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对高职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对于提高信息时代大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蒙和奠基作用。本文对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善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设想。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 教学改革 创新教学
《计算机基础》是对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各个领域中熟练使用计算机技术的人才。由于这门课程的实时性,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必须与时俱进。
创新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教学活动。《计算机基础》是高职学生的必修课,但部分内容有些学生经过不同途径曾学过,会大大降低这门课程的吸引力,这就有必要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一、学生计算机基础存在较大差异
教学,就是教与学,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只有教师搞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做到有的放失,教出成效。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高专学生的起点较低,这是存在的现实。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基本处于起步水平,甚至有些学生是计算机“文盲”。因此,在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有针对性地讲授,既要解决大多数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普及的问题,又要满足一部分学生提高计算机技能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创造性地开展计算机教学,摸索出一套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目标
以能力素质为核心,以知识素质为主体,应该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结构的主体。能力本位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体现,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所以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主要是建立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是认知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三、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1、基于专业的分层次教学
计算机基础应该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加以区别,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在教学难度和进度安排上进行分层次教学。因为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专业的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研究乃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需要对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进行区别教学,比如财会专业对excel的操作要求比较高,土木工程专业对建筑制图要求较高。这样分层次分专业教学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进行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同时在设置教学内容上也可以有的放矢。
2、实施任务式教学,增添学生学习动力
任务是课堂教学里一个微妙动力存在因素,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将所要讲授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所学知识的目的。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或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任务、设置疑问,问题提出时,可以采用多种尽可能生动活泼的手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求,进而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3、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面对问题情境,学习者能否一开始就采用积极的态势,对学习的成果影响较大。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首要在于创设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接受任务后,在极大的兴趣驱使下,会产生积极探究的动力。例如,在讲授PowerPoint时,可以事先设计好一个模板、动画及声音优美、符合学生欣赏的演示文稿,上课时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编辑。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好处在于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吸引学生听课时的注意力。
4、注重知识渗透,引发创造教育
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展设计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对一些软件进行教学时,一般采用学生设计作品、演示作品和评价作品三步曲。如利用WORD的图文混排功能设计报刊,这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作业。既要选好主题、设计版面、编排文字等,还要综合运用WORD提供一些功能来进行处理,如插入图形、文本框,调整大小位置等等,好的作品必然渗透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文学、美学等,否则作品将索然无味。每一个作品就是学生思想的真实写照,每一次的修改都意味着学生的进步。通过交流,也可以使大家彼此互相借鉴,互相启迪,从而使大家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5、电子作品创作法
这是一种把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应用、创新和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中,首先由教师进行范例分析,并提出创作任务,接着让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寻找素材资料、自主制作完成,再由同学和老师对电子作品进行评价。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并将任务化解在自己的电子作品中,从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了创作的方法与技巧,体会了创作的艰辛与喜悦。
总结、评价是教学活动课的重要环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来体验创新的乐趣,评价是最好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富有创造性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因为教师的这些肯定,往往使学生如沐春风。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此活动印象深刻,产生极大的满足和喜悦感,而且还能在无形中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创新活动中,从而下一次的创新兴趣又被激发出来。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在实践中探索,在研究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只有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加强上机操作、努力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注重技能技巧的培养、重视活动的信息反馈,善于创新,才能形成完整的计算机教学活动体系,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提高。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 教学改革 创新教学
《计算机基础》是对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旨在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各个领域中熟练使用计算机技术的人才。由于这门课程的实时性,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必须与时俱进。
创新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教学活动。《计算机基础》是高职学生的必修课,但部分内容有些学生经过不同途径曾学过,会大大降低这门课程的吸引力,这就有必要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一、学生计算机基础存在较大差异
教学,就是教与学,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只有教师搞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做到有的放失,教出成效。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高专学生的起点较低,这是存在的现实。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基本处于起步水平,甚至有些学生是计算机“文盲”。因此,在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有针对性地讲授,既要解决大多数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普及的问题,又要满足一部分学生提高计算机技能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创造性地开展计算机教学,摸索出一套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目标
以能力素质为核心,以知识素质为主体,应该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结构的主体。能力本位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体现,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所以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主要是建立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是认知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三、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1、基于专业的分层次教学
计算机基础应该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加以区别,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在教学难度和进度安排上进行分层次教学。因为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专业的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研究乃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需要对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进行区别教学,比如财会专业对excel的操作要求比较高,土木工程专业对建筑制图要求较高。这样分层次分专业教学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进行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同时在设置教学内容上也可以有的放矢。
2、实施任务式教学,增添学生学习动力
任务是课堂教学里一个微妙动力存在因素,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将所要讲授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所学知识的目的。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或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任务、设置疑问,问题提出时,可以采用多种尽可能生动活泼的手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求,进而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3、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面对问题情境,学习者能否一开始就采用积极的态势,对学习的成果影响较大。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首要在于创设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接受任务后,在极大的兴趣驱使下,会产生积极探究的动力。例如,在讲授PowerPoint时,可以事先设计好一个模板、动画及声音优美、符合学生欣赏的演示文稿,上课时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编辑。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好处在于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吸引学生听课时的注意力。
4、注重知识渗透,引发创造教育
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展设计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对一些软件进行教学时,一般采用学生设计作品、演示作品和评价作品三步曲。如利用WORD的图文混排功能设计报刊,这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作业。既要选好主题、设计版面、编排文字等,还要综合运用WORD提供一些功能来进行处理,如插入图形、文本框,调整大小位置等等,好的作品必然渗透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文学、美学等,否则作品将索然无味。每一个作品就是学生思想的真实写照,每一次的修改都意味着学生的进步。通过交流,也可以使大家彼此互相借鉴,互相启迪,从而使大家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5、电子作品创作法
这是一种把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应用、创新和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中,首先由教师进行范例分析,并提出创作任务,接着让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寻找素材资料、自主制作完成,再由同学和老师对电子作品进行评价。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并将任务化解在自己的电子作品中,从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了创作的方法与技巧,体会了创作的艰辛与喜悦。
总结、评价是教学活动课的重要环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来体验创新的乐趣,评价是最好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富有创造性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因为教师的这些肯定,往往使学生如沐春风。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此活动印象深刻,产生极大的满足和喜悦感,而且还能在无形中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创新活动中,从而下一次的创新兴趣又被激发出来。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在实践中探索,在研究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只有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加强上机操作、努力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注重技能技巧的培养、重视活动的信息反馈,善于创新,才能形成完整的计算机教学活动体系,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