统学问,增加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高文化意识。
  2.增加互动改善礼仪礼貌。在牛津版英语三年级教材中有“In the library”一课就普及公共场合礼仪礼貌的相关内容,不能在图书馆里吵闹嬉戏(Don’t shout/run/eat.),同样是表达“我能为你提供点什么吗?”,使用“Would you like...?”比“Do you want...?”更委婉跟礼貌,当别人指出你的错误时要回应“I’m sorry.”
  因此,要想充分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礼仪礼貌的德育内容,在教授相关内容时,就需要利用好课堂时间,在课堂上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频率,给学生以强大的心理暗示,明白礼仪礼貌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礼仪礼貌习惯。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约定课后见到英语老师交流时仍然要用礼貌用语,进一步增加互动次数。在前期,有些学生可能由于羞涩与内向很难立刻做出改变,但是随着次数增加,养成了习惯以后也很有可能改变学生的内心,让其变得更加阳光与自信。此外,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也达到了充分进行对话练习及在真实情境中使用英语的目的,提高了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与能力。
  3.培养爱心激发责任担当。因为小学生年纪小,身体与心智不成熟,很难通过训练去培养责任担当意识。因此可以从培养爱心的角度,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在牛津版英语四年级教材中有“I like dogs”一课,可以利用该课程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动物(cat/dog/elephant/horse),通过展示他们的图片与资料,让学生描述他们的模样与性格(fat/thin/cute/naughty)。也可以让家里养宠物的学生讲一讲怎么照顾它们(take care of),分享自己与宠物之间有趣的或者暖心的故事(interesting/warm)。此外,还可以与学生分享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的故事,让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狗被称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loyal)。学生得以理解人与宠物之类的责任是相互的,并由此推广到学生应该对自己的学业、自己的家人、身边的朋友乃至整个社会都是有责任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英文听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充分在教学中渗透了爱心培养和责任担当。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非常重要以及必要的。本文仅粗浅地举出了三个例子与对应的解決方法,抛砖引玉,以期广大英语教师可以继续拓展思路,共同实现育人的目的,帮助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吴萍.德育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机渗透研究[D].湖南大学,2018.
  [2]宗玲玲.德育在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英语广场, 2020(09):134-136.
其他文献
【摘要】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理念,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创新与优化,思维导图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已经成为高中英语教师的重点关注部分。思维导图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高中英语知识体系。但是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培养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敏捷性,促进学生掌握批判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灵活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是
一、以诗助史的可行性    1.古典诗歌可以提供丰富宝贵的史料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古典诗歌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最丰厚、最富有生命力的文化遗产。从古到今,人们吟咏之,传诵之。这使得在古代印刷条件有限及历经战火等不种情况下,很多古典诗歌能够较准确、完整地流传下来。再加上诗歌含蓄隐晦的特点,也使得其能够逃过古代“文字狱”的删改与销毁,保留其本来面目。这是和其他史料相比,诗歌所具有的不可比拟的优势。  此外
【摘要】发展核心素养是适应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举措。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通过不断总结和反思,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核心素养;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陆云,浙江省江山市滨江高级中学。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既
【摘要】形成性评价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对于中职英语教学来说,这种过程性评价可以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多方位的评价,它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体验、能力与价值,从而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本文就形成性评价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展开具体的分析,旨在为完善中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中职;英语教学;应用策略  【作者简介】余海云(1980.07-
【摘要】产出导向法是近年来文秋芳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现状,逐步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理论体系,已经初步证实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师角色和教学任务三个方面出发,探讨该理论体系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教学目标;教师角色;教学任务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历时十三年以来,成绩显著,但很多问题依然不容忽视。文秋芳结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以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人心。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英语学习既要提高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又要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英语绘本具有丰富的故事内容,图文结合的形式使得在教学中,几乎不需要文字,教育内涵中的价值观就已经深入人心,在教学过程中,比如在组织教学以及突破教学难点时很好地使用绘本故事,寓教于乐,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教学;绘本式教学;英语绘本  【作者简介】王
【摘要】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应该重视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本文结合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把劳动教育融合到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同时,促进学生英语水平和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英语;融合  【作者简介】凌绮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金山小学。  2020年中
【摘要】当前全球社会的发展使得英语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高中英语的学习,作为老师的我们来说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英语能力不仅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基本语言水平,同时也为日后从事现代化办公、顺利开展社会交流,尤其是国际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探讨高中英語学习的技巧和学习的方法,来帮助学生们不断地从技巧和方法两方面学好高中英语。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习技巧;学习方法  一、前言  由于高中英语的学
【摘要】停课不停学,特殊时期的在线教学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结合自己的一堂英语在线阅读展示课,从在线阅读课的阅读容量、课题导入、词汇复习、阅读练习、读后活动六个方面探讨如何对英语在线阅读课进行有效设计。  【关键词】在线阅读课;容量;弹幕互动;活动设计  【作者简介】王燕,上海市临港科技学校。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学科,英语科目的线上教学给广大的英语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在有限的3
【摘要】本文首先就大数据对高职英语教学带来的机遇进行了分析,其后阐述了大数据对高职英语教学带来的挑战,希望以此推动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英语;机遇;挑战  【作者简介】张红,女,朝鲜族,辽宁沈阳人,本科,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英语教育。  一、大数据对高职英语教学带来的机遇分析  1.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教学环境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