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鱼水情的“老西藏精神”先遣连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s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里先遣连纪念碑。摄影 / 陈无诤

  阿里,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处西藏西部,是一处重要的边防要地,曾经孕育诞生了一个先进集体——先遣连,并出现了具有代表性里程碑式的先进个人,如孔繁森、刘继华和王慧生等。
  1950年7月31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毛泽东“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战略决策,新疆军区决定派一个连的兵力,先期进入西藏阿里地区,执行“侦查情况、发动群众”的先遣任务。
  1950年8月1日,由汉、回、藏、蒙古、锡伯、维吾尔、哈萨克等7个民族136人组成的先遣连,在总指挥兼党代表李狄三,连长曹海林等人的带领下,从新疆于阗出发,开始向阿里进军,胜利完成把五星红旗插上阿里高原,和平解放阿里3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壮举,用生命和意志谱写了一篇光耀日月的壮丽英雄史诗。

先遣连进军阿里


  1950年7月31日,根据中央进军西藏的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以一团一连,独立组建一支由多民族组成的先遣连,进军藏西阿里。
  同时,调派工作得力的军政干部充实连队,强化干部战士素质,积极学习党的民族方针政策,补充武器弹药、通信器材装备,选派业务能力较强的医务人员。每名指战员均配备两匹战马,增发皮大衣、大头鞋和皮帽等。
  进军前,先遣连三番五次派侦察兵,沿进军藏北的方向侦查道路,了解沿途的民风社情、自然地理、气候状况。随后派出部队、民工加紧修建通往藏北的公路,动员和田地区的各族民工,役使万余头骡马、骆驼、毛驴和牦牛,组成驮运大队,全力保障先遣连进军后的后勤供给。
  1950年8月1日,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普鲁村,召开了先遣连进军藏北解放西藏的誓师大会。
  在团党委委员、保卫股长、党代表李狄三率进藏先遣连136人誓师后,副连长彭清云高举“向西藏大进军”的红旗,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情怀,翻越海拔高、地域宽广、人烟罕至、气候寒冷的昆仑山区,历经28天,行程近千公里,进抵藏北改则海拔5000多米的扎麻芒保,坚守10个月。
  1951年初,先遣连获得“进藏英雄连”集体荣誉称号,全体指战员各记“一等功”一次。6月1日,新疆军区追授李狄三“人民功臣”荣誉称号。
  其间,大雪降临,后期难以保障,指战员们以兽皮制衣、做鞋,寻找盐巴,猎获野生动物为食,砍伐刺柴做燃料、取暖,修建了地窩子、战壕、碉堡、交通壕。在忍饥挨饿中,抵抗不知病因的高原疾病。
  其艰难程度,绝不亚于红军时期万里长征遇到的艰难险阻。先遣连指战员以高昂饱满的政治智慧、热情,挫败了敌对政治势力妄图把解放军饿跑、赶走的图谋,赢取了当地牧民的支持与信赖,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非凡壮举,把五星红旗插上阿里高原,为祖国统一,领土完整,西藏和平解放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和平解放普兰


  从人民解放军制定的“多路向心”战略和四支先遣部队进军解放西藏的角度看,“先遣英雄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期间,最早进入西藏境内的一支部队。
  在先遣连挺进途中和驻守扎麻芒保时,海拔多在5000米上下。先遣英雄连在驻守扎麻芒保至和平解放阿里全境期间,付出惨重代价,前后牺牲了包括最高指挥李狄三在内近一半的63名指战员,做出了史无前例的巨大贡献。
  1951年5月28日,“先遣英雄连”与副团长安志明带领的后续部队在扎麻芒保会合,当安志明看望先遣连最高指挥李狄三时,李狄三已经说不出话来,只是用眼神示意,坚持到后续部队的到来,当日病逝于军营中。
  随后,先遣连和后续部队由当地熟悉盐粮古道的藏族牧民做向导,沿着盐粮古道继续前进。在安志明带领下,挥兵南下,长途跋涉,翻越冈底斯山脉东部的久玛隆垭口谷地,进抵巴噶大草原,休整10日。其间,又牺牲10多名指战员。
  1951年6月29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从新疆翻越昆仑山进军西藏阿里的先遣连和后续部队,高举五星红旗,翻越冈底斯山脉的垭口,走过玛旁雍错和拉昂措之间的盐粮古道。
  阿里噶尔本地方政府派来的代表以及普兰宗本一千人,专程来到多油村曲登切莫组的吉吾场,迎接解放军,献上哈达、酥油茶和青稞酒,热烈欢迎解放军胜利进军至雪山环绕中的普兰县城,和平解放普兰。
  7月15日,在普兰老县城召开了和平解放普兰的庆祝大会,参会者有原阿里地方政府正副噶尔本、普兰宗本、各级官员及僧人、农牧民群众400多人,阿里噶尔本代表地方政府派出身着普兰宣切(孔雀飞天)盛装服饰的妇女,阿里噶尔本和普兰宗本及僧俗各界人士、乡村百姓数百人夹道热烈欢迎解放军的到来。
  他们载歌载舞,敬献上青稞酒、酥油茶和哈达,庆祝普兰和平解放。在大会上,解放军最高指挥安志明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热烈庆祝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正式宣告普兰宗和平解放。阿里噶尔本也发表讲话,热烈庆祝普兰和平解放。
  会后,新建普兰边防连,建立党支部,派出小分队,骑上战马来到强拉山口,把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脉。
  8月3日,从普兰出发的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阿里首府噶尔昆萨,正式宣告阿里全境和平解放。

积极建设新普兰


  过去,普通百姓见到刚刚到来的解放军官兵,都要立刻起身、趋前,恭敬地脱帽、弯腰、吐舌,以示尊重、表达问候和祝福吉祥。
  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坚决贯彻中央统战工作指示精神,着力宣传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相应开展了对僧俗百姓的宣传工作,让他们知道解放军是为了普兰百姓的解放而来,同时对上层人士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工作。   他们坚决执行中央精神,了解民情、守卫边防、自力更生、修建营房、开垦荒地、修渠引水,种植青稞、豌豆、萝卜、白菜和土豆,带动百姓转变观念,从此开启新普兰的经济建设。
  解放军官兵驻守普兰期间,严格遵守部队作风,坚决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据多油村亲眼看到解放军官兵的老百姓讲,边防连派出的小分队路经石砌的水磨坊,刮取青稞加工后残余的糌粑粉,放到碗里,将就凉水,用无名指搅拌一下,就放入口中,权且充饥,表明当时的官兵吃不饱。
  据先遣连副连长彭清云的妻子口述,先遣连进驻普兰后,为了和当地百姓建立友好的关系,从小事做起。
  指战员们见到农家的孩子头发很长,就把他们抓过来,强按住头,给他们剃发。看到他们穿得很差,就把自己仅有多余的衣物、鞋子给孩子们穿,从而建立了“军爱民、民拥军”的军民鱼水情关系。
  据与先遣连同期的老兵袁国祥将军讲,他在阿里军分区当政委期间,了解到先遣连指战员在扎麻芒保的墓葬情况,会同阿里地委、行署,通过各界人士的捐资36.8万元,出义工500多人次,重新大规模维修改建了烈士陵园。
  随后,组织人员,把烈士的遗骨、遗物迁移到阿里地区,以便安葬这些在和平解放阿里期间牺牲了的指战员,供后人凭吊缅怀先烈,以此感恩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奉献出青春、不惜牺牲生命所做出的贡献。
  吉让老百姓的回忆更加接地气:来到贡嘎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边防连指战员,把自带的白面馍馍亲手递给老百姓,老百姓头一回吃上了白面馒头,感觉非常好吃。

活佛带队勘察普兰


  科迦寺(萨迦派允许娶妻生子)活佛才旺南木加的妻子的回忆非常生动。
  当年,边防连派出的小分队从普兰县城骑马、骑骆驼或者徒步,背着钢枪第一次到科迦村后,身穿老式土黄色的军装,戴着棉军帽,脚上穿着棉布鞋,打着绑腿,腰部系有宽的军皮带,耳朵上有护耳,肩部斜挎有水壶、干粮袋。历经风吹日晒,脸红扑扑的,双手粗糙甚至皲裂。小分队就住在他们家,家人给贵客敬上酥油茶和青稞酒享用。
  解放军通过藏族翻译,聘请活佛作为向导,踏勘普兰的山山水水,帮助解放军尽快了解普兰的方方面面。作为乡村有文化的活佛,看着诚心求教的解放军,把自己所知道的普兰情况娓娓道来,详细讲解了普兰的山川地貌、历史、民俗、文化、边贸、边民和生产生活的基本情况。
  第二天,活佛带领小分队,骑上战马,先后到过斜尔瓦通道、柏林山口、丁嘎山口、强拉山口、松多山口、拉孜拉山口、藏拉山口、甲尼玛市场。
  在前往关隘要道和边贸市场时,活佛一边行走一边讲解,与解放军风餐露宿,通过亲身接触、了解到认可:金珠玛米是毛主席、其产党派来为真心实意来解放普兰,帮助百姓脱离苦海而来的,是来守卫祖国边关、巩固国防的最可爱的军队。
  赤德村百姓回忆的故事非常生动:在桥头市场上,解放军刚到普兰时,骑马和骆驼,风尘仆仆、面色疲倦、肤色粗糙、手背皲裂,就临时在老县桥头和古宫寺庙附近搭建小帐篷,或者在洞穴里临时栖息。
  为了修建边防连阵地和解决指战员居住、生活的问题,部队首长和普兰宗政府沟通协商后,允许解放军到科迦村岗孜组的大山沟里砍伐树木。但只能用间伐的方式砍伐树木,以便获取修建营房、马圈、碉堡和战壕的木材。
  边防连派出指战员采取间伐的形式,砍伐了很多粗壮的树木,雇请老百姓用牛、马、驴、骡子运输。现今,到岗孜沟,我们还能看到当年解放军间伐树木的印记,表明砍伐过后的树木,至今还活着。
  在边防连的阵地上,尚能看到粗壮的木材。普蘭的树木,当地人称“江玛”,翻译成汉语,就是普兰柳树——属于多年生,根深枝多,若是水源丰富,长势良好,高达三层楼高。砍伐后,要保证主干依旧能够继续发芽抽枝,不至于因砍伐而死亡。同时,解放军当日记工、结算工钱,每名民工每支付以一个银洋。老百姓则自带食物,解决吃喝问题。

普兰军民鱼水情


  在修建营房、马圈时,解放军专门聘请本地的建筑工匠作为技术指导,指点如何参照普兰民居、城堡的建筑方式修建。
  边防连的营房受制于材料的匮乏,根据保暖的实际需要,按照驻守改则县扎麻芒保的方式,利用当地的鹅卵石、土坯和木头修建了浅地层、厚实的半地下房屋。为了打制土坯,部队就地取土背石。
  由于山上没有水源,部队想方设法派出人手,组织畜力从山下驮运孔雀河的水到山上,一是保证营房、水窖、战壕和碉堡的用水问题,二是保证解放军的长期用水问题。修建时所有雇用来的民工,都是当日结算工钱,直接发放袁大洋。
  我初到普兰工作时,各个村落的老百姓都会自发组织起来,每逢普兰新年、春节和八一建军节期间,老百姓都会带上青稞酒壶,一路上敲锣打鼓,一边唱歌跳舞,走到山上的边防连去,慰问驻守此地的指战员们。给边防连送去吉祥如意的歌舞,奉献出老百姓发自心底最美好的祝福。
  这些歌舞有的是传统表达吉祥,有的则是根据传统曲调编制新词,歌唱新社会新风尚的新歌舞,有的是老百姓借助于内地、拉萨传过来的新歌舞,为解放军表演,给指战员们敬献青稞美酒。
  边防连也会派出能歌善舞的指战员,拿出自己擅长的军体武术,回敬给老百姓,双方共同表达出浓浓的新年祝福。同时,边防连也会给祝福的百姓送去各种罐头,感谢村民们的祝福。
  普兰县文化局的旦增群培是仁贡村人,他告诉我,解放军第一站就是仁贡村夏季草场,未过多停留。后来,为了做饭取暖,专门组织人员到仁贡一带毗邻拉昂措多刺柴(学名爬地松)的地方打柴火,刺柴周身多刺,不易砍伐,扎在身上非常疼,尤其是手要拉拽,极易被刺扎伤,砍伐后,需要适当晾晒,以便减轻重量,多用牛、马和骡子运输。
  巴嘎乡雄巴村吉乌寺庙附近和岗萨村年岁较大的牧民曲珍,给我讲述了解放军初到老巴嘎的情况。当年,解放军在藏北牧民向导的引领下,翻越冈底斯山脉的久玛隆山谷垭口(今冈仁波齐雪峰东边,老巴嘎对面山口),刚到老巴嘎(宁巴)时,分别驻守在老巴嘎和鬼湖拉昂措湖畔坡地两处地方,形成犄角呼应之势。   由于初到普兰,解放军指战员有的高原反应较重,有的指战员在翻越冈底斯山脉时牺牲了,被就地掩埋在附近。由此,严重影响了进军速度,不得已聘请当地的年轻人给解放军的伙房打杂、背水,给伤病员护理,同时探查了解当地政治、军事、经济和老百姓的基本情况。在此驻扎休整十天后,解放军才得以继续向普兰进军。

身先士卒刘继华


  1987年,我毕业分配到普兰工作,偶然听朋友讲,女士们高个子的人——就是随同后续部队与先遣连一同进军普兰的贡保(阿里军分区副司令员)。因为我刚刚参加工作,尚不了解普兰和平解放的情况,未能与贡保交流沟通。
  不过,我经常看到贡保站在阿里军分区普兰服务社的大门前,一站就是老半天,一直向着东侧的边防连所在地眺望。后来才感悟到他是在回忆过去,怀念那些与他一同出生入死战斗过的战友们,只是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进驻普兰后的解放军,为了安葬牺牲的指战员,征得普兰政府同意,在孔雀河流经新县北侧的三角状地带,把进军普兰途中牺牲的指战员遗体安葬于此。
  后来,在历次平叛剿匪、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英雄人物均安葬于此,为后来建立烈士陵园、缅怀英烈,打下了基础。
  刘继华在担任普兰县委书记(1986—1991年)之前,曾担任过札达县的县委书记,据和他有过交往的老百姓、司机、干部、职工和专家介绍,他很早就来到阿里工作。在各县工作期间,先后为当地修建了数条乡村、边境道路。
  他经常带上司机、简单的炊具、食物、衣被、帐篷,下乡考察修建道路沿途的地形地貌,发挥自己的长处,利用自备的测量仪器、标杆等工具,实地精准测量,获取各种数据,为修建道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第一手资料。修路期间,不顾高原反应、狂风寒冷、身体好坏,跑前忙后,指挥当地百姓为自己家乡的未来而修建道路。
  通过任劳任怨的言传身教,和普通的老百姓相识相知,打成一片,结成朋友,让老百姓真正体悟感知,懂得他是为老百姓的利益而来的,不是说一套做一套的人,而是实事求是的人。
  在野外工作期间,他搭建帐篷,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切以老百姓的利益为上,真心实意地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刘继华在机关里的房屋,用部队上的子弹木箱作为桌子,用卡垫沙发作为接待客人、自己吃饭的饭桌。从不麻烦派给他的公务员,自己到山沟里用水壶提水、做饭,绝对不给别人添麻烦,真正做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工作中,以身作则,从不抱怨,亲力亲为,带动身边的人,做好身边的事。

发挥“老西藏精神”


  在他退休的那年,普兰县给他派了一辆车,用于帮助他搬运行李。
  第二天,司机来到他的家里,屋门大开,县里给他配备的办公用品摆放的整整齐齐,一个清单放在上面,刘继华书记已经走了。
  心细的他,就用这种默默无言的行为方式,告别了他深爱的这片土地。据老百姓讲,他头天就找到一辆私家车,约定好明天走。第二天,他把自己简单的行李(修路用的仪器、标杆)搬到车上,悄悄离开了普兰。
  这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县委书记,视身外之物为粪土,却把老百姓的利益看得很重,是一位值得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他下乡出差,走村入户、深入基层,都是自带食物,或是在老百姓家里吃了饭、喝了茶,都会付钱,绝对不沾老百姓的丁点便宜。
  他把人民的安危冷暖系于心中,做好对贫困户的粮油、衣物救济、救助工作。会同县里各个单位、部门,认真研究发展农牧业生产的思路和措施,边贸市场、交通道路的改造,农牧民如何脱困,学校教育,拥军爱民,凸显出自我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在普兰工作期间,先后修建了科迦村至斜尔瓦、仁贡村经拉昂错至巴嘎乡西边的乡村公路,方便了人员、货物往来,切实解决了老百姓的实际困难。1990年,荣获了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的称号。
  今天,勤劳善良能干实在的普兰百姓,为着美好的明天努力打拼,在城乡打工、做边贸生意、搞运输、开商店、经营藏餐茶馆水吧、种植大棚蔬菜,学习技能,自觉自愿把孩子送往区内外学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期盼他们学有所成,将来返回家乡一展身手,亲手绘制出一幅更加绚烂的新普兰画卷。
  2000年后,普兰县委、政府总结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之路,与时俱进,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加强经贸发展,积极筹措资金,建设富裕和谐美丽的新普兰。
  他们深入田间牧场,了解百姓所需所想所求,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精神和俞正声主席“依法治藏、长期建藏”的精神,深入了解普蘭县情,总结经验,面向未来。
  同时,制定切合普兰实际发展的宏伟蓝图——“富裕和谐美丽的新普兰”。坚持把维护边境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把经济跨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民生工程建设作为第一选择,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作为第一要求,努力实现工作目标,加快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普兰。
其他文献
2007年10月28日,在阿根廷总统大选中,执政联盟“胜利阵线”总统候选人、现总统基什内尔的夫人、参议员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最终以45.29%、比主要竞争对手埃里萨·卡里奥高出22个百分点的得票率,当选阿根廷历史上第一位民选女总统。她将于12月10日宣誓就职,任期四年。“我们取得了完胜”,获胜后克里斯蒂娜对支持者说,“但这不是赋予我们特权,而是更大的责任和义务。”    阿根廷政坛奇葩    克
冈仁波齐峰下的牦牛运输服务队  7月7日清晨,在冈仁波齐峰下的色雄游客集散地,来自国内外的游客正在等待牦牛运输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分配驮队及背夫。  岗莎村的村民小古如刚送完一批游客,顾不上休息,又来到游客集散地领取任务。任务的派发是以抽签抓阄的方式进行的,小古如焦急地等待着,他看到标志工作任务的小马甲所剩不多了。  仿佛过了很长时间,最后,他听到了自己的名字,领到了小马甲,脸上露出了微笑。  他要
2006年1月22日,在葡萄牙举行的5年一度的总统选举中,社会民主党和人民党联合推举的候选人、前总理卡瓦科席尔瓦以270万张选票和50.6%的得票率在第一轮投票中就当选为新一届总统,并将于3月9日正式就职。席尔瓦的当选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也使人民看到改变现状的希望。他的当选刷新了葡萄牙政坛自1974年“425”革命摆脱法西斯独裁统治以来的传统政治格局,使葡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右翼总统与左翼政府共治
1月21~25日,应中国共产党邀请,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率团访华。  1月24~29日,应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邀请,瓦努阿图共和党主席、政府土地部长科尔曼率团访华。  1月27~2月2日,应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邀请,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和核反应安全部部长加布里尔率团访华。  1月29~2月2日,应朝鲜劳动党中央国际部邀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率中联部代表团访问朝鲜。  1月29~2月
才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一期B区温室培育的牛蒡 图/张静才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一期A区种植的唐菖蒲 供图/才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产业园  曲水,藏语古称“吉麦”,意思是“河流交汇之邦”,也就是卓普沟、拉萨河、雅鲁藏布江三水交汇之地。  在这片土地上,既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野牦牛舞、扎念琴制作和牛皮船舞,也有最大的尼姑寺——雄色寺,更有西藏自治区第一个集中引进新品种试种推广的生态园——曲水县才纳国家现代
编者按:岁末年初,本刊特约请了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的有关专家、学者,就2006年的国际政治、经济、反恐、政党以及多边合作、周边态势、大国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回顾,并对新一年的国际形势进行了展望。现刊登于下,以飨读者。    2006年国际形势的五大特点  李双伍/文    2006年,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深入发展,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虽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国际形势仍然总体稳定,但在世界格局、大国关
2007年1月下旬以来,美国要打击伊朗的言论迭起,伊朗毫无妥协迹象,美国与伊朗的关系再度绷紧。美国做出调兵遣将的咄咄逼人姿态,似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世界为之狐疑和忧心,但总体看,美国动武的可能依然需要观察。而《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联合发布的民调显示,布什的民众支持率降至其就任总统以来的最低点,仅有33%,三分之二的人认为伊拉克战争是一个错误;65%的人反对布什最近向伊拉克增派2万多名军人;
曲折跌宕的受关注度    一、《资本论》的诞生到资本主义的危机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问世后,在当时成为一部具有崭新经济理论体系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资本主义社会作为特定的考察对象,采用与西方主流经济学不同的分析角度和研究方法,不仅对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和经济过程进行动态性分析,还预见到了经济周期的存在。由于这些论述触犯了凭借财产所有权获得收入的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层的
2019年12月29日,刚刚从海拔3600多米的西藏昌都市左贡县回到0海拔的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的家时,严重的醉氧反应让黄新聪头昏脑涨,昏昏欲睡,但他并不觉得这是醉氧,厦门那口让他心心念念的沙茶面才是他的牵挂。自从2019年7月15日,黄新聪跟随福建省第九批援藏队从福州出发,19日到达他的对口援藏地西藏昌都市左贡县后,近半年来,他还没有吃到过这碗陪伴了他在厦门集美区20多年的沙茶面。  作为一名莆田
釉里寻“她”千百度  李泉又要去西藏了,这是第24次。    与以往不同,与其说是“去”,不如说是“回”。他这次是“回归”举办瓷画展,是呈现一场陶瓷艺术与大美西藏的灵魂交融,是对给了他创作源泉、激发他创作灵感的圣地以回报。  20世纪90年代,他自驾进藏,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徒步神山冈仁波齐……脚步踏遍西北、东南、东北等地,行程上百万千米。  感受充满野味的静默与荒芜;感受高海拔地域环境变化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