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d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课程的教育目标应集中在人文素养的培养方面,既要重知识,更要重能力。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一、何为历史思维能力
  对于历史思维能力,当下高中历史教学中比较通用的定义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准确地解释历史现象、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史鉴今,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从历史思维方式看,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一般包括: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历史抽象思维能力、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历史辩证思维能力、历史情感思维能力等。
  二、为何要重视用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1.历史学科的特点需要。
  历史,是指发生在过去的一切,它具有不可再现性。在这种情况下,史料就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历史的载体,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的“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 。
  2.课程改革的需要。
  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历史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高中历史教学应在分析重大历史问题的基础上,揭示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性,注意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3.高考的需要。
  江苏高考历史考试说明强调: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仔细分析近几年的江苏历史高考,考查历史思维能力的试题已经在高考历史试卷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历史高考试卷中,各种形式的材料解析题层出不穷,甚至连有些选择题题干也以材料形式出現。大量鲜活的图文材料以及原始资料出现在了高考试卷上,凸显了利用史料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4.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史使人明智,可以提高学生“通古今之变”的能力。高中学生处于由少年向青年转变的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故高中历史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成为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
  三、如何运用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1.运用史料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由于受篇幅的限制,历史教科书无法过多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画面,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多样的史料,运用生动的语言,充实教学内容,为学生想象、还原历史提供充足的证据。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使用一些图片、地图、视频、实物等直观性的史料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例如,高中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中,对于汉初郡国并行制的叙述很少,所以笔者在处理这一知识点的时候补充了一些文字史料。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故文帝采贾生之议分齐、赵,景帝用晁错之计削吴、楚。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陡,而藩国自析。
  ——班固《汉书·诸侯王表》
  通过文字史料的补充,学生很清晰地知道了汉初为什么实行郡国并行制以及如何实行,这一制度带来哪些弊端以及统治者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从而对郡国并行制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运用史料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可以使学生学习历史时如临其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历史形象思维能力。
  2.运用史料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历史抽象思维能力也称逻辑思维能力或理性思维能力,就是指在感知历史事实、形成历史表象的基础上,运用概念进行分析、概括、综合、比较、分类等思维活动,探求历史现象的本质,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
  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时,笔者给学生提供的史料是:
  材料一农民: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士兵: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
  ——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
  通过这两段材料的补充,学生可以感知到农民和士兵对政权的不满,进而会思考:他们为什么不满?农民之前为什么能忍受该政策,现在为什么不愿意忍受了?在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提高分析与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3.运用史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教师要鼓励敢于打破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定势,不断地否定自我、超越自我。
  例如,在讲授“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中“大跃进”这个知识点时,笔者出示人民日报标题《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结合实际生活,学生自然会对标题中的数据感到怀疑。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大跃进”发生的背景:中国在理论和思想上缺乏建设的经验,盲目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导致这一失误发生。从这一失误中,学生很容易认识到,经济建设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尊重经济发展的规律。
  4.运用史料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历史现象是纷繁复杂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只有正确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才能将各种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弄清楚,才能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与本质特征。历史辩证法告诉我们,分析历史现象要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要注意因果联系,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
  例如,对于鸦片战争,学生在初中的学习基础上很容易就能说出:“这是一场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历史果真如此吗?这时就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史料帮助学生重新认识鸦片战争。   材料一在19世纪初期的30多年内,土布的出口,在当时中国对欧美的贸易中,仅次于茶叶和丝绸,居第三位。但此后,随着外国的机器棉纺织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土布的出口迅速下降。咸、同年间(1851—1874),随着洋纱大量输入,洋布也大量运进中国。这样,中国土布原有的耐穿和价格便宜的优越性,被洋布更低廉的价格所压倒,“其染色更娇艳夺目”“自比土布为可爱”。因此,到同治年间,“过去中下层人因土布比洋布价廉耐用而偏好土布,现在这一层理由可说已不存在了”。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通过上述两则材料,学生可辩证地分析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认识到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同时是落后者。中国近代史既是山河破碎、落后挨打的屈辱史,又是中国社会新陈代谢、不断进步的发展史。屈辱中包含着进步,进步中渗透着屈辱。
  5.运用史料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能力。
  情感思维不同于情感,它是指具有理性思维活动的情感,在认知中占有关键性的地位。如果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能注重情感教育,就能更好地完成教书和育人的任务。
  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时,不少中国人对此不但没有同情,反而说:“日本曾制造‘南京大屠杀’,杀害多少中国人啊!真是恶有恶报!” 2013年,因为“钓鱼岛事件”,中国很多地方出现了砸毁日产车辆的现象。
  这些行为和言论都是正确的吗?确实,日本曾经对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但是我们铭記历史不是为了“以牙还牙”。这些言论和行为都是不理性的,那么怎么做才能让学生理性看待这样一段历史呢?教师可以出示2009 年 6 月 24 日《羊城晚报》的一篇文章《我们不能和禽兽一样》。文中这样写道:“潘德辉后来说:‘我的理解——因为我们是人,而日寇是禽兽。我们不能和禽兽一样。所以,我们的胜利,是文明战胜野蛮的胜利。’”我们在最卑微和污浊的时刻,亦难以回避心中的善良与对正义的追求。
  学生在阅读以上材料后,对“人性”有了感性的认识,能够真正感受“铭记苦难,但不是延续仇恨”“要做真正的中国人、文明人”的含义,向学生渗透了一种理性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人才的培养既要重知识,更要重能力。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关键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掌握、迁移、应用,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应是我们历史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和根本归宿。
其他文献
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已成为新时代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拥有本科学历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将成为未来高素质幼儿园教师的中坚力量。声乐教学是学前教育专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逐渐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以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在这一形势下,职业教育学生人数迅速增多。思想品德作为与学生素养息息相关的学科,是中职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教师要提高中职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当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带动了中职教育的迅猛发展,中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用纳米技术制备复相镁质耐火材料,不仅可以缓解高温工业对高性能镁质材料的需求,而且又能实现镁质耐火材料的轻质化和多功能化,进而达到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目的.因此,利用纳
政治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主要学科,政治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政治教学必须进行创新,这样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截止目前,海昏侯遗址出土的黄金货币是国内出土最多的一次,金版、金饼、马蹄金和麟趾金的数量,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而且折射出汉代社会政治、文化,对外交流等。本文
目的:比较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与改良式两种模式剖宫产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有剖宫产指征且自愿接受剖宫产的患者100例,根据剖宫产方式不同分为两组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融合了社会、地理、政治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庞杂而宽泛。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点,是中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思维导图的运用,恰好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英国“记忆力之父”托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有四个基本特征:①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②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根基,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根基。离开这一根基,教学就会处于“不在家”的状态。对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进教学,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变教学的“不在家”状态。  一、教学案例  笔者曾经听过一次“同课异构”的历史公开课,课题是《解放战争》。  第一节课由戴老师(女)执教。全课设有导入、板书、讲解、合作、探究、练习、总结等环节,面面俱到。整体看来,这节课的效果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不断完善,采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以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  一、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历史教学中以教师口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历史事件,提高学习兴趣,这远非传统历史教学方式可比。对此,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运用比较、启发等多种方式讲授教学内容,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
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教学问题,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对此,教师要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一、教学目标的简化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过多的教学目标,学生就会抓不住重点,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