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现代化的生态林业必须坚持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发展为前提进行建设,且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运用科学的意识及先进的技术融合到一起共同促进新时期林业的发展。在全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下,生态理念逐步走入社会发展中。在面对我国生态环境来看,土壤沙化、水土流失、盐碱地、风沙地等多种问题的存在,必须坚持生态林业工程的全面建设。生态林业的建设在短期内是不会出现实质性的效益的,需要长期发展而逐渐的改变当地的地理环境。这样才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全面发展。在我国针对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要将存在的问题全面的解决,必须从基本做起,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1 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社会林业意识不强 生态林业建设行政推动力有待进一步加大部分群众对生态林业建设认识不足,认为生态林业建设只是林业部门的工作,没有钱拨付下来就做不来。即使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还有个别人只考虑自身的眼前局部利益,想尽办法设置障碍,不愿接受生态林业建设任务,即使接受了任务也抱着领取国家补助的心态而对造林质量、抚育管理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当然也有部分基层领导认为生态工程建设见效慢,政绩不明显,不去履行职责,没有投入应有的精力和时间抓这项工作。
1.2 发展不平衡 一方面地域间差距较大,有些山区群众植树护林有经验,生态林造林积极性高,质量好,而其他地区则难以推动;另一方面由于林权分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户造户管不到位,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造成工程造林质量低下,工程管理难度加大。
1.3 边建设边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 一是森林火灾频繁,全局退耕还林、防护林、封山育林及高速公路绿化提质等工程项目,火灾受损情况大。二是环境污染对生态林业建设破坏力大。三是上些年采矿业乱采滥挖,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无法恢复。因此,我局生态林业建设持续发展受到极大制约,人居环境和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2 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问题的主要思考
针对生态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若想全面的解决,还需要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工作经验,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造林技术,如下对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具体阐述。
2.1 加强政策的落实和引导,兼顾集体与个人的双重利益 现代生态林业的建设,尤其涉及到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封山育林等措施,以及相关的生态保护型、生态防护型、环境改良型等类型的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农林复合、灾害地植被恢复、河岸道路防护、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等必然会影响到部分地区政府及集体、个体的利益,因此,开展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首先就是要协调好各方的利益,提高建设的积极性。比如与银行协调适当延长贷款还贷时间、充分利用民间信贷、担保融、股份合作等途径。而且要坚持“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推进各单位参与到现代生态林业建设中来。
2.2 加强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理解,正确区分传统林业与现代林业的认识 传统森林培育和经营技术关心木本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木本植物的种间和种内關系以及林分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量流,目的在于提高林地生产率,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营。甚至还有不少人认为林业就是“木头”,认为用材林才是林,造林就是刨坑栽树,农出防护林就是大小方田林网。这种传统意识严重限制了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在这些地区的开展,落后的林业观念使得林业的概念被划分的越来越细,一些工程的开展得不到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比如,在一些地区为了提高对空气污染的修复、林下空间的利用、种间特性的利用等种植一些林下的灌木、园林树木、中草药等,很多地方的群众认为“不实惠”,都是摆设,没什么实际用处。因此,我们在开展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宣传力度,培养人民群众的现代林业意识,使人们可以正确区分传统林业与现代林业。
2.3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规范化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开展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基础,是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各级政府需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及时完善和补充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实践操作中,各级政府可以把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开展力度,开展情况,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纳入领导的工作业绩考核中来,对于由于领导方式、能力、态度等问题导致的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工作开展不力,甚至是造成工期延误的,要给与相应的惩罚。而对于能积极履行职责,能够认真协调组织好生态工程建设的实施,保障工程顺利开展的要给与适当的奖励。因此,建立奖罚分明的制度措施,对于各级主管林业领导职责加以明确,并且对于管理要形成机制。各级现代林业工程建设的承包单位也要有相应的制度进行约束,能够保质保量完成的,不能完成的,都要有明确的管理措施,有事对重点工程要严格按规划设计施工,加强考查工期进展,确保各项工程按照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3 结束语
生态林业的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生态林业建设的基础就是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自然资源促进林业的全面建设,并且在建设发展中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符合国家林业的建设标准。并要求各级林业部门对生态林业的建设发展重视起来,加大生态林业建设的宣传力度,实现生态林业经济效益与社会发展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促使生态环境能够在生态林业的建设下更加稳定、长久的发展下去。
1 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社会林业意识不强 生态林业建设行政推动力有待进一步加大部分群众对生态林业建设认识不足,认为生态林业建设只是林业部门的工作,没有钱拨付下来就做不来。即使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还有个别人只考虑自身的眼前局部利益,想尽办法设置障碍,不愿接受生态林业建设任务,即使接受了任务也抱着领取国家补助的心态而对造林质量、抚育管理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当然也有部分基层领导认为生态工程建设见效慢,政绩不明显,不去履行职责,没有投入应有的精力和时间抓这项工作。
1.2 发展不平衡 一方面地域间差距较大,有些山区群众植树护林有经验,生态林造林积极性高,质量好,而其他地区则难以推动;另一方面由于林权分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户造户管不到位,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造成工程造林质量低下,工程管理难度加大。
1.3 边建设边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 一是森林火灾频繁,全局退耕还林、防护林、封山育林及高速公路绿化提质等工程项目,火灾受损情况大。二是环境污染对生态林业建设破坏力大。三是上些年采矿业乱采滥挖,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无法恢复。因此,我局生态林业建设持续发展受到极大制约,人居环境和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2 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问题的主要思考
针对生态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若想全面的解决,还需要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工作经验,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造林技术,如下对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具体阐述。
2.1 加强政策的落实和引导,兼顾集体与个人的双重利益 现代生态林业的建设,尤其涉及到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封山育林等措施,以及相关的生态保护型、生态防护型、环境改良型等类型的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农林复合、灾害地植被恢复、河岸道路防护、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等必然会影响到部分地区政府及集体、个体的利益,因此,开展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首先就是要协调好各方的利益,提高建设的积极性。比如与银行协调适当延长贷款还贷时间、充分利用民间信贷、担保融、股份合作等途径。而且要坚持“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推进各单位参与到现代生态林业建设中来。
2.2 加强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理解,正确区分传统林业与现代林业的认识 传统森林培育和经营技术关心木本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木本植物的种间和种内關系以及林分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量流,目的在于提高林地生产率,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营。甚至还有不少人认为林业就是“木头”,认为用材林才是林,造林就是刨坑栽树,农出防护林就是大小方田林网。这种传统意识严重限制了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在这些地区的开展,落后的林业观念使得林业的概念被划分的越来越细,一些工程的开展得不到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比如,在一些地区为了提高对空气污染的修复、林下空间的利用、种间特性的利用等种植一些林下的灌木、园林树木、中草药等,很多地方的群众认为“不实惠”,都是摆设,没什么实际用处。因此,我们在开展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宣传力度,培养人民群众的现代林业意识,使人们可以正确区分传统林业与现代林业。
2.3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规范化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开展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基础,是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各级政府需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及时完善和补充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实践操作中,各级政府可以把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开展力度,开展情况,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纳入领导的工作业绩考核中来,对于由于领导方式、能力、态度等问题导致的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工作开展不力,甚至是造成工期延误的,要给与相应的惩罚。而对于能积极履行职责,能够认真协调组织好生态工程建设的实施,保障工程顺利开展的要给与适当的奖励。因此,建立奖罚分明的制度措施,对于各级主管林业领导职责加以明确,并且对于管理要形成机制。各级现代林业工程建设的承包单位也要有相应的制度进行约束,能够保质保量完成的,不能完成的,都要有明确的管理措施,有事对重点工程要严格按规划设计施工,加强考查工期进展,确保各项工程按照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3 结束语
生态林业的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生态林业建设的基础就是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自然资源促进林业的全面建设,并且在建设发展中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符合国家林业的建设标准。并要求各级林业部门对生态林业的建设发展重视起来,加大生态林业建设的宣传力度,实现生态林业经济效益与社会发展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促使生态环境能够在生态林业的建设下更加稳定、长久的发展下去。