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与支持:院校环境感知如何影响中美日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的学习

来源 :大学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ming2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2017~2018年度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就读经历调查数据,根据学生感知的学业挑战度和院校环境支持度水平及二者匹配程度,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可将院校环境分为高挑战高支持型、中度挑战支持型、低挑战低支持型、挑战和支持度极低型、高挑战低支持型、极低挑战中度支持型。当挑战度和支持度相匹配时,学生感知的挑战度支持度水平与其学习投入和学习效果正相关;反之则难达到理想状态。中、美、日三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感知到的主要环境类型分别是中度挑战支持型环境、高挑战高支持型、低挑战低支持型。建议我国研究型大学丰富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支持性学习环境;围绕目标改进课程要素,循序渐进提升课程挑战度;改革教师评价制度,促进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学术能力。
其他文献
宁党办〔2022〕15号各市、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区直各部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直属事业单位,中央驻宁各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试行)》已经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2年3月16日(此件公开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试行)
期刊
国资考分[2020]178号各中央企业: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立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推动中央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国资委在总结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工作指引》,现印发给你们,供参考。
会议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业评价指的是教师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情况和道德水平提升情况,对其进行价值判断,促进其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发展。教师要从评价内容与目标的确定、评价方法的选择及评价主体的确定等方面入手,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促进他们品德的发展与生活能力的提升。
政治是大局,政治是统领,政治是保证。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问题。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着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党的政治建设抓好了,对党的其他建设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意义。本课题在对中国电科、国家电网、华润集团等18家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调研的基础上,
会议
目的研究山柰酚(KAE)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急性肾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模型组、KAE 25、50、100 mg·kg-1药物处理组。KAE给药7 d后,LPS模型组和KAE给药组腹腔注射LPS 5 mg·kg-1,6 h后取血清和肾组织进行检测。检测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评价肾功能; ELISA法检测肾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
1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1.1上世纪90年代,美国提出去中国化,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以加工贸易的外向型经济为主90年代,我国是以加快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为主要发展方向,这是一定程度上面对重大挑战而提出来的。我国上一次遭受到美国强迫中国硬脱钩,提出去中国化战略是在1989年,美国通过制裁中国的法案,带领西方国家在中国撤资。也就是说,除了有利于中国向着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方向转轨的政策性投资之外,凡是有利
期刊
近年来,滕州市委编办围绕中心大局,聚焦编制资源高效益管理、高水平配置,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管住与用好协同发力,深化改革创新管理,着力加强机构编制资源的内部挖潜、存量盘活,努力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坚持深化改革,加大编制资源内部挖潜力度一是积极开展事业单位改革,“深挖潜”促发展。通过改革挖潜盘活事业编制1094名,有效保障了重组、组建和新设单位编制科学核定,
期刊
以间硝基甲苯为原料,通过低压液相催化加氢、重氯化和Sandmeyer反应合成间氯甲苯。
针对现有实例分割算法Deep Snake、SOLOv2(Segmenting Objects by Locations v2)等对有遮挡以及模糊实例检测精度低、掩码较粗糙以及泛化能力较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Fastformer和自监督对比学习的实例分割算法。首先,在特征提取网络之后加入基于加性注意力(Additive Attention)的Fastformer模块,对每一层特征图中的像素点之间的
在经济富足的基础上,村庄更美、村民更富、治理更优,是乡村百姓的美好愿景。为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位于杭州市萧山东部围垦地区的益农镇群围村在2020年初建立“德智群围”积分制,以积分制为载体,激活村庄个体细胞,着力培养“崇德、行德、立德、扬德”的新时代村民,探索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新形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