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挫折教育的实践初探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iao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每个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做什么事都是大人代劳,往往忽略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导致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很脆弱。随着孩子们的慢慢长大,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孩子们能否战胜困难?我倍感堪忧。本文以一些实例为切入口,针对中国孩子的一些现实情况进行浅析,揭示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策略的探讨,同时,希望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或利用某种情景,提出某种难题让幼儿通过动脑,动手来解决矛盾,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迎着困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如今社会中兴传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给予孩子自信,激发孩子的兴趣等等说法,这不无道理,但是作为老师就发现,众多孩子现在的受挫能力较弱,一旦做不好一件事,就会烦躁,;一旦不会做,就会着急,一旦受到批评,就哭泣或者更严重的就是抑郁,为什么?因为家长给予孩子的赏识太多,对他们的奖励或者赞扬较多,给予他们的民主太多……
  幼儿已有了一定的体力,也具备了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这就使幼儿有可能去面对一定的困难,并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一些困难。人的一生将会经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孩子毕竟要长大,将来必须要自己去面对社会、面对人生。因此对父母来说,要让孩子渐渐地学会独立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能什么事都包办代替。要知道幼儿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绝大多数困难依靠孩子自己的努力是能克服的,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意志和能力。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
  1、认识现实,正确引导
  生活中的挫折无处不在。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挫折时,家长应教育孩子克服畏难思想和依赖心理,鼓励孩子独立面对困难。例如:如孩子摔倒了,有些家长会赶紧跑上前扶起幼儿,还对孩子说:“这个地面真不好,让宝宝绊一跤,我们打地面。”这样的结果是使孩子把跌跤归因于外因,不敢正确地面对挫折。正确的方法是帮助他了解产生挫折的原因和应付的对策。
  2、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孩子在幼儿期最喜欢模仿,也最容易接受暗示。他们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动幼儿。在挫折教育方面,家长的身教重于言传。有的家长在对待子女教育问题上自己特别沉不住气。孩子有点事,家长比孩子还焦虑 不安。家长的消极言行不知不觉影响着孩子,使孩子遇到点什么事就不知所措,这是家长自身言行暗示的结果。
  作为教师,要冷静、客观、积极地对待生活中各种事情。即使遇到大的麻烦和困难,也不要轻易在幼儿面前表现出消极丧气的样子。一次,我班幼儿因淘气,下巴磕了一个大口子,鲜血直流,幼儿当时哭得很凶。我心里虽然有些害怕,但尽量平静地对幼儿说:“不要怕,别担心。老师带你一起到医院包一下就好了。”教师的冷静、宽慰的语言给了幼儿以信心,以至于在医院缝针时,竟没有哭,看到妈妈眼睛红红的还安慰说:“我很勇敢,一点也不疼。”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坦然对待挫折。
  3、多多鼓励、树立自信
  幼儿个体素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每每看到别的小孩能做的事情,自己的小孩不能做到,就非常急躁,进而埋怨到:“你看别的小朋友都能做到,你看你,什么都做不好”。如果孩子经常遭受这样的埋怨和批评,孩子就会产生“无能”的感觉,感到事事失败而丧失自信心。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多鼓励,多尝试。我在家女儿3岁的时候,每次带她到游乐场去玩滑梯,她总是特别害怕,不敢去玩,而同龄中的其它小朋友都玩得非常开心,一开始遇到这样的情况,我的心里总是嘀咕:“胆子怎么这么小”,但我并未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一开始,我抱着她一起滑,尝试了几次之后,我和她在不同的道上一起滑,最后,我让她自己滑,我在下面去接她,如此反复多次之后,现在她一点也不害怕。我们在日常教育中,在幼儿遇到较大挫折时,如果幼儿一时半会无法克服,大人不要着急,大人可以陪小孩一同克服,多尝试,这次不行,下次再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让小孩找回自信心。
  4、亲身经历,战胜挫折
  现在,大多数幼儿都是温室中的秧苗,没有经历风吹雨打,因此缺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但最终他们都要走进大自然与大社会,并在其中一步步成长。家长应创造适当的环境和条件,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让他们经受风霜雨雪和各种困难的考验,让孩子在亲身实践中接受教育。如节假日带孩子徒步郊游、爬山、逛公园等磨练身体,让孩子从中体验劳累,体验艰辛,知道生活中有付出才有收获。作为父母应该意识到让孩子们陷入自己所营造的宠爱的感情漩涡之中,对孩子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应理性地对待孩子的成长。
  5、适度适量,因材施教
  为幼儿设置的情境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应是幼儿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同时,幼儿一次面临的难题也不能太多。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孩子自我调节心态,正确地选择外部行为,克服困难,追求下一个目标;过度的挫折会限制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同时,针对幼儿的抗挫折能力低的特点,对幼儿实施抗挫折教育时,一定要因材施教。对于一些经常受到表扬的孩子,一是应该发现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该批评时就要批评;二是提高对他们的要求,设置更高的难度让他们去攀登,去探索。而对于一些平时表现不那么优秀的孩子,他们往往表现出一种怯懦和不自信,我们应该去发现他们的进步及闪光点,并及时肯定和鼓励其取得更大进步。挫折可以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磨练意志,形成自我激励机制,有着其它教育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和价值。是幼儿成长必不可少的“壮骨剂”,也是幼儿形成良好性格必不可少的条件,对幼儿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这是一堂重要的人生之课,只有学好这一课,才能使幼儿养成坚强的性格,才能具有生活勇士的坚强毅力,从而成为生活的强者。
其他文献
传统的作坊式的信息管理方式,造成图书资料的利用率非常低,已无法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及时有效的信息资料。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处理效率。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加快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建设,运用现代先进电子信息手段创新图书管理来实现图书馆图书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现代图书资料信息管理的基本状态  具体来说,主要体
摘要: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的改革,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不但在教育的设备、手段、工具要更新,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
许多教过文科班的数学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怨言:文科班的数学难上,你在讲台上讲得热火朝天,下面却不温不火,个个瞪着一双疑惑的眼神看着你,一副“启而不发”,“呼而不应”的样子。的确,文科学生数学差不是点的问题,而是面的问题。  一、文科学生的数学现状  首先,女生人数占了绝大部分。就目前我校高2013级这六个文科班而言,每班仅有十余个男生,其余的全部是女生。女生学习数学比较注重基础,学习较扎实,但解综合题
摘要:创新性不仅使学生学会学习,更开发了智力,提高了素质,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时也会给我们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习方法 创新学习  培养学生创新性的学习方法是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未来的现代化建设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高效率地传授给学生科学的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
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初中学生的综合能力。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创作往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赏诗,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知其人,方能鳃其言”,故于研赏古诗词
摘要:现行教材的编排上除更注重体系化外,还增加了许多以往教材没有的环节,其中综合性学习就是新增的一个重要环节。可是,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施上,很多老师感到操作困难,在此重点谈一谈综合性学习的意义及如何“因地制宜”有效展开综合性学习。  关键词:初中 语文 综合性 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对九年级综合性学习明确了4条任务: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能提出学习与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
摘要:虎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三,是我国古代人民所喜欢的吉祥物,在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中,虎的形象无所不在,造型也随着装饰器物不断变换及艺术家们的思想感情的丰富变化,而出现了千姿百态的图案纹样,陶瓷虎枕,作为中国几千年枕具史上的一道美丽风景,被称为“虎纹”艺术中的魅力奇葩。  关键词: 磁州窑 虎形枕 虎纹枕  虎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三,与青龙、朱雀、玄武、合称为“四灵”是我国古代人民所喜欢的吉祥物。
摘要:课堂教学中“新理念”的实施已经被广泛关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避免传统的一问一答,特别要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入研究,最大限度地增强理解能力,提高思维能力。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高中历史习题教学如何实施新课程理念?笔者从习题教学的准确性、层次性和有序性、人文性和主体性、深透性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新课程改革对习题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